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中国茶叶大县、湖北山区经济强县、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目标,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全面落实“特色立县、项目兴县、工业强县、民营活县”四大关键举措,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协调、较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基本上实现了“十五”计划发展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实现英山生产总值21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022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2241万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52237万元,增长13.4%。人均英山生产总值5287元,比上年增加573元。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在改造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市场物价总水平有所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6.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二是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工业竞争力不强;三是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就业、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四是县乡财政困难,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五是发展环境不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二、农业
农业生产出现较好局面。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7.3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88千公顷,增长21.7%。全年粮食产量164327吨,比上年增长8.8%。油料13761吨,比上年增长4.6%。农业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全年年末茶园实有面积9371公顷,其中本年采摘面积6314公顷,全年实现茶叶产量14756吨,比上年增加967吨,增长7.0%;全年药材播种面积5.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48千公顷,增长9.2%,药材产量12311吨,比上年增加507吨,增长4.3%;蔬菜产量达到111852吨,比上年增长1.8%;板栗产量2134吨,比上年增长21.1%;蚕桑生产继续下滑,全县年末桑园面积1842.7公顷,比上年减少116.4公顷,下降5.9%,蚕茧产量1137吨,比上年减少241吨,下降17.5%。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基本稳定。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全年造林面积2000公顷,比上年增加534公顷,增长36.4%。全年实现退耕还林面积733公顷,比上年增加600公顷,增长4.51倍。畜牧品种改良进程加快。肉猪出栏19.98万头,增加0.12万头,增长0.6%;大牲畜出栏4526头,减少104头,下降2.2%;羊出栏71187只,增长9.7%;家禽出笼123.6万只,比上年增长0.8%;出栏杂交肉猪9万头,其中优质三元猪达到6万头,占出栏生猪总量的58.5%,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牛、羊、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30%、60%和50%,均比上年有明显提高,我县生产的优质三元猪大批量销住武汉、黄石以及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优质肉鸭、肉牛、黑山羊俏销省内外,鲜鸡蛋已大量进入周边城市超市。畜牧规模经营有了新进步,畜禽养殖开始向小区集中。2005年已建各类畜禽养殖小区4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2个,出栏生猪3万头;蛋鸡养殖小区2个,存笼蛋鸡20万只,生产鲜蛋0.2万吨,全县进入小区从事规模化生产的农户达100多户。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得到加强,防控疫情措施得力,取得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工作的重大胜利。全县共投入消毒药品300件,消毒面积达82万平方米,出动消毒车辆0.3万辆次,设立了2个临时消毒卡,对60万只家禽全部进行紧急免疫,对2个活畜禽交易市场及时进行了封锁关闭。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有效地阻击了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和扩展。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5963吨,增加102吨,增长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6091万元,比上年增长37.8%。轻重工业比重由上年的19:81变为20:80,轻工业比重有所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635万元,增长20.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由年前的38家增加到年末43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19家,上交税收过30万元的工业企业11家。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172万元,比上年增长48.9%;产品销售率98.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547万元,增长39.1%,其中利润116万元,比上年下降78.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3.24%,比上年提高23.89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产值49976万元,增长6.7%,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6080万元,占全年产值的12.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竣工面积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0%,竣工房屋价值实现443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实现利税总额3922万元,增长55.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6万平方米,增长2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522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实现45466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农村集体投资完成14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倍;农村私人投资9456万元,比上年下降10.5%。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城镇项目投资38694万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85.1%,比上年同期下降2.5%;房地产投资3622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年向上争取项目25个,落实到位无偿资金5897.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占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投资2040万元;投资200万元的张咀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358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投资690万元的通乡公路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50万元的县自来水厂改扩建项目、投资设备311.4万元的远程教育工程、投资254.2万元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年内相继竣工运行。2005年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304万元,共改造19所中小学,改造D级危房面积15216平方米。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全县共引进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64个,总投资共计77589万元,投入资金15117万元,按项目进展分,投产项目34个,投入资金10404万元,在建项目24个,投入资金4022万元,结转项目6个,投入资金691万元,在64个项目中投资1000-5000万元的项目11个,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过亿元项目2个(金新龙中药饮片加工项目投资规模1亿元,蓖麻种植加工项目投资规模1.1亿元),另有2个签约项目和9个洽谈项目。引进浙江华发茶叶出口公司、江苏环球集团、北京京鑫龙药业集团、重庆中联蓖麻产业发展公司、武汉健民药业集团、福建武夷山翡翠谷旅游投资公司等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到我县投资。金新龙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元月8日签约,5月18日动工,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已订购了两条生产线30台(套)设备。金马玻纤公司引进武汉市飞燕无纺布制品公司投资入股,购回安装先进设备60台(套),改造现有车间,已生产出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聚成电路板中的仿7628玻璃纤维布80多万米,产品销往华东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等地。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3222万元,增长10.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337万元,增长1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750万元,增长10.9%;餐饮业零售额7809万元,增长9.0%。商务局所属29家企业,全部启动了改制程序。有5家企业在年内改制结案,有3家已进入破产程序。由县食品公司和鄂州武昌鱼集团永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元、占地9800平方米的县中心农贸市场改造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建成后将使我县成为鄂东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年交易额可达2亿元以上,创税收500万元以上。
