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重庆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

2023年,经济运行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要求,全力抓调度、稳投资、保增长,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对新区经济社会的宏观研究谋划和综合服务协调职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直管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41.47亿元,占全域的52.5%,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1.8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052.5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367.08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9:43.1:56.0。

图1 2017-2023年两江新区直管区三次产业结构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直管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5.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54.6%。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增长7.8%、47.7%、10.7%和21.6%。全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5.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7.8%。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个百分点。新增市场主体2.91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14.69万户。

认真落实市委“一号工程”部署要求,全方位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发挥旗舰引领作用。一是紧扣“高质量”,积极服务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推动“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形成生动实践,对标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全市“十行动”,结合新区实际,谋深做实“四张清单”,聚力建设重大平台56个,纵深推进重大改革20项,谋划推动重大项目155个,抓实落地重大政策30项。2023年,新区直管区GDP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限上社零总额增长15.8%,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服务和支撑双城经济圈建设接续推动、全面起势。二是紧扣“一体化”,携手加快打造重要引擎。切实担负起国家级新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重大政治责任,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目标,以深化两大新区协同合作为重点,携手加快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引擎,同步拓展与宜宾、广安等合作范围,持续增强经济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三是紧扣“升级版”,努力打造重大标志性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打造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升级版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迭代升级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抓手,在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体系上取得新成效、作出新贡献。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直管区工业增加值864.59亿元,占全域的63.7%,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6.7亿元,增长2.1%。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154.72亿元,增长13.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7%;重工业4011.98亿元,增长1.7%,占96.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90.31亿元,增长3.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6%;私营企业1039.11亿元,增长22%,占24.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2.74亿元,下降3.9%,占3.7%;外商投资企业1504.67亿元,增长0.2%,占36.1%。

按产业分: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846.77亿元,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3%;电子产业1588.55亿元,下降4.8%,占38.1%;装备制造业276.33亿元,下降0.8%,占6.6%;生物医药104.07亿元,增长24.7%,占比2.5%。

表1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汽车 万 辆 116.11 0.3
#轿车 万 辆 36.45 24.3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万 辆 48.81 -11.2
新能源汽车 36.23 66.1
微型计算机 万台 2370.89 -21.4
手机 万台 - -
液晶显示屏 万片 29423.49 31.3
工业机器人 4979 9.8
摩托车整车 万 辆 - -
发动机 亿千瓦 1.83 18.1
#汽车发动机 亿千瓦 1.76 18.9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519.82 5.4
家用电冰箱 万 台 - -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 台 - -
家用洗衣机 万 台 - -
家用燃气热水器 万 台 - -
化学药品原药 361.53 -53.6
啤 酒 万千升 29.69 -7.0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万台(套) 53.07 15.8
光学仪器 万台(个) 2.28 -31.7
光电子器件 亿 只 3.82 5.5
电子元件 亿 只 1.58 -16.8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507.76 3.0
服 装 万 件 - -
软饮料 万 吨 20.13 -7.6
智能手机 万台 - -
智能手表 万台 1422.66 85.6
工业仪表 万台(个) 830.36 19.9
印制电路板 万平方米 21.07 -17.8
集成电路 万块 22.07 -49.8

全年直管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3个,增长9.8%,亏损企业99个,占比25.2%。资产增长2.5%,负债增长5.9%,营业收入增长4.1%,营业成本增长4.3%,利税总额下降20.4%,税金总额下降15.8%,用工人数下降2.8%。

全年直管区建筑业增加值187.95亿元,比上年增长8.8%。直管区入统的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5家,建筑业总产值651.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57.6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6.1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190.45亿元。

三、服务业

全年直管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9.31亿元,增长15.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1.48亿元,增长10.8%;金融业增加值434.11亿元,增长3.1%;房地产业增加值73.24亿元,下降5.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72.06亿元,增长7.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739.53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机场货物吞吐量38.89万吨,下降6.5%。机场旅客吞吐量4589.12万人次,增长104.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9.0万标准箱,增长2.9%。

四、国内贸易

全年直管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商品销售额4485.00亿元,增长25.6%。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93.50亿元,增长18.1%。

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4.5%,饮料类下降10.8%,烟酒类下降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5.5%,化妆品类增长3.3%,金银珠宝类下降0.1%,日用品类下降49.8%,中西药品类增长28.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2%,通讯器材类下降4.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5%,汽车类增长3.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直管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1.6%,工业投资增长15.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5%,民间投资下降0.6%。

表2 2023年两江新区直管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1.3
#基础设施投资 21.6
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4.0
按产业分
第二产业 15.8
#工 业 15.8
#工业技改 17.5
第三产业 -3.5
#房地产业 -21.5

