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港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港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港北新篇章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港北区生产总值(GDP)399.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3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00.22亿元,下降5.5%;第三产业增加值265.20亿元,增长7.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5%、25.1%、6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4%、-30.6%和120.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073元,比上年增长4.5%。

 

年末常住人口76.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0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9%,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就业人员33.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8.04万人,占港北区就业人员比重为54.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59万人,比上年减少0.16万人。农民工总量28.3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外出农民工9.72万人,增长1.0%;本地农民工18.64万人,增长1.0%。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4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21.36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5.78亿元,增长10.1%;牧业产值16.96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2.75亿元,增长3.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5379.52公顷,比上年增加45.5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76.27公顷,增加7.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980.51公顷,减少223.73公顷;木薯种植面积48.10公顷,增加35.31公顷;果园面积2492.62公顷,增加595.38公顷;茶园面积51.40公顷,减少0.2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5.05万吨,比上年增产0.5%。其中,春收粮食产量0.62万吨,增产6.5%;早稻产量5.72万吨,增产0.8%;秋粮产量7.22万吨,减产0.2%。全年谷物产量13.87万吨,增产0.2%。其中,稻谷产量11.02万吨,增产0.02%;玉米产量2.85万吨,增产1.0%。

全年油料产量1.50万吨,比上年增产0.9%。蔬菜产量(含食用菌)20.93万吨,增产6.7%。园林水果产量3.09万吨,增产5.7%。

全年肉类总产量6.49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4.92万吨,增长3.7%;牛肉产量867.8吨,下降9.2%;羊肉产量72.04吨,下降4.0%;禽肉产量1.45万吨,下降5.8%。禽蛋产量0.33万吨,增长46.9%;生牛奶产量0.69万吨,增长17.4%。全年生猪出栏62.22万头,比上年增长1.8%。年末生猪存栏38.8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3%。

全年水产品产量1.53万吨,比上年增长3.3%。

全年木材采伐量51.0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4%。天然松脂产量3306.48吨,增长5.4倍。油茶籽产量462.68吨,增长1.04倍。

 

表1 2024年港北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5.05 0.5
谷物 13.87 0.2
稻谷 11.02 0.2
玉米 2.85 0.1
油料 1.50 0.9
花生 1.50 0.9
蔬菜 17.76 -5.7
食用菌 3.17 306.7
水果 3.09 5.7
茶及饮料(干品) 0.005 0.3
肉类总产量 6.49 1.3
猪肉 4.92 3.7
禽肉 1.45 -5.8
蚕茧 0.13 9.7
内陆水域水产品 1.68 1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7.54亿元,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7.2%;非公有工业企业下降2.4%。分门类看,制造业下降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0.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34.7%,医药制造业增长26.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9.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4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

 

 

表2 2024年港北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

   
产品名称 比上年同期增长(%)
大米 0.2
饲料 -7.4
成品糖 94.7
乳制品 191.0
人造板 -42.7
商品混凝土 1.9
生铁 -10.7
钢材 15.7
钢结构 17.0
电动自行车 30.9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2.83亿元,比上年下降16.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6家。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9.88亿元,增长2.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73亿元,增长6.3%;金融业增加值26.54亿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40.39亿元,下降3.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16.12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3%。

 

年末公路总里程744.7公里,比上年末新增23.3公里;其中:县道13条,共120.5公里;乡道35条,共138.6公里;村道419条,共485.5公里。

全年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417.49亿吨公里,增长15.5%,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18.59亿吨公里,增长6.1%;水路客货运周转量398.90亿吨公里,增长16.0%。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电信业务总量8.77亿元,增长12.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71亿元,比上年增长4.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5.00亿元,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71亿元,增长3.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58.02亿元,增长5.0%;餐饮收入29.69亿元,增长0.7%。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57.2%,  饮料类下降12.9%,烟酒类增长3.0%,日用品类增长3.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8%,书报杂志类增长2.3%,中西药品类增长4.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0.8%,新能源汽车增长37.7%。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2.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2.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2.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0.9%。商品房销售面积73.92万平方米,下降19.0%,其中住宅58.92万平方米,下降19.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99.8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3.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38.7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8.60万平方米。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出口2.32亿元,下降8.1%;进口16.55亿元,增长17.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41万美元。

 

 

 

表3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金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18.87 13.8
货物出口额 2.32 -8.1
其中:一般贸易 2.32 -8.1
货物进口额 16.55 17.8
其中:一般贸易 16.55 17.8

八、财政收支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8亿元,比上年下降13.7%,其中税收收入5.03亿元,下降1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7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3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教育支出8.54亿元,科技支出0.29亿元,文化旅游体育支出0.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58亿元,农林水支出4.89亿元,民生支出22.37亿元。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2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83.1%。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0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

全年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44.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84万人,减少0.6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91万人,比上年增加0.46万人。

全年共有8.89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9.23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2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全年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8个,收养662人。民政服务床位1096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1096张。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获授权专利共计386件,比上年下降17 %,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7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72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87件。有效发明专利186件,比上年下降16%。

全年普通初中招生1.13万人,在校生3.33万人,毕业生1.1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41万人,在校生8.70万人,毕业生1.5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26人,在校生89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32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5.4%。

十一、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年末共有公共文化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77万册,文化馆1个,娱乐场所27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27个。

年末共有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年国内游客16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国内旅游收入178.96亿元,增长17.4%。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29个,其中医院29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6个(含市直单位),民营医院2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96个,其中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门诊部(所)26个,村卫生室10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含市级),卫生监督所(中心)2个(含市级)。年末卫生技术人员9051人(含市直、民营单位),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83人,注册护士441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199张,其中医院6263张,乡镇卫生院601张。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常住人口指在贵港市港北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贵港港北区、外出贵港港北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及规模以上工业个体经营户。

[5]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三个序列。其中,施工总承包序列包括12个类别,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承包序列包括36个类别,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施工劳务序列不分类别与等级。

[6]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9]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10]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在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2]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来自港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港北区医疗保障局;户籍总人口数据来自贵港市公安局港北分局;财政数据来自港北区财政局;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贵港调查队;进出口数据来自港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港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公路里程数据来自港北区交通运输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港北区教育局;专利拥有量等数据来自港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数据来自港北区卫生健康局;社会服务、低保数据来自港北区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贵港市统计局反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