对外贸易有所增长。英山名特优地产品以及五金工具、家俱、服装等工业产品的出口业务进一步拓展,全年完成外贸出口3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实际到帐外资5万美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六、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货运量1810万吨,客运量669万人,客运周转量3351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7967万吨公里。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83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591公里,建成县道杨红线、白小线共45公里的黑色路面工程,完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10.3公里,启动了白小线草盘大桥、杨红线、北流水大桥的建设工程,完成边际断头路梅岩至太湖沙河10公里的路基工程,配合武英高速完成工可、测设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落实了英山段的所有建设计划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6523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4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800万元,移动通信(含联通公司)业务总量2380万元,分别增长28.9%、27.3%和23.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9828户,新增1431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8500户,新增13500户。全县互联网用户发展到9464户,比上年增加3933户。邮政储蓄达到41208万元,占全部储蓄余额的25.4%。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7.9万人次,门票收入539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73.4万元,南武当与武夷山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天堂寨景区及主峰索道建设项目正式签约,龙潭河谷下段漂流项目已签订协议并进入勘测设计和施工阶段。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11365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41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4.7%,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8.8%。国税、地税、财政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0.0%、101.5%、102.3%,工商税收、企业所得税、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基金收入等主体税种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总额23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4.9%。一般预算支出20480万元,比上年增加5103万元,增长33.2%。其中,农业支出比上年下降3.7%,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比上年增长81.4%,医疗卫生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5.0%,教育支出4452万元,增长29.2%;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1982万元,增长8.5%;公检法司支出1734万元,增长53.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273万元,增长29.4%;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031万元,增长517.4%;城市维护费支出161万元,增长130.0%。
金融总体上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6385万元,比年初减少23748万元,剔除农行上划的28198万元,贷款实际比年初净增4450万元,增长4.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01940万元,比年初增加30633万元,增长1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358万元,比年初增加19170万元,增长%。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593万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财险收入479万元,增长54.0%;寿险收入2274万元,增长15.8%。赔付额11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财险赔付350万元,下降7.2%;寿险赔付675万元,增长17.4%。
八、文化、卫生、体育和教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9.0万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0%以上。新发现古文化遗址5个,文物保护点5个,古建筑2处。我县拍摄的摄影作品《茶园春色》、《溪流泛歌》参加全省摄影精品交流展,被中国文艺协会评为首届中国文艺摄影最高奖,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际拥有病床1024张,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32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10人,注册护士210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2005全民健身活动周”及“全民健身展示”活动蓬勃开展,游泳队在省级比赛中共获8枚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超过了2000-2004年销售额的总和,在黄冈市首届羽毛球比赛中,我县获得男子个人第五、女子个人第六、男子团体第五的好成绩。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县共有普通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21所。各类中学专任教师1718人,在校学生35221人,毕业生8963人。小学专任教师1306人,在校学生298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4%。与华中师大联合开办硕士研究生班,参加学习达40人;举办新课程培训班10期,参加参加教师619人;培训远程项目教师1491人。我县教师全年在各级各类竟赛活动中,有11人获国家级奖、有14人获省级奖、有83人获市级奖。争取中央和省危改资金304万元,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85万元,“两免一补”资金268.89万元,远教工程设备折款302.5万元,确保了教师工资的按月发放,消除D级危房15216平方米,新建规范化校舍15053平方米,解决贫困生19166人次入学问题,建设远程教育项目学校190所。新建教学播放光盘项目学校63所,卫星教学收视点121个,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项目学校6所,新建教学电子图书馆18个,中小学布局逐步优化,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九、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北门坳巷、鸡鸣北路道路硬化,硬化改造面积1万多平方米,投资30多万元改造了金石路花坛,栽种绿化苗木70多万株。维修城区破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主干道230多处,修建鸡鸣路、金石北路等下水道5处。添置和购买垃圾收集车8台,安装垃圾桶100个。按照“五通五配套”的要求完成15个中心村的建设任务。加大了检查督办力度,已偿还拖欠的工程款600多万元,还款率达到90.5%。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镇道路建设步伐加快,供排水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卫、绿化等明显改善,城镇小区建设成绩斐然,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环境监测站1个,建设项目环评率达90%以上,“三同时”执行率达95%,环境投诉和纠纷查处率达95%以上。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粉尘排放均比上年有所下降。突出“绿色”招商,坚决拒绝重污染、高能耗的项目来英山投资,全年共清理建设项目60多个,补办手续20多个,停产治理2个,在可研阶段否决3个,依法关停2个。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主要流域水质有所好转。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县总人口391519人,全年出生人口3186人,人口出生率7.96‰,比上年上升1.1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8792人(包括历年漏统6151人),死亡率由于历年漏统达到21.97‰,上升18.5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4.01‰,下降14.8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8元,比上年增长6.6%;城镇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6949元,增长31.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275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9元,比上年增长5.8%。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统筹人数3140人,发放养老金1722万元,为430名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70万元,失业人员2892人,发放失业救济金429万元,发放率均为100%;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575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76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580人。全年社会保险新增扩面4763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701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员849人,新增医保参保人员893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员660人,新增生育保险参保人员6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组织各类技能培训11364人。年末全县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2230张,全县新、改、扩建农村福利院53所,集中供养人数达1982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个;全县已保低保对象3989户,10143人,占全县城镇总人口的6.8%,月发保障金50万元,动态对象达845户,2085人。农村特困救助对象由上年3464人扩大到5800人。(以上资料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