英山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民生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49.17亿元(现价),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2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2.4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4.06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64.67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8.2%、8.2%、4.9%、4.1%、6.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36.0:18.5:45.5调整为34.9:21.8:43.3

2020-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

     

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全县年末总户数14.35万户,年末户籍总人口38.31万人,其中,男性20.08万人,女性18.23万人;出生人口1411人,死亡人口2559人,人口出生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3.86‰。

 

2024年末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数据

指标名称

年末数(万人)

占比(%)

全县总户籍人口

38.31

-

其中:城镇

11.18

29.2

      乡村

27.12

70.8

其中:男性

20.08

52.4

      女性

18.23

47.6

其中:1-17岁

6.14

16.0

18-59岁

21.33

55.7

      60周岁及以上

10.84

28.3

全县常住人口

30.30

-

其中:城镇

12.91

42.6

      乡村

17.39

57.4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0.30万人,其中,城镇12.91万人,乡村17.3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62%,较上年增加0.85个百分点。

新发展五类(含内资、私营、外资、个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5940户。其中,私营企业936户,个体工商户4836户。五类市场主体总量达41785户,较上年增长3.8%。其中,私营企业5637户,个体工商户34755户。全年新增“四上”企业51新增高2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家。

二、农林牧渔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89.98亿元,上年增长8.9%。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5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92千公顷,上年增长0.5%;茶园种植面积17.96千公顷,较上年增长0.42%;药材种植面积13.46千公顷,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7.62千公顷,上年增长2.1%。全年年末粮食总产量10.59万吨,上年增长0.1%;油料产量2.40万吨,较上年增长0.6%;茶叶产量3.11万吨,上年增长5.6%;药材产量3.35万吨,上年增长5.8%;蔬菜产量21.76万吨,上年增长2.6%;板栗产量0.55万吨,上年增长2.8%。

2020-2024全县粮食产量

 

畜牧业现价总产值7.39亿元,上年下降0.9%。年末猪存栏9.33万头,上年下降12.6 %,猪出栏13.20万头,上年下降4.8%;年末山羊存栏6.93万只,上年下降12.1%,山羊出栏7.32万只,上年下降9.8%;年末牛存栏1.68万头,上年下降11.3%,牛出栏0.42万头,年下降12.5%;年末家禽存笼165.93万只,上年下降27.2%,家禽出笼146.56万只,上年下降12.2%全年水产品产量6972吨,上年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05亿元,较上年增长9.1 %。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2.36亿元,较上年增长10.0%。分主要行业看,食品饮料业、医药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完成产值8.66亿元、7.62亿元、4.46亿元,同比增长11.6%、2.7 %、-12.9%,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49.3%。

全县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4.06亿元,较上年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4.0%,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36.55亿元,较上年下降6.7%。

 

2020-2024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全县共有资质以内建筑企业48家,完成总产值141.13亿元,上年下降1.4%。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7%,占第二产业的比重为5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7.8%。按投资类型分,五千万以上项目上年下降13.2%;五千万以下项目上年增长121.0%;房地产开发项目上年增长1.0%。按产业分:一产业投资上年增长262.5%;二产业投资上年下降8.9%;三产业投资上年增长9.8%。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6.63亿元,上年增长1.0%。其中,住宅投资5.44亿元,上年下降9.6%商品房施工面积77.19万平方米,上年增长5.2%,其中住宅65.93万平方米,上年增长2.7%;商品房竣工面积28.07万平方米,上年增长299.9%;商品房销售面积19.21万平方米,年增长10.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4亿元,较上年增长4.7%。其中:限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亿元,较上年增长8.6%;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3亿元,较上年增长5.4 %;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亿元,较上年增长24.1%。

2020年-202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63亿元,较上年下降32.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3.5亿元,较上年增长1.7%;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5亿元,较上年增长11.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2亿元,较上年增长35.3%。

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3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283万美元,较上年增长50.7%。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8.2%。公路总里程达2967公里,其中:高速26.1公里,桥梁603座。公路货运量385万吨,货物周转量70918万吨公里,客运量61.4万人,旅客周转量7723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67万元上年增长8.1%。其中,邮政完成业务总量6730.9万元,上年增长9.8%,电信完成业务总量7636万元,较上年增长6.6%全县邮政营业网点12处,快递网点12处,邮政函件业务0.53万件,包裹业务243.98万件,快递业务99.93万件,快递业务收入557.95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39万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96260万元,较上年下降2.6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598万元,较上年增长8.41%;上划中央收入25662万元,较上年下降23.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0622万元,较上年下降9.7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7.54%;非税收入29976万元,较上年增长48.92%。

2020-2024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财政支出563511万元,较上年下降3.8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7914万元,较上年增长5.8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668万元,较上年下降4.55%;教育支出61890万元,上年下降12.46%;社会保障就业支出84585万元,上年增长26.50%;医疗卫生支出29050万元,上年下降2.62%;节能环保支出5710万元,上年下降53.40%;农林水利事务支出114203万元,上年增长38.11%。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77.45亿元,上年增长11.0%各项贷款余额达210.37亿元,较上年增长11.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6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48所(不含51个教学点),幼儿园37所,各类学校总数达到65(不含教学点)。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246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1392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68人,小学教师1345人。全县在校学生达到49430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929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401人,小学在校学生2102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94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96%。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5.57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5.41亿元。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3家。全年引进三区人才14人,科技特派员91人。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6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万份。

九、文化、卫生和和旅游

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建筑面积3276平方米;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318个,文物藏品8234件套;剧场影剧院15个,公共体育场馆3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87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际拥有病床2195张,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2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125人,注册护士1208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64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3.7人。

全年接待游客1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9.63亿元。全县已建成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9家,星级宾馆(饭店)7家,旅游酒店308家,农家乐705家。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11元,较上年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7元,较上年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311元,较上年增长3.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73元,较上年增长3.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0.6平方米,上年增加8.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1.6平方米,上年减少1.7平方米。

 

 

 

 

 

 

 

 

 

全年全县新增就业人员5105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4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2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8.68万人,2024年总收入3.06亿元(含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保险费收入1.20亿元,财政补助收入1.81亿元;年度总支出2.74亿元,其中住院费用支出2.06亿元,门诊费用支出0.42亿元,购买大病保险支出0.26亿元。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8万人,医疗救助资助参保资金489.52万元,门诊救助12239人次,门诊救助支出资金319.3万元,住院救助人次21503人次,住院救助支出资金2719.3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主要是年报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县直部门数据由县直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