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内外压力,全县上下一心,以稳促进,统筹经济发展,全县经济整体呈现良好态势。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9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同比下降9.5%;第三产业增加值5.12亿元,同比增长1.7%。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0%,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20.5%,同比下降1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62.5%,同比增长2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性转型,三次产业比由上年27.4:31.8:40.8转变为17.0:20.5:62.5。

年末全县总户数10716户,年末常住人口33000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3.94%。人口出生率13.5‰,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9.2‰。

二、农牧业
全县农牧业总产值16061.18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农业产值4623.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5%;牧业产值10708.31万元,上年同期下降0.4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71亩,同比增长18.86%,产量725吨,同比增长18.23%;经济作物为364.38亩,同比增长33.9%,产量175.81吨,同比增长36.88%。

2024年期末各类牲畜存栏119130头(匹),出栏率为34.17%,商品率为31.85%,比上年减少1.65和0.69个百分点;母畜比例为51.81%,比上年提高0.34个百分点;成畜损亡率为1.6%,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其中牛期末存栏118458头,同比增长3.56%;牛出栏39309头,同比下降8.32%;牛肉产量4058吨,同比下降5.81%,牛奶产量4895吨,同比增长10.31%。
三、工业
今年以来县域特色企业顶住发展压力,稳中求进,再加之青海藏源牧业有限公司、青海旺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小型民营企业生产持续发力,2024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0%。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1.67%。产销率101.22%。

其中主要产品产量:工业企业发电量1535.88万千瓦时,同比下降7.78%;供水量48万吨,同比下降2.04%;生产天然饮用水219158桶(瓶),同比增长37.87%,销售天然饮用水125272桶(瓶),同比增长31.53%;藏雪茶产量989.56公斤,同比下降28.56%,销售量532.447公斤,同比下降45.65%;牛肉产量204.10吨,同比增长81.86%,销售产量154.19吨,同比增长12.10%;搅拌站产量7847立方,同比下降41.50%,新增臧源牧业酸奶产量23.70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706万元,同比下降26.73%,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309万元。投资项目个数62个,同比减少22个;其中计划总共投资5000万及以上项目7个,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58万元,同比下降63.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67万元,同比下降59.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5681万元,同比下降18.76%。投资产业结构由去年的8.99:9.76:81.25调整为4.45:5.46:90.09。

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45035万元,同比下降25.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8.82%。
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2258万元,同比下降63.69%;制造业完成投资870万元,同比下降64.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897万元,同比下降55.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2014万元,同比下降24.70%;住宿和餐饮业完成投资209万元,同比下降50.00%;房地产业完成投资7070万元,同比下降42.9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1046万元,同比增长51.75%;教育行业完成投资3774万元,同比增长107.02%;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完成投资937万元,同比下降79.7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448万元,同比下降1.97%。
五、服务业
全县客运班线市际2条,县际3条;客运站5个,其中三级站1个;客车7辆。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105.225公里,其中:国道244.262公里;省道107.668公里;县道265.797公里;乡道425.05公里;专用道50.78公里;村道1011.668公里。
全县邮政局(所)9个,其中:城镇1个,农村8个,邮政业务总量为460万元;全县通信业务总量2980万元(含电信、移动和联通)。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33万元,同比增长2.9%。

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393万元,同比增长3.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40万元,同比增长1.1%。
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同比增长9.5%,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7%,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6.9%,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4.3%。
七、财政和金融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01万元,同比增长12.4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40亿元,同比增长17.48%。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297万元,同比下降8.1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6845万元,同比增长0.27%。各项贷款余额77312万元,同比增长21.71%,其中住户贷款36913万元,同比增长23.03%。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8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04元,同比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8元,同比增长7.6%。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459元,同比增长0.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472元,同比下降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00元,同比增长5.8%。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6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16%。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709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483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616人,工伤保险参保3364人;失业保险参保207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46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0531人;参加生育保险2436人。
年内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4户77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45户553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08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73、432、324。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2个。社会服务床位6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47张。社区服务站9个,收养性单位2个,收养人数47人,床位47张。
九、教育
各级中小学学校25所,其中:幼儿园12所、小学10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现有在校生8076人,其中本县在校生8038人,异地在校生38人。本县在校生中,学前教育学生数1910人、小学4433人、初中1733人。毕业生1393人,其中:小学891人,中学502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661人,其中:专任教师458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53人,小学283人,初中12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17%,高中阶段入学率88.01%,学前教育入园率88.39%。
十、健康和文化旅游
卫生机构14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县级医院2个(含1个班玛县藏医院、班玛县人民医院 1 个);乡镇卫生院10个,班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班玛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班玛县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大队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7个。卫生人员2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4人,西医68人,藏医43人,药剂师8人,护师111人,检验师11人,其他技师23人,执业医师(助理)85人;病床数242张。
文化事业单位2个,其中: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
电视转播台1个,影剧院1个,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全县旅游人数8.75万人次,同比增长20.5%。旅游总收入7959.67万元,同比增长20.6%。
十一、环境保护和林业
环境监测情况: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优良率为99.6%;
全县3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天保及公益林管护:天然林管护面积164.52万亩,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护面积99.3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1.79%。
数据资料来源:交通数据由县交通运输局提供,邮政数据由县邮政局提供;通信数据由县电信、移动、联通公司提供;财政数据由县财政局提供;文化、广电、旅游数据由县文体旅游广电局提供;教育数据由县教育局提供;科技数据由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提供;卫生相关数据由县卫生健康局提供;社会保障数据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局提供;社会福利数据由县民政局提供;金融数据由各金融部门提供;生态环保数据由林业、环保、农牧等部门提供;其余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