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定“两个依靠”,围绕打造“五张名片”,全力以赴拼经济、纲举目张抓工作,经济发展整体向好,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温县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2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125.9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2.0:27.5:60.5变化为2023年的11.5:28.5:60.0。人均生产总值53279元,比上年增长4.2%。
二、农业
全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0.76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3.30万亩。秋粮播种面积27.46万亩。棉花播种面积84.05亩。油料播种面积5.75万亩 。蔬菜类及食用菌种植面积7.21万亩。全年全县粮食产量31.28万吨,其中小麦产量17.13万吨,玉米产量13.92万吨。棉花产量5.81吨;油料产量2.06万吨。
三、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6亿元,增长12.2%,产品销售率达到10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增长261.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6%;其他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2%;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3.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3.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4.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3%;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0.1%;增速下降的主要行业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2.6%;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3.7%;金属制品业增加值下降4.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下降4.9%;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下降6.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8.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8.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加值下降20.7%;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增长11.7%(不包括农户投资)。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0.3亿元,比上年下降10.7%。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4513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4%。
五、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亿元,增长7.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5亿元,增长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7亿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85.8亿元,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5亿元,增长7.1%。
六、财政、金融业
据财政部门资料,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下降4.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8亿元,增长12.4%。
据人行资料(可比口径),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73亿元,增长11.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232亿元,增长16.0%;各项贷款余额155亿元,增长19.8%。
七、教育、文化、卫生
据教育部门资料,全县各类中初等阶段教育共招生19195人,在校学生83515人。其中普通高中3所,招生2721人,全县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5844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32570人。
据广电部门资料,全县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4359户。
据卫生部门资料,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病床床位2944张,卫生技术人员2619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4个,床位592张,卫生技术人员410人,全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八、人口、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资料,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56622人;据统计资料,城镇化率为56.85%;常住人口为393600人。
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84元,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48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0元,增长6.6%。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65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549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664元,增长8.5%。
注:
1、本公报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