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武县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要求,加快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支撑有力,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十大“发展潜力县”、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一、综合

2024年,全县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76亿元,增长8.3%,较全市增速(6.5%)高1.8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8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5.3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56亿元,增长3.9%。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83.1%和10.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5、6.94、0.8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大关,达到110317元(常住人口14.21万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0:67.4:16.6调整为15.2:60.8:24.0。

全县经济总量排名全市第9位,占全市GDP比重5.22%,较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全县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2.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4%,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3.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9%。截至2024年末,全县共有“五上”企业10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0户,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2户,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30户,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2户,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18户,房地产开发企业4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户。

二、农业

2024年,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1亿元,增长3.4%(可比价),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36.62亿元、1.05亿元、5.88亿元、0.03亿元、1.93亿元,分别增长2.4%、-7.2%、13.5%、8.9%、2.3%(可比价)。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4.86亿元(现价),增长3.7%(可比价),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58亿元、0.44亿元、2.83亿元、0.018亿元、0.99亿元(现价),分别增长3.6%、15.3%、2.6%、7.1%、4.5%(可比价)。

全县粮食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8.92万亩,增长0.02%。其中夏粮10.35万亩,增长0.38%;秋粮8.57万亩,下降0.42%,其中玉米面积7.11万亩,增长18.7%;油料种植0.78万亩,增长45.1%。蔬菜种植2.42万亩,增长2.64%。

全县粮食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粮食总产量达到64899.21吨,增加3601.21吨,增长5.87%。其中夏粮总产28694吨,增加283吨,增长1.00%。秋粮总产36205.21吨,增加3318.21吨,增长10.09%。其中,主要粮食产品中,小麦产量28694吨,增加283吨,增长1.00%,小麦亩产277.24公斤,增加1.24公斤,增长0.45%;玉米产量33859.91吨,增加5584.91吨,增长19.75%,玉米亩产476.28公斤,增加4.28公斤,增长0.91%。全年油料产量1147吨,增长35.4%。

年末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3.32万亩,其中,苹果面积22.56万亩,苹果挂果面积18.22万亩,水果总产量48.26万吨,增长14.90%。其中,苹果产量47.00万吨,增长15.20%。

全年猪肉产量4954.2吨,增长53.50%;牛肉产量118吨,增长25.40%;羊肉产量182.8吨,下降6.4%;禽肉产量550.4吨,下降1.6%。年末生猪存栏50934头,增长38.2%;生猪出栏62783头,增长53.90%;牛存栏1527头,增长8.40%,牛出栏788头,增长22.7%;羊存栏11920只,增长5.00%,羊出栏10392只,增长1.30%;家禽存栏40.18万只,下降18.50%。禽蛋产量3393.1吨,增长8.7%。牛奶产量465.7吨。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24年,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0.55亿元,增长12.1%,占GDP的比重达到57.8%。按行业分,采矿业实现增加值78.39亿元,增长13.1%;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增长32.0%;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9.04亿元,增长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63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8亿元,下降6.7%,全县21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90亿元,下降28.96%。

四、贸易

2024年,市场消费持续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4亿元,增长8.3%,较全市增速(8.0%)高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82亿元,增长15.8%,较全市增速(14.3%)高1.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92亿元,增长4.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9.92亿元,增长8.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82亿元,增长8.3%。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0.16亿元、12.67亿元、0.15亿元、1.84亿元,依次增长-48.4%、21.2%、-10.1%、6.4%。

从4大行业销售额来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35亿元,增长1.2%,较上年增速下降8.6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6.01亿元,增长13.6%,较上年增速提高7.7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销售额0.71亿元,增长3.2%,较上年增速下降12.4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销售额7.46亿元,增长10.2%,较上年增速下降4.8个百分点。

