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信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全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经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6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93.6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357.3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6%和95.4%,分别拉动GDP增长0.1、0.2和5.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3:21.1:76.6调整为2.3:20.3:77.4,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106元,增长5.8%。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4.2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2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6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62%,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28万人,出生率5.12‰,比上年提高0.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34万人,死亡率6.31‰,比上年下降0.0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9‰,比上年提高0.12个千分点。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88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34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79人。

2024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2%,消费品价格指数100.2%。

二、农业

2024年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238万元,增长3.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4221.6亩,增长4.7%。全年油料种植面积28412.6亩,增长0.6%。其中,油菜籽22010.5亩,增长1.7%。蔬菜种植面积50974.5亩,增长0.7%。甘蔗种植面积840亩,增长0.2%。

全年粮食总产量42553吨,增长18.1%。油料产量3619.1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油菜籽1999吨,增长2.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9215.2吨,增长4.0%。甘蔗产量2562吨,增长0.4%。茶叶产量55.5吨,下降0.1%。园林水果产量1677.8吨,下降1.1%。

全年全区猪牛羊禽肉产量3781.1吨,比上年下降3.3%。其中,猪肉产量3225.1吨,下降10.6%;牛肉产量126.2吨,下降9.2%;羊肉产量22.8吨,下降14%;禽肉产量407吨,增长1.8%。禽蛋产量827.7吨,增长28.4%。

1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42553 18.1
其中:谷物 29142 24.8
油料 3619.1 1.7
其中:油菜籽 1999 2.9

 

蔬菜及食用菌 109215.2 4
甘蔗 2562 0.4
茶叶 55.5 -0.1
园林水果  1677.8 -1.1

 

猪牛羊禽肉 3781.8 -3.3
水产品 13047 3.7

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0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过多年努力,全区先后创建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1个、3A级乡村旅游点8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加强农业绿色品牌创建的宣传,积极组织各类经营主体创建各类农产品品牌,现已获评绿色食品22个,赣鄱正品1个,名特优新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朝阳园区光电产业园项目全面完工,整体入驻率达70%,光电企业数量增至8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全年全区80家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工业用电量33684万千瓦时,增长2.9%。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9.5亿元,同比增长15.61%。

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8家,其中新增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3家。按资质等级划分,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家,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8家,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41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77.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速-9.4%。

四、服务业

全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5.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8.3亿元,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9亿元,增长5.6%;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5.1亿元,增长3.0%;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3亿元,下降10.0%;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1.2亿元,增长13.0%。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6%,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4.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6.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42.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00.7%。

全年全区拥有客车202辆,7226座,客位数比去年同期下降0.95%;货车2474辆,44141吨位,吨位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7.82%。

全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14.0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7.7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6.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4万户。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实施省重点项目2个、省大中型项目24个、市重大项目45个,完成年度投资65.08亿元。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318.2%,民间投资增长39.4%。分投资主体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同比下降39.6%,非国有投资同比增长39.4%。全区投资项目数166个,其中亿元以上在建项目82个。

、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增长较快的商品是其他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饮料类、家具类和汽车类,分别增长431.9%、32.3%、22.0%、9.6%和5.2%。

2   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按商品分类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

类别 零售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合计 106.75 17.8
粮油、食品类 3.20 -6.4
饮料类 0.44 22.0
烟酒类 1.33 -10.6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0.56 -6.2
化妆品类 0.08 -6.1
金银珠宝类 0.22 -32.8
日用品类 0.67 -14.4
五金、电料类 0.21 -70.7
体育、娱乐用品类 0.03 -16.0
书报杂志类 0.00 -98.0
中西药品类 8.13 -11.5
文化办公用品类 0.34 0.0
家具类 0.21 9.6
通讯器材类 0.74 0.0
石油及制品类 50.31 -2.2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2.31 32.3
汽车类 11.54 5.2
其他类 21.85 431.9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进出口总额6.9亿元,下降53.7%。其中,出口额5.9亿元,下降59.2%。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77.2亿元,增长8.2%。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5.8亿元,增长0.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1亿元,增长1.2%。在重点支出中,教育支出8.26亿元,增长6.2%;科学技术支出0.93亿元,增长12.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98亿元,增长1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3亿元,下降34.7%;卫生健康支出2.14亿元,下降31.2%,农林水事务支出2.35亿元,下降4.6%。

