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渝水区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力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五大攻坚”“六大行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反馈,2024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9.5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1.25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7.84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0.44亿元,同比增长1.7%。三产结构由5.75:32.99:61.26调整为 6.07:32.06:61.87。制造业占GDP比重19.66%,较上年降低了2.0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16.1亿元,同比增长4.2%,占GDP的比重为61.2%,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2024年全区税收收入完成402902万元,同比下降12%,占财政收入比重90.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5615万元,同比下降4.3%。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5%,涨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5%,非食品价格上涨0.6%,扣除鲜菜鲜果价格上涨0.3%。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六涨二降”。食品烟酒上涨0.8%,衣着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1%,居住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1.0%。

二、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7%。粮食种植面积 62870.54公顷,比上年减少了 531.3公顷。其中谷物种植面积57323.83公顷,下降1.24%;豆类种植面积2102.39公顷,增长 2.83%;薯类种植面积3444.31公顷,增长4.02 %。油料种植面积125053亩,增长1.2%。蔬菜种植面积75518亩,增长 2.1%。棉花种植面积 3902亩,下降5.3%。

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349868.06吨,比上年下降 0.87%。其中,早稻142074.8吨,增长1.2 %;中稻及一季晚稻37392.3吨,下降 8.26%;二季晚稻148954.2吨,下降0.49 %。

全年全区油料产量15767 吨,比上年增长0.1 %。其中,花生6451吨,下降3.0%;油菜籽8852 吨,增加 2.3 %。棉花产量445 吨,下降5.9%。茶叶产量 87吨,增长2.4%。水果产量146146吨,增长0.4%。其中,柑桔产量142505吨,增长0.7%。蔬菜产量88968吨,增长3.6%。

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 46030.5 吨,比上年增长3.16 %。其中,猪肉产量40638吨,增长3.12%;牛肉产量 2832吨,增长0.62%;羊肉产量307 吨,增长17.68%。禽蛋3722吨,下降6.88%。水产品24417吨,增长1.2%。

三、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

全年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6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4.3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新钢下放)实现营业收入660.92亿元,同比下降17.5%:实现利税15.63亿元,下降17.2%。区本级(不含新钢)实现营业收入255.01亿元,同比下降10.7%;实现利税13.36亿元,同比增长85.2%。

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家,安置从业人数 21095人。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0.3%;营业收入611.49亿元,同比下降19.9%;实现利税14.68亿元,同比下降14.5%。

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53.66亿元,同比下降2.9%,占生产总值比重为7.9%。全区具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2.5亿元,同比下降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 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7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0.1%。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下降46.7 %;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33.9 %,其中民间投资下降8.5%。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8.1亿元,比上年下降 5.8 %。其中,住宅投资7.8亿元,增长5.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16亿元,下降68%。商品房竣工面积9.9 万平方米,下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36.5万平方米,增长7.0%;商品房销售额 24 亿元,增长10.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87亿元,比上年增长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6.75亿元, 比上年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12亿元,增长48.8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销售额27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2%;餐饮收入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3.26%。按消费规模统计,275户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7%,限额以下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8.69亿元,比上年增长0.81%。

全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79.7亿元(含新钢),比上年同比下降5.2 %。完成出口32.1亿元,同比增长23.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1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2.18%。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77.8亿元,下降21.5%。

六、教育和文化、卫生和体育

提前实现“十四五”托育目标,小校额、小班化沙新小学秋季投用,新增1200个学位。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白竹和下村医养结合中心全面投用。罗坊、仙来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扩容,仙来片区雨污管网改造完成,袁河、姚家江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加速推进。

全区中小学招收学生11867人,毕业学生13179人。在校学生59678人。现有中小学校专任教师4472人,其中研究生毕业46人,本科毕业2998人,专科毕业1421人,高中学历7人。幼儿园151所,在园人数21671人,教职工人数2997人,专任教师1671人。

全区有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各一个,乡镇文化站20个,村民小组文化室183个。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0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其他机构464个。卫生技术人员199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32人,注册护士966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197张。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64.9万人,城镇化率为79.5%。全年出生人口3507人,出生率5.54‰;死亡人口4410人,死亡率6.77‰;自然增长人数-903人,自然增长率-1.39‰,自然增长率连续四年为负增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考核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好”的等次。基本医保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13家乡镇敬老院整合改革全面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73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32元,增长5.4%。

八、环境、能源

全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1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6.2%;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9.1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全区境内列入国家考核的5个断面地表水达到国家和省政府考核要求。

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下降0.5%,万元GDP能耗提高0.3%。

注:1、2024年公报部分数据是以快报为准,如与2024年年鉴数据有冲突,请以年鉴为准。

2、教育数据自2024年起包含高新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