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通落实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推动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质效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紫阳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0%。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1.4%、28.1%和60.5%,分别拉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1.9和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2.7%,增加值增长3.2%。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4.7%,林业增加值增长9.0%,牧业增加值下降5.8%,渔业增加值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96万亩,比上年下降0.8%。其中,夏粮23.66万亩,下降1.0%;秋粮31.30万亩,下降0.6%。油料面积8.90万亩,增长0.2%。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7.54万亩,增长0.6%。
全年粮食产量9.69万吨,增长1.2%。其中,夏粮4.41万吨,增长0.7%;秋粮5.27万吨,增长1.7%。全年谷物产量3.87万吨,增长1.4%。其中,稻谷产量0.88万吨,下降6.9%;玉米产量2.99万吨,增长4.2%。
表1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9.69 | 1.2 |
其中:夏粮 | 万吨 | 4.41 | 0.7 |
秋粮 | 万吨 | 5.27 | 1.7 |
油料 | 万吨 | 1.12 | 1.4 |
其中:油菜籽 | 万吨 | 0.96 | 1.7 |
蔬菜 | 万吨 | 28.47 | 4.7 |
园林水果 | 吨 | 8649 | 4.8 |
茶叶 | 吨 | 12092 | 9.0 |
中药材 | 吨 | 8865 | 3.1 |
全县全年营造林面积0.82万亩,义务植树48.5万株。
全年生猪出栏17.40万头,下降24.6%;牛出栏0.21万头,下降3.9%;羊出栏4.83万头,下降1.3%;家禽出栏59.25万只,下降20.1%。主要肉类总产量1.66万吨,下降20.4%。禽蛋产量0.39万吨,下降19.8%。
全年水产品产量8140 吨,同比增长1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2%,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9.5%。
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支柱行业产值“五升一降”。其中:文教、工美、体育及娱乐用品制造业产值增长29.3%;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3.4%;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产值增长20.5%;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14.1%;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值下降5.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5.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22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年签订合同额为6.68亿元,同比下降5.1%。全年竣工产值2.43亿元,同比下降1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比6.7%,投资额下降49.1%;第二产业投资占比32.7%,投资额增长239.2%;第三产业投资占比60.6%,投资额下降7.8%。
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0.1%,社会资本投资增长59.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5.3%,高技术产业增长65.3%,文化产业投资增长40.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44.7%。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39万平方米,下降78.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3万平方米,增长1117.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2.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971.9%。
五、交通和电信
截至202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3491.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1.66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88.14公里,县乡村道3141.31公里。
全县共有班线客运路线48条,班线客运车辆189辆。公共汽车15辆,出租车150辆。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3所。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05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19.10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0.52万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5.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增长11.0%。
按经营地域分,乡村消费市场好于城镇,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增长5.1%,餐饮收入增长9.3%。
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金银珠宝类销售表现突出,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1.2%、127.7%、90.2%。体育娱乐用品类、服装类、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6.1%、6.5%、2.0%。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0.58亿元,同比增长18.9%。
八、财政和金融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52万元,其中:税收收入7654万元,非税收入4398万元,税收占比6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0573万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6.09亿元,同比增长9.3%,比年初增加14.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4.36亿元,同比增长25.8%,比年初增加17.8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年末学校总数80所,教职工2753人。其中,专任教师2593人。在校学生数39413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6810人、初中生9977人、高中生6013人、中等职业学校868人、幼儿园5697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2138人,比上年增长9.4%;初中招生3161人,比上年下降4.6%;小学招生2410人,比上年下降14.6%。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74人,比上年增长90.7%。
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学生50人。
全年地方登记技术合同23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06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农业技术合同交易额0.53亿元。
全年专利授权量16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37件,外观设计专利18件。
全县共有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借阅图书9.88万册。年末全县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全县拥有档案馆1个,馆藏92个全宗,馆藏档案46792卷、74584件。
全县拥有卫生健康机构253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200个;共有床位1432张,其中,医院床位580张,卫生院床位810张;共有卫生人员16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7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98人,注册护士503人。
全县有体育场地309个,其中:足球场地15个,篮球场地191个,排球场地20个。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0场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达14000人,新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4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2天,同比增加4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45。全县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350万元。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十二、人口
202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5.3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7万人。出生人口0.17万人,出生率为6.6‰;死亡人口0.23万人,死亡率为9.1‰;自然增长率为-2.5‰。城镇人口12.48万人,占49.2%;乡村人口12.91万人,占50.8%。城镇化率49.2%。
202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2.30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0.32万人,乡村户籍人口21.98万人。男性17.40万人,女性14.90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1元,比上年增加1244元,增长6.0%。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86元,比上年增加1521元,增长4.7%。其中,工资性收入8268元,增长6.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4.3%;经营净收入10213元,增长4.2%,占比30.1%;财产净收入2484元,增长3.5%,占比7.3%;转移净收入13021元,增长4.1%,占比38.3%。
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4元,比上年增加975元,增长7.1%。其中,工资性收入5270元,增长10.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5.7%;经营净收入3632元,增长3.3%,占比24.6%;财产净收入100元,增长8.7%,占比0.8%;转移净收入5742元,增长6.5%,占比38.9%。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1,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669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4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9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257人。
全年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9942人,比上年增加51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233人,比上年增加112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20万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983人。
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9.3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7万人。
截至年底,全县有城乡低保对象20012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725人,农村低保对象19287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5644人,全年发放供养金6683.86万元;全年城乡临时救助1274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770.31万元。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9313人,发放补贴1059.4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7113人,发放补贴786.81万元。全县共有孤儿3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4人,农村留守儿童2439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营造林面积、义务植树数据来自县林业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公路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电信数据来自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和县联通公司;外贸进出口、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县经贸科技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县金融监管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育体育局;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图书馆、文化馆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档案数据来自县档案史志馆;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县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紫阳调查队;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