全年直管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75.17亿元,比上年下降21.5%。其中,住宅投资264.44亿元,下降27.3%;办公楼投资10.89亿元,下降334.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8.42亿元,下降13.0%。

表3 2023年商品房建设与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3295.30 -9.3
 #住宅 2077.46 -9.2
办公楼 167.86 -4.5
商业营业用房 346.44 -5.5
其中:新开工面积 232.65 -36.2
#住宅 146.45 -38.6
办公楼 7.36 -51.7
商业营业用房 30.76 12.0
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505.81 48.1
 #住宅 373.49 65.2
办公楼 9.76 -10.1
商业营业用房 33.03 237.4
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359.08 -13.8
 #住宅 205.58 11.5
办公楼 11.89 -71.6
商业营业用房 21.81 -54.4
销售额(亿元) 311.94 -16.0
 #住宅 254.74 8.9
办公楼 14.86 -75.8
商业营业用房 15.97 -59.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货物进出口额2656亿元,下降10%,与全市持平,占全市比重达37.1%。其中,出口1714.9亿元,全区占比64.6%;进口941.2亿元,全区占比35.4%。

全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7.3亿美元。其中,金融业5.2亿美元,占比70.90%;制造业1.1亿美元,占比15.53%;服务业0.1亿美元,占比13.56%。直管区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全区占比29.75%。

深化自贸试验区探索实践,202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海铁联运铬矿“原箱转关”试点、落地西部首票海铁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新增企业园区“云上共享法庭”等9个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4997家,新增注册资本金558.9亿元,累计达4.1万户,注册资本超过6200亿元。

七、财政金融

全年直管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104.03亿元,增长12.4%。直管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315.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4858.87亿元,增长4.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586.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1033.86亿元,增长3.9%。

表4 2023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12月末 同比±%
本外币存款余额 15315.01 2.9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2567.09 -10.5
住户存款 4421.36 13.7
非金融企业存款 7290.65 3.2
人民币存款余额 14858.87 4.2
#国库定期存款(12MIS) 293.00 -14.8
本外币贷款余额 21586.32 4.2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 37.26 9.6
住户贷款 7376.09 3.0
#企事业单位贷款 14162.06 5.9
# 票据融资 1884.48 -1.1
制造业贷款 1709.39 13.2
建筑业 575.94 1.4
批发和零售业贷款 575.27 5.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 3167.76 9.3
住宿和餐饮业贷款 21.68 0.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 55.02 32.9
房地产业贷款 826.77 -2.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 59.18 56.5
教育贷款 37.38 43.6
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 16.82 26.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 61.89 12.8
人民币贷款余额 21033.86 3.9

全区共有证券公司总部1家。境内上市公司27家,总股本595亿股,股票总市值5540亿元。全年全区通过境内证券市场IPO和增发股票0.81亿股。

八、居民收入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40元,比上年增长4.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12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69元,增长6%。

九、招商引资

2023年,直管区纳入市招商投资局统计签约项目97个,合同投资总额1417.63亿元,完成市招商投资局下达1400亿元目标任务的101.3%。新签约百亿级项目3个,五十亿级项目4个,二十亿级项目14个。投资100亿元及以上项目3个,合同投资额410亿元,占总额的29%;投资50-100亿元项目4个,合同投资额267.1亿元,占总额的19%;投资20-50亿元项目14个,合同投资额367.38亿元,占总额的26%。

十、科学技术

全年直管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4%。

直管区创新主体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50家、累计突破930家、占全市12%,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量和存量均居全市第一;科技型企业新增1270家、累计达5300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183家、累计416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累计43家,居全市第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增技术创新中心5家、累计达到12家,新增区级以上双创载体8家,总数达68家,获批国家级和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4家,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高标准承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产业变革与企业技术创新圆桌会议。成功举办首届2023中国—新加坡(重庆)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明月湖π全球创新大会、2023全球6G大会、2023WEB3.0创新大赛。

 

注:

1.按照《关于调整优化两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决定》(渝委发﹝2016﹞7号),两江新区直管区域包括:鸳鸯、人和、天宫殿、翠云、大竹林、礼嘉、金山、康美等8个直属街道,鱼嘴镇、复盛镇、郭家沱街道、龙兴镇、石船镇、水土镇、复兴镇等7个建制街镇,以及保税港区、江北嘴、悦来投资集团、港务物流集团在两江新区范围内开发管理区域,共638平方公里。

2.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其他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5.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外出市外人口是指户口所在地为重庆市,现居住在重庆市外,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市外外来人口是指户口所在地为重庆市外,现居住在重庆市内,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6.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7.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8.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本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0.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 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等行业。

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货物进出口、对外经济数据、自贸区来自现代服务业局(自贸办),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现代服务业局,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创新局,招商数据来自招商集团。其他数据来自经济运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