    年末信州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7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其中,住户存款744.5亿元,比年初增加61.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489.5亿元,比年初增加33.9亿元;广义政府存款344.0亿元,比年初增加51.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96.2亿元,比年初增加30.3亿元。年末信州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1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其中,住户贷款536.1亿元,比年初增加15.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1182.8亿元,比年初增加58.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0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95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02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62元,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比1.97:1,比上年缩小0.05。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04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97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173元,增长6.6%。

2024年,全年全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75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558万元,扶持个人创业1366人次,稳就业6207人次。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73 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1.12万人,退休人员4.6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8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47万人,退休人员1.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9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金支出2.78亿元,参保率100.4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9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7万人。

2024年,全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6898人,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4220.95万元;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342人。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866.48万元。全区共有农村特困供养对象328人,全年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400.69万元;共有城市特困人员对象94人,全年共发放城市特困供养金178.86万元。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55元,达到每人每月715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40元,达到48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50元,达到每人每月935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35元,达到605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4年,全区普通中学在校生2.11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91万人。在园幼儿1.1万人。

2024年末,信州区共有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6个。省科技成果登记共13项。全年全区新增潜在瞪羚企业2家,全区高成长性企业数4家;当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总量达3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7家。全年全区共获得专利授权436件(含高铁新区4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9件(含高铁新区1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3件(含高铁新区33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74件。

年末全区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6个。全年获得3C证书的企业6家,共计获得3C证书33张。全年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25家64个批次,其中合格批次58个,合格率为90.62%。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区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各类档案122个全宗,共计12.68万卷,28.2万件。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439家。其中,医院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家,其他卫生机构0家。共有卫生技术人员数8495人。其中,执业医师3192人,注册护士3972人。医院和卫生院共有床位数6900张,其中,医院6600张,卫生院300张。

年末全区共有全民健身中心2个,青少年俱乐部10个,体育单项协会19个,晨晚练点37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272人,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个,健康主题公园5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公共体育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我区全年共举(承)办49场各类赛事活动,2024年引进赛艇、击剑运动,成功举办五场国家级赛事,分别是2024CFC全国乒乓球邀请赛、2024上饶半程马拉松赛、2024中国杯赛艇城市冲刺赛分站赛和2024中国杯赛艇城市冲刺赛上饶分站赛总决赛、2024年中国击剑协会D级认证赛上饶击剑公开赛暨江西省击剑冠军联赛第三站。体教融合成绩显著,2024年被评为“全市竞技体育先进单位”、“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市优秀赛事组织奖”、“全市体教融合先进单位”。全区各类体育场馆23个。

十二、资源、环境应急管理

2024年,全区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全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6%;PM2.5年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

全年全区完成植树造林200亩,改造低产低效林400亩,林地总面积12601.07公顷,森林覆盖率39.89%。省级乡村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8个,省级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2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根据国土三调数据,我区湿地面积34455.76亩。

全年全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初步核算为84.1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3%;万元GDP能耗为0.1857吨标准煤,下降0.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78%。

全年全区未发生工矿商贸事故,同比减少2起,下降100%。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包括图1、图2)进行了修订。

3.三次产业划分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行业划分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含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含农村农户投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7.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8.由于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等因素,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9.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房地产开发、新建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0.本公报中在校生人数、卫生数据均不含市直数据。

本公报中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特困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旅游点、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产品品牌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客车、货车数据来自区交通局;电信业务、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数据来自三大运营商;重点支出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区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检测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区文广新旅局;档案数据来自区档案馆;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造林、森林覆盖率、森林公园、森林乡村、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森林康养基地、湿地保有量数据来自区林业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局;光电企业数量及光电产业园入驻率数据来自信州产业园管委会;实施省重点、省大中型、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数据来自区发改委;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