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屏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县经济继续稳步增长。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屏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28.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6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2.39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57.33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9%、35.2%、49.9%;三次产业结构为22.6:32.9:4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52999元,增长5.2%。

    二、民营经济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5.2%。占GDP的比重为66.3%,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三、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19万亩,比上年增长1.1%。其中:谷物面积20.29万亩,增长0.1%;豆类面积2.15万亩,增长2.4%;折粮薯类面积3.75万亩,增长1.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26万亩,增长3.3%。其中油料种植面积11.06万亩,增长1.0%;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0.62万亩,增长1.9%;烟叶种植面积1万亩,增长3.1%。

    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9.60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谷物产量8.26万吨,增长0.5%;豆类产量0.38万吨,增长22.6%;折粮薯类产量1.04万吨,增长6.1%。经济作物总产量38.47万吨,增长8.2%。其中油料产量1.36万吨,增长3.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2.65万吨,增长7.5%;茶叶产量2.68万吨,增长9.9%;水果产量21.37万吨,增长8.8%。

    全年生猪出栏27.17万头,下降8.1%;牛出栏0.48万头,下降5.6%;羊出栏13.89万只,下降16.2%;家禽出栏145.67万只,下降6.6%;兔出栏114.89万只,下降2.7%;畜牧肉类总产量2.61万吨,下降3.5%。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7%,比上年提升26.8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0.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0%。分行业看,纺织业增加值增长3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23.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4.4%。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有5个产品增长,分别是精制茶增长355.6%,纱增长28.3%,布增长14.7%,白酒增长13.6%,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6.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实现利税191万元,下降94.5%,其中利润总额-0.96亿元,亏损较上年加剧0.19亿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70亿元,比上年下降0.7%。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75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21万平方米,下降3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34万平方米,增长90.5%,竣工率24.6%。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5.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2.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8.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2%。其中住宅投资下降3.4%。房屋施工面积118.17万平方米,下降19.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3.44万平方米,下降23.8%。房屋新开工面积28.90万平方米,增长11.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8.19万平方米,增长24.3%。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2.5万平方米。

    六、贸易、进出口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98亿元,增长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37亿元,增长2.3%。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4.96亿元,增长2.1%;商品零售32.39亿元,增长2.1%。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23亿元,比上年下降31.5%。其中,出口2.16亿元,下降33.5%。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9306.50万人公里,增长8.5%;公路货运周转量116275.49万吨公里,增长15.1%。境内公路总里程2469.8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083.86公里,新增等级公路里程56.38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01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32.1%;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4.02万户,比上年增长1.1%;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28.63万户,比上年增长2.7%;国际互联网用户10.34万户,增长3.9%。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3亿元,下降20.4%,其中税收性收入7.48亿元,下降9.1%。地方财政支出39.80亿元,下降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86亿元,下降3.3%。

    税收完成各项收入总计2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58亿元,增长12.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0.28亿元,增长12.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94.78亿元,增长14.5%,其中,中长期贷款154.10亿元,增长8.8%。

   九、社会事业

   年末全县小学35所,比去年减少7所;普通中学校12所,比去年减少2所;小学在校学生2.02万人,减少1.7%;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万人,减少0.1%;小学专任教师0.13万人,减少2.5%;普通中学专任教师0.08万人,增长0.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学生3.02万人,下降1.2%;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补贴3372.36万元,减少8.3%,其中,住校生生活补贴学生0.26万人,下降27.3%。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238个,比上年增加3.9%;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956张,上升4.5%;编制床位数1813张,上升4.6%;卫生人员2242人,增长3.6%;卫生技术人员1858人,增长5.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13人,增长9.3%。

   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84万人,比上年下降0.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61万人,下降0.6%。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91人,增长11.5%;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789人,下降5.2%。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县辖8个镇、3个乡(含2个彝族乡),20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委员会。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1.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人,其中男性人口16.2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1人。全年出生人口2226人,出生率为7.2‰;死亡人口2009人,死亡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常住人口24.2万人,城镇化率34.66%。

   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5.4%。

   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4.4%。

注:

    1.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4.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公报中人口、交通、财政、税收、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数据来源于县级相关部门,其中,出生、死亡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用公安数据。金融、邮电、通讯分别来源于市人行、邮政、电信、联通、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