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202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的关键节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港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港北区经济延续良好态势。

一、综合

人口 2021年港北区年末户籍总户数74.78户,户籍人口75.7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6.98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0.82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53.3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05万人。城镇化率69.3%,较去年提高0.62个百分点。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21年港北区生产总值381.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41.86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13.09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9.9%、31.3%和58.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9:37.2:55.9,与去年比,第一产业回落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GDP达49767元,增长4.5%。

           

二、农业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农业产值15.71亿元,同比增长1.69%;林业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3.68%;畜牧业产值18.00亿元,同比增长15.67%;渔业产值2.15亿元,同比增长21.7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产值 2.91亿元,同比增长14.85%。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7.57万亩,产量14.76万吨,同比增长0.91%;油料播种面积3.79万亩,产量1.54万吨,同比增长5.22%;年末果园总面积3.35万亩,水果总产量2.45万吨,同比增长11.70%。生猪出栏52.53万头,同比增长30.12%;家禽出栏956.22万羽,同比下降7.91%。水产品产量1.39万吨,同比增长3.84%。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工业 2021年,规模工业企业117家,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0%,其中,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4.4%,占比74.6%。按行业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7.0%,同比增长34.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0%,同比增长3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4%,比上年增长3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9.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9.9%;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2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利润总额8.20亿元,比上年下降11.5%,利润率为1.9%。

能源 2021年港北区规上工业用电量26742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45.1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9 %。

  建筑业 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57家,比上年增长46.2%。建筑业增加值44.62亿元,比上年下降4.2%;建筑业总产值160.82亿元,同比增长0.5%。从结构上看,建筑工程产值155.51亿元,比上年下降1.2%,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96.7%;安装工程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71.8%,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2.3%;其他建筑业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8%,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比重为1.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在库项目632个(含房地产开发),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94个,500-5000万元项目36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72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0%,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下降2.9%,500-5000以上项目增长10.9。按产业分,第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分别下降21.1、增长18.7、下降3.2%。

房地产开发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8.25亿元、增长1.1%。房屋施工面积914.02万平方米、增长16.3%,其中,新开工面积177.09万平方米、下降11.6%。房屋竣工面积55.69万平方米,增长36.4%。商品房销售面积178.94万平方米,下降9.2%,其中期房销售面积170.33万平方米、下降12.8%,现房销售面积8.61万平方米、增长435.6%。商品房销售额99.23亿元,下降17.3%。房屋待售面积35.89万平方米、下降18.0%。

五、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13亿元,增长12.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08亿元、增长1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05亿元、增长9.2%。

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类值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5.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通讯器材类增长489.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0%,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2.8%,家具类下降20.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7.9%,日用品类下降32.2%,粮油、食品类下降26.1%,饮料类增长11%,烟酒类增长8.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化妆品类下降1.1%,金银珠宝类增长11.7%,中西药品类增长133.8%。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21.92亿元人民币,增长19%。其中,出口总额3.72亿元人民币,下降15.6%;进口总额18.19亿元人民,增长30.7%。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 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256126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125067 万吨公里,增长25.6%;水路客货运周转量243619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9%。

邮电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1.84亿元、增长37.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39亿元、增长28.4%;邮政业务总量0.45亿元、增长76.7%。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32.08亿元,同比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2亿元、增长20.7%,其中税收14.51亿元,增长1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27亿元、下降4.6%,其中民生支出22.64亿元,下降11.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06%。

金融 金融业增加值27.00亿元,比上年增长4.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879.06亿元,比年初增加67.61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581.28亿元,比年初增加58.7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0.23亿元,比年初增加102.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6.40亿元,比年初增加11.16亿元,中长期贷款473.58亿元,比年初增加43.0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108所。新建农村公办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1.69万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8.2929亿元。平均受教育年限10.8年。

科学技术 全年获授权专利共计650件,比上年增长56%。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6件,增长227%;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72 件,增长63%;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142件,增长23%。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99件,增长12%。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 2021年末有公共文化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77万册,文化馆1个,娱乐场所33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30个。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727户(其中贫困户640户)。

卫生 2021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476个(含区内的个体诊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96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59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93人。

十一、节能和安全生产

节能 单位GDP(2020年不变价)能耗0.6194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45.13万吨标准煤、上升6.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29.98吨、上升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2.5686吨标准煤,下降2.9%。全社会用电总量43.47亿千瓦时、上升11.9%,其中工业用电量28.83亿千瓦时、上升9.3%,生活用电量7.42亿千瓦时、增长13.9%。

安全生产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0起,死亡22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6起,死亡5人。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3万元;道路交通事故23起,死16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34775元、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143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1、增长 10.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73元,增长11.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012元,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12,增长9.4%。

社会保障 新增城镇就业0.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5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

注释:

1.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常住人口指在港北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港北区、外出港北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按2020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总人口数据来自贵港市港北区公安分局;财政数据来自港北区财政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贵港调查队;教育数据来自港北区教育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港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港北区卫生健康局;科技数据来自港北区科学技术局;其他数据均来自贵港市统计局反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