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两江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两江新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党建统领,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创新高效能治理。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风险化解有序有效,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直管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910.34亿元,占全域的56.2%,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2.5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128.36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59.46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8:38.8:60.4。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直管区全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8.7%。新增市场主体2.98万户,同比增长2.5%,年末市场主体总数16.06万户,同比增长9.4%。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直管区工业增加值1056.89亿元,占全域的68.9%,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41.79亿元,增长17.2%。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144.21亿元,下降7.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0%;重工业4597.58亿元,增长18.1%,占97.0%。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实现产值2993.15亿元,增长25.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3.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89.55亿元,增长9.7%,占4.0%;外商投资企业1559.10亿元,增长4.4%,占32.9%。

按产业分: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481.63亿元,增长40.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2.3%;电子产业1554.86亿元,下降2.0%,占32.8%;装备制造业250.91亿元,增长6.7%,占5.3%;生物医药87.78亿元,下降13.6%,占比1.9%。

表1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汽车 万辆 125.03 14.4
#轿车 万辆 33.82 -3.7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万辆 69.92 51.6
新能源汽车 55.36 88.0
微型计算机 万台 2055.19 -13.3
液晶显示屏 万片 36532.01 24.2
工业机器人 3147 -27.1
发动机 亿千瓦 1.91 3.8
#汽车发动机 亿千瓦 1.80 2.3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586.41 12.8
化学药品原药 420.23 16.2
啤酒 万千升 27.90 -1.3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万台(套) 49.18 -6.4
光学仪器 万台(个) 2.20 -5.6
光电子器件 亿只 3.40 16.8
电子元件 亿只 1.96 24.1
软饮料 万吨 19.70 -2.1
智能手表 万台 1202.07 -15.5
工业仪表 万台(个) 737.08 -11.0
印制电路板 万平方米 24.27 15.2
集成电路 万块 27.09 22.7

全年直管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9个,增长1.5%,亏损企业86个,占比21.6%。资产增长11.8%,负债增长14.1%,营业收入增长12.7%,营业成本增长14.1%,利税总额增长58.6%,税金总额增长21.2%,用工人数下降4.3%。

全年直管区建筑业增加值72.07亿元,比上年下降20.2%。直管区入统的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8家,建筑业总产值656.9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34.8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9.4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72.96亿元。

三、服务业

全年直管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7.09亿元,增长3.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2.45亿元,增长1.4%;金融业增加值398.39亿元,增长2.0%;房地产业增加值88.75亿元,下降10.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855.79亿元,增长3.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06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全年机场货物吞吐量46.95万吨,增长21.0%。机场旅客吞吐量4867.70万人次,增长9.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8.9万标准箱,下降0.1%。

四、国内贸易

全年直管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6.6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商品销售额6213.47亿元,增长38.5%。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94.03亿元,增长0.6%。

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70.0%,饮料类下降3.7%,烟酒类增长1.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化妆品类增长6.5%,金银珠宝类增长4.0%,日用品类增长9.7%,中西药品类增长0.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1%,通讯器材类增长3.2%,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1%,汽车类增长143.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直管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14.4%。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5%,工业投资下降10.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9%,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下降8.8%。

表2  2024年两江新区直管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14.4
#基础设施投资 2.5
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9.9
按产业分  
第二产业 -10.9
#工业 -10.9
#工业技改 37.7
第三产业 -17.0
#房地产业 -21.9

全年直管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91.35亿元,比上年下降21.9%。其中,住宅投资219.20亿元,下降17.1%;办公楼投资21.08亿元,增长93.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6.82亿元,下降40.8%。

表3  2024年商品房建设与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2701.86 -17.7
#住宅 1646.45 -20.7
办公楼 164.09 -2.2
商业营业用房 300.68 -13.2
其中:新开工面积 140.28 -40.6
#住宅 110.93 -24.3
办公楼 0.0
商业营业用房 5.58 -81.9
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195.62 -61.5
#住宅 103.34 -72.3
办公楼 18.04 84.8
商业营业用房 22.62 -31.5
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231.08 -34.4
#住宅 132.43 -35.6
办公楼 16.36 37.6
商业营业用房 8.81 -59.6
销售额(亿元) 226.91 -25.1
#住宅 181.17 -28.9
办公楼 25.30 70.3
商业营业用房 6.55 -59.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货物进出口额2707.80亿元,增长2.9%。其中,出口1833.20亿元,占比67.7%;进口874.60亿元,占比32.3%。全年实际使用外资0.97亿美元。

深化自贸试验区探索实践,202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海铁联运铬矿“原箱转关”试点、落地西部首票海铁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新增“铁海联运海事一体化监管服务新模式”等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全年开行963班次,带动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实现总货物吞吐量2613.3万吨。

七、财政金融

全年直管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税收收入101.64亿元,下降2.3%。直管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706.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5486.81亿元,增长4.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659.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1307.33亿元,增长1.3%。

表4  2024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12月末 同比±%
本外币存款余额 15706.41 2.6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2605.43 1.5
住户存款 4926.50 11.4
非金融企业存款 7182.99 -1.5
人民币存款余额 15486.81 4.2
#国库定期存款(12MIS) 340.50 16.2
本外币贷款余额 21659.11 0.3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 7.19 -80.7
住户贷款 7220.55 -2.1
#企事业单位贷款 14412.24 1.8
#票据融资 1437.60 -23.7
制造业贷款 1685.31 -1.4
建筑业 590.43 2.5
批发和零售业贷款 600.73 4.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 3430.45 8.3
住宿和餐饮业贷款 29.26 3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 84.70 53.9
房地产业贷款 977.14 18.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 79.60 34.5
教育贷款 47.65 27.5
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 18.00 7.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 72.57 17.3
人民币贷款余额 21307.33 1.3

八、人口和居民收入

2024年末直管区常住人口114.81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17万人。城镇化率94.97%,较上年末提高0.04个百分点。

2024年,直管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41元,比上年增长3.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76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85元,增长4.0%。

九、科学技术

新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做法获得市政府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通报,明月湖科创园“教育+人才+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获全市推广,获批落地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直管区R&D投入强度达6.7%,技术合同成交额445亿元、占全市45.7%。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高速增长,分别超过6000家、1140家。科产融合创新深入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加速转型,明月湖实验室引入14个院士专家团队,与8家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鑫景特玻3D热弯纳米微晶玻璃等4项技术入选全市2024年十大科技进展,深空探测雷达等3个“两重”项目经科技部推荐至国家发改委。

 

 

注 :

1.按照《关于调整优化两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决定》(渝委发﹝2016﹞7号),两江新区直管区域包括:鸳鸯、人和、天宫殿、翠云、大竹林、礼嘉、金山、康美等8个直属街道,鱼嘴镇、复盛镇、郭家沱街道、龙兴镇、石船镇、水土镇、复兴镇等7个建制街镇,以及保税港区、江北嘴、悦来投资集团、港务物流集团在两江新区范围内开发管理区域,共638平方公里。

2.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其他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5.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外出市外人口是指户口所在地为重庆市,现居住在重庆市外,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市外外来人口是指户口所在地为重庆市外,现居住在重庆市内,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6.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7.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

8.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本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0.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 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等行业。

 

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货物进出口、对外经济数据、自贸区来自现代服务业局(自贸办),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现代服务业局,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创新局。其他数据来自经济运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