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堂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聚焦“融合提质年”发展主题,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用心用情惠民生保安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成东中心、公园水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金堂迈出坚实步伐。
- 综合
根据成都市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4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55.8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结构为10.3:39.3:50.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36.7%、5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083元,增长5.7%。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登记市场主体5993户。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46.2亿元,增长4.7%,占GDP比重为63.2%。
图1 2020-2024年金堂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 农业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3亿元,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92.3亿元,增长3.0%;林业总产值2.3亿元,增长26.8%;牧业总产值30.4亿元,下降4.1%;渔业总产值4.2亿元,增长4.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6万亩,增长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7.7万亩,增长3.2%,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0.4万亩,增长5.5%;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3.8万亩,增长1.9%;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7万亩,下降0.02%。
粮食产量27.0万吨,增长0.8%;油料产量5.7万吨,增长6.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7.1万吨,增长2.3%;中草药材产量0.8万吨,下降3.7%。
生猪出栏56.9万头,下降5.8%;肉牛出栏1.4万头,下降8%;肉羊出栏17.9万只,下降15.6%。
水产品产量2.3万吨,增长5.6%;淡水养殖面积1520公顷。
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改造提升3.5万亩,羊肚菌栽培约1.95万亩,油橄榄基地8万亩。累计建成县级以上农林园区33个,其中省级农林园区2个、市级农林园区13个。累计登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53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
-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1.4亿元,增长0.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年末达23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9%。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28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5.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70.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8%,食品制造业增长6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30.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9.2%。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6.1亿元,增长15.6%。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8户,其中一级资质企业4户、二级资质企业49户、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15户。
表1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速 |
膨化食品 | 万吨 | 0.6 | 55.8 |
冷冻饮品 | 万吨 | 0.7 | -53.8 |
食品添加剂 | 万吨 | 0.3 | 35.5 |
非织造布(无纺布) | 万吨 | 0.3 | 55.1 |
化学药品原药 | 吨 | 361.8 | 52.5 |
家具 | 万件 | 5.1 | 37.6 |
化学试剂 | 万吨 | 3.6 | 45.6 |
塑料制品 | 万吨 | 2.0 | 61.5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12.9 | 37.6 |
预应力混凝土桩 | 万米 | 8.7 | -56.6 |
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 | 万吨 | 4.3 | 26.0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475.3 | -36.3 |
夹层玻璃 | 万平方米 | 29.4 | 26.5 |
中空玻璃 | 万平方米 | 14.4 | -17.1 |
耐火材料制品 | 万吨 | 0.9 | 311.6 |
钢材 | 万吨 | 11.2 | 7.1 |
单一稀土金属 | 吨 | 814.5 | -23.1 |
铜材 | 万吨 | 0.4 | 75.9 |
铝材 | 万吨 | 0.1 | -23.3 |
钢结构 | 万吨 | 21.1 | 204.3 |
金属包装容器 | 万吨 | 5.1 | 508.3 |
钢绞线 | 万吨 | 13.4 | 196.6 |
锻件 | 万吨 | 0.7 | -3.5 |
电站锅炉 | 蒸发量吨 | 4417.0 | 16.7 |
工业锅炉 | 蒸发量吨 | 1090.0 | -38.9 |
电焊机 | 万台 | 0.2 | -30.5 |
起重机 | 万吨 | 0.2 | -6.4 |
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 | 万台 | 0.8 | -9.8 |
半导体分立器件 | 万只 | 854.0 | 137.1 |
混凝土机械 | 台 | 10.0 | 0.0 |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 台(套) | 4910.0 | -66.2 |
电力电缆 | 万千米 | 41.1 | 331.0 |
风机 | 台 | 258.0 | -30.6 |
集成电路 | 万块 | 119969.0 | 16.4 |
集成电路圆片 | 万片 | 68.7 | 6.5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5121.6 | 5.0 |
-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0.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5.1%;金融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3.7%;房地产业增加值37.7亿元,下降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1.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72.5亿元,增长22.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9.7%。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5亿元,增长2.6%。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01.5万户,增长3.7%。固定互联网用户数17.2万户,增长1.6%。
- 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分产业看,农业投资增长51.8%,工业投资下降6.4%,服务业投资增长24.5%。民间投资下降7.3%,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7.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2%。商品房销售面积33.9万平方米,下降15.1%。
聚焦晶硅光伏、新型锂电等重点产业链招强引优,新签约引进项目75个、协议投资总额423.9亿元。全年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14个(含30亿元以上项目7个),其中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5个,引进顶尖人才团队4个。促进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70.1亿元,促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到位63.3万美元。
- 内外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8亿元,增长5.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6.1亿元,增长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7亿元,增长6.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7.2亿元,增长5.6%;商品零售133.6亿元,增长5.2%。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6.3亿元,同比下降37.5%。其中,出口额59.7亿元,下降19.8%;进口额6.5亿元,下降20.1%。
- 交通运输
新改建公路里程48.3公里,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 4410.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含一、二、三、四级)4311.7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9.1公里(成南高速35.5公里,成德南高速25.9公里,成都第二绕城高速6.1公里,成都第三绕城高速24.9公里,成绵高速6.7公里),国道25.7公里,省道122公里,县道 379公里,乡道623.2公里,村道3161.8公里。年末公路密度3.8公里/平方公里。完成客运量652.7万人,客运周转量18276.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991.7万吨,货运周转量129519.3万吨公里。