从限额以上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12.83亿元,增长18.0%;餐饮收入1.99亿元,增长2.8%。部分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速分别高达254.8%、178.8%和64.7%。受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影响,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增长显著,全县限额以上家用电器销售类企业(单位)零售额1.78亿元,增长35.9%。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投资51.66亿元,同比增长2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12亿元,占比为7.97%,下降9.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88亿元,占比为46.22%,增长40.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5.48亿元,占比49.32%,增长49.5%;制造业完成10.22亿元,投资占比19.78%,增长393.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66亿元,占比45.79%,增长12.8%。从重点行业看,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41亿元,占比4.66%,下降57.1%;文化产业完成投资0.82亿元,占比1.58%,增长120.6%;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3.68亿元,占比7.12%,增长260.1%;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59亿元,占比14.69%,增长29.2%。从投资资金来源看,社会(企业)资本完成投资34.23亿元,占比66.26%,增长1.8%;民间投资完成21.55亿元,占比41.71%,增长46.8%。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2024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98亿元,增长3.0%。境内公路里程10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福银高速G70)里程30公里,国道(312国道)33公里,省道(507省道)41公里,县乡公路235公里,通村公路681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99.54万人次,下降26.8%,客运周转量1988.51万人·公里,下降21.6%。公路货运量480万吨,下降9.4%,货运周转量5433.6万吨·公里,增长9.5%。年末拥有载客汽车114辆,客位4332个,与上年持平。载货汽车365辆,增长6.7%。载货汽车总吨位5009吨,增长15.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288万元,增长1.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12万元,增长7.1%;电信业务总量12776万元,增长1.0%。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76675户,增长0.5%;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39963户;数字电视用户数87146户,下降2.6%。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2亿元,增长3.4%。其中:税收收入6.09亿元,增长10.2%;非税收入1.56亿元,下降21.8%。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04亿元,增长1.9%。其中,财政八项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依次为2.31亿元、0.92亿元、3.85亿元、0.155亿元、4.13亿元、1.70亿元、0.86亿元、4.26亿元,分别增长-17.2%、-23.9%、1.3%、244.4%、12.2%、0.0%、-4.7%、12.4%,累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6.3%。农林水支出5.52亿元,增长12.2%;交通运输支出1.42亿元,下降36.6%。

2024年,全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3亿元,增长1.7%。202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6.14亿元,增长9.4%;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0.84亿元,增长32.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5.44亿元,增长10.2%,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72亿元,增长10.0%。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4.16亿元,增长27.4%,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8亿元,增长186.3%,其中,住户贷款27.39亿元,增长12.3%,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99亿元,增长8.7%。其中,短期贷款4.03亿元,增长18.5%;中长期贷款23.37亿元,增长11.3%。存贷比由去年的2.298下降至1.966,下降0.332。其中,住户存贷比由去年的3.923下降至3.850,下降0.073。

八、教育和文化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全县有普通高中1所,教师279人,在校学生3177人,师生比1:11.4;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134人,在校学生1066人,师生比1:8.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6%。初级中学10所,教师563人,在校学生5159人,师生比1:9.2,初中阶段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小学27所,教师884人,在校学生9652人,师生比1:10.9,小学阶段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共有公办幼儿园26所,公办幼儿教师413人,在园幼儿人数3425人,师生比1:8.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9.2%。

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全县共有剧院、影剧院,2个,露天舞台76个;表演团队6个,195人;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00千册;农家书屋133个;文化馆1个;自乐班17个,720人。

九、卫生

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县拥有各类医院、卫生院19所,床位1394张,增长38.7%;卫生技术人员1924人,增长39.7%;每万人拥有床位98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5人。其中,拥有各类医院6所(含民营医院),医院床位数1234张,增长45.0%,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555人,增长64.2%;拥有镇(街道)卫生院13所,卫生院床位数16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9人,全县卫生技术人员力量稳步提高。村级卫生室138个,村级卫生员139人,村级卫生室做到了行政村全覆盖。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常住人口逐年减少。2024年末,全县总人口(公安局户籍)183888人,比上年末减少566人。据省、市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评估,2024年全县常住人口为14.2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33%,较2023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98元,较上年增加1617元,增长6.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60元,较上年增加1168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93元,较上年增加2084元,增长5.0%,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746,较上年缩小0.0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县有县级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1个,社会救助中心1个。乡村振兴帮扶成效显著。2024年末,全县农村低保户数3819户,较上年减少9户,下降0.2%;农村低保人数7909人,较上年减少240人,下降2.9%;发放农村低保款4424.1万元,较上年增增长0.1%。城市低保户数454户,较上年减少57户,下降11.2%;城市低保人数799人,较上年减少103人,下降11.4%;发放城市低保款526.03万元,较上年下降9.6%。全年发放特困供养金331.68万元,较上年增长18.8%。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60岁以上老人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特困供养金、高龄补贴、“新农保”等待遇逐年提高。

备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分项之和与合计不相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2024年五经普数据对地区僧产总值和各行业增加值数据进行了修订,部分指标与之前年份不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