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统计局
2025年5月22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州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稳增长各项措施,全力以赴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难中求进、稳中求进,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42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2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8.52亿元,同比下降9.5%;第三产业增加值41.68亿元,同比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为20.2:24.5:55.3。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599元,同比下降0.9%。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6.47亿元,同比下降0.8%,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61.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9亿元,可比价增长2.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17.18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0%;林业产值(不含坚果)1.7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0.1%;牧业产值8.73亿元,现价同比下降0.06%;渔业产值0.48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7.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06亿元,可比价增长4.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159公顷,比上年增加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11公顷,比上年增加46公顷。烤烟种植面积2480公顷,比上年增加3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062.1公顷,比上年增加126.8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92319吨,同比增长2.4%。油料产量657.07吨,同比增长1.7%。烤烟产量5025吨,同比增长1.1%。蔬菜产量39925.92吨,同比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8759.4吨,同比增长1.5%。
全年生猪年末存栏105268头,同比下降8.59%,出栏107452头,同比下降3.82%;肉牛年末存栏64352头,同比下降12.99%,出栏35600头,同比下降3.18%;奶牛存栏10325头,同比下降3.37%;羊年末存栏157316头,同比下降2.05%,出栏123730头,同比下降6.96%。
全年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17554吨,同比下降3.78%。其中,猪肉产量9985吨,同比下降2.31%;牛肉产量4460吨,同比下降3.75%;羊肉产量1981吨,同比下降4.53%。牛奶产量56793吨,同比增长9.06%。禽蛋产量1242吨,同比增长18.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5.07亿元,同比下降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下降20.6%。分门类看,制造业下降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4.3%。
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7.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22.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22.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下降29.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7.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6.5%,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9.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24.3%。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水泥熟料产量606987吨,同比增长20.27%;水泥产量1143578吨,同比增长18.69%;硫酸产量207452.66吨,同比增长54.55%;发电量92905.09万度,同比增长30.3%,其中:风力发电量68765.82万度,同比增长2.7%;太阳能发电量19549.51万度,同比增长803.7%。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46亿元,同比下降7.0%。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7.12亿元,同比增长35.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879平方米,竣工面积58809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5.12%。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9.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4%,教育增长57.7%。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30.68亿元,同比下降7.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4.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6.4%。
产业投资下降46.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2.1%。工业投资下降59.0%,占比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0.1%,占比73.8%。民间投资下降49.5%,占比16.2%。能源以外工业投资下降87.8%,占比0.6%。
全年无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0%。商品房销售面积12442平方米,增长14.4%;商品房销售额10055万元,增长54.5%。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97亿元,同比增长4.5%。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0.55亿元,同比增长20.5%;零售业销售额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8.2%;住宿业营业额完成2.07亿元,同比增长6.2%;餐饮业营业额完成5.07亿元,同比增长8.0%。
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4%,饮料类同比增长3.4%,烟酒类同比增长12.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5.8%,化妆品类同比增长26.0%,日用品类同比下降6.3%,五金、电料类同比下降11.0%,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70.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115.8%。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867万元,同比增长10.7%。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货物出口总额3805万元,同比增长11.9%。全年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6.77亿元,同比下降37.17%,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66亿元,同比下降36.79%。全年共接待游客456.99万人次,同比增长31.64%,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65.88亿元,同比增长18.86%。
八、交通和邮电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43亿元,同比增长5.9%。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客运量138万人,客运周转量6339万人/公里;货运量680万吨,货运周转量84206万吨/公里。全县载客汽车307辆,同比下降8.36%;载货汽车709辆,同比下降21.0%。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21亿元,同比增长7.93%。邮政业务总量0.22亿元,同比增长3.0%。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58797户,固定电话用户3825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1797户。
九、财政和金融保险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税收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6.69%。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7亿元,同比下降3.1%。其中,教育支出3.44亿元,同比增长1.03%;科学技术支出0.02亿元,同比下降55.3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23亿元,同比下降27.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5亿元,同比增长7.26%;卫生健康支出2.5亿元,同比增长2.67%;农林水事务支出5.43亿元,同比增长44.17%;交通运输支出0.38亿元,同比下降7.27%。
全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97亿元,同比增长7.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97亿元,同比增长8.4%。
全年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808.16万元,同比增长8.7%,理赔支出1067.85万元,同比增长38.89%。
全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459.34万元,同比下降7.3%,理赔支出1676.7万元,同比下降17.77%。
十、教育、文化和卫生
全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02所,其中,普通中学13所(高中3所含民办高中1所,初级中学10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小49所、教学点38个、公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90所。有公办教职工1805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330人,初中专任教师504人,小学专任教师数842人。全县普通小学招生1705人,在校生10677人,毕业生236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初中招生2189人,在校生6186人,毕业生1884人,初中毛入学率104.67%,参考率100.5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93%。普通高中招生1233人,在校生3851人,毕业生15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7.2%,高考上线率100%。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243 人(公办1766人、民办2477人)。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13089人。“全面改簿”6个单体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2个。
全年全县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艺术团、古乐队),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文化站8个,电影院2家,文化三下乡活动共演出126场,县图书馆藏书11.3万册。全县广播覆盖率100%。数字电视用户47249户。
全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06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795张,卫生技术人员11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6人,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达32.7%。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能源消费9.22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同比增长11.62%。单位GDP能耗同比增长9.1%。
全年全县降雨总量590.4毫米,平均气温14.1℃,全县森林覆盖率68.79%。
全年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53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户籍总人口185000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93020人,女性人口91980人,性别比为101.13。其中:白族人口164707人,占总人口的89.03%。
全年全县常住总人口16.19万人。出生人口0.14万人,出生率为8.65‰,死亡人口0.13万人,死亡率为8.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2‰。全县城镇人口5.47万人,城镇化率为33.79%。(数据为州级下返)
全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491元,同比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70元,同比增长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3元,同比增长6.7%。
全县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46元,同比增长6.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807元,同比增长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35元,同比增长7.4%。
全年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70302人,劳动力培训445人,城镇新增转移就业16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
全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21232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910人(含离退休497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2322人。参加失业保险7185人。参加工伤保险14111人。
全年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68274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75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6519人。参保率为100.04%。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818人。全县医疗保险住院支付报销金额12192.17万元。
全年全县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个,民政服务床位数128张。全县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024人,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787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438人。共发放低保资金4633.6万元,其中,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8.94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494.66万元。发放农村特困人员救助金557.39万元。全年临时救助1140户。全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4465人,共发放高龄津贴288.99万元。
全年全县领取国家定期抚恤金、定期生活补助金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410人,共发放抚恤金及生活补助1414.96万元。
备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实际统计数据以《剑川县统计年鉴(2024)》为准。
[2]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不含农户)是指城镇和农村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
[7]财政、对外经济、旅游、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环境、应急管理、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行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