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25.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0.9%,其中小型汽车保有量19.0万辆,增长4.0%。
全年完成邮政快递行业业务到件量6967.4万件,比上年
增长24.9%;发件量50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0.8亿元。
- 财政和金融(含保险)
实现财政总收入103.5亿元,下降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1亿元,增长14.2%,其中税收收入17.8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8亿元,增长21.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814.2亿元,增长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0.4亿元,增长12.9%;贷款余额729.3亿元,增长20.8%。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22家,其中,产险14家,寿险8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4亿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7亿元;财险赔付3.1亿元,人身保险赔付1.3亿元。
-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幼儿园108所,专任教师1293人,在园幼儿18141人,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7.1%。小学32所,专任教师2428人,在校学生4534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27所,专任教师2729人,在校学生3745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512人,在校学生11161人。普通高校4所(不含中职院校),专任教师4601人,在校学生9817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33人,在校学生222人。
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户,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18家、科技型企业74户,累计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2家,年内新上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1个,其中省级9个、市级2个;全年授权专利714件,其中发明专利70件。
- 文化、体育、旅游和卫生
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16个。图书馆总藏量23.3万册,流通13.7万人次。成功举办全国书画名家走进金堂主题书画展、成都世园会金堂推介日、第十四届金堂种酒文化节等重点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四季风”“走基层”等文化活动40余场、音乐演绎及街头艺术展演20场、体验非遗系列活动12场、全民阅读类公益活动4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2377场。
成功举办2024成都·金堂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全国热气球精英赛、五凤溪马拉松等品牌赛事,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584场(次)。举办金堂县秋季研学旅游推介会,推出8大主题研学板块、23个研学旅游基地、23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全年累计开展研学活动3600余场次,接待研学游客近95万人次。沉浸式戏剧《星光·1953》完成演出200余场,接待观众6万余人次。全年接待游客1452.3万人次,同比增长3.4%,实现旅游收入89.1亿元,同比增长1.1%。
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6个。其中公立县级综合医院3个,公立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镇(街道)卫生院9个。卫生机构床位7947张,医疗卫生从业人员689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648人(其中执业医师1863人,执业助理医师308人,注册护士2475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7%,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管理率分别为105%、103.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率98.5%,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率达99.8%,孕产妇保持零死亡、婴儿死亡率1.8‰,艾滋病检测覆盖率45.5%、抗病毒治疗覆盖率97.7%,完成宫颈癌筛查8743人、乳腺癌筛查8685人。
-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6元,增长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44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70元,增长6.7%。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64元,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74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08元,增长7.4%。
图2 2020-2024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趋势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4.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6.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7.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7万人。
共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6个,拥有床位3896张。年末在册城乡低保对象14737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13760人,城市低保对象977人。
- 城市治理和应急能力
PM2.5浓度均值29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5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1.7分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4.7分贝。
新增城市绿地25公顷,新建天府绿道55公里、“回家的路”社区绿道30条,构建了全县439.1公里绿道矢量“一张图”;建设装配式建筑87.85万平米,超低能耗建筑1.93万平方米。兜底实施绿岛花园、金龙路253号院、金龙路169号院、现代雅阁园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84户。新增认定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个、1513套(间),累计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2820套(间);新增供应人才公寓494套,供应总量增加至2300套。指导13个楼栋加装电梯、42个项目安装梯控,建设智能充电桩240个。
全年发生安全事故7起、死亡7人。发布预警信息117条,妥善化解突发事件68起、安全转移群众1000余人次。排查森林火灾隐患60处,累计清理林下可燃物3383余亩、林牧区输配电设施可燃物4.53公里。累计建成应急避难场所80个,有效避难面积达141.4万平方米。
- 人口和就业
年末常住人口81.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01%。年末户籍总人口8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749人,出生率4.6‰;死亡人口7251人,死亡率8.9‰;人口自然增长率-4.3‰。符合政策生育率100%,二孩出生率3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100。
城镇新增就业298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8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68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22.4万人。举办各类招聘会174场,提供就业岗位3.64万个,达成意向协议0.65万人。举行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筹集岗位9400余个,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99.1%。依托县域内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企业职工培训2029人。通过“蓉漂人才荟”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75名,其中教育系统280名,卫健系统59名,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名;人才新政引进99人,新招聘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99名。
注释: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金堂县统计年鉴-2025》为准。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65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9:40.3:48.8。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不含国际组织)。
4、公报中就业、对外开放、交通、旅游、金融、财政、保险、教育、卫生、文化、公用事业、户籍人口、计生、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