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2024年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面对多难问题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全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

 

一、 综  合

经咸阳市评估认定,2024年生产总值GDP达到310.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8亿元,增长3.2%,占生产总值比重12.1%;第二产业增加值131.82亿元,增长6.6%,占生产总值42.5%;第三产业增加值140.72亿元,增长4.0%,占生产总值45.4%。三次产业的结构为12.1:42.5:45.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4%、59.2%、32.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64662元。

全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公司)669户,新增个体户3239户。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186.70亿元,占GDP比重为60.2%。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61.30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农业产值41.91亿元,同比增长3‰%;林业产值0.51亿元,同比增长18.4%;牧业产值12.99亿元,同比下降7.5%;渔业产值0.53亿元,同比下降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36亿元,同比增长11.7%。

全年肉类总产量1.80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猪肉1.47万吨,同比增长1.5%,占肉类总产量比重为81.7%;禽蛋产量1.45万吨,同比增长1‰%。年末牛存栏0.66万头,同比下降3.6%。牛出栏0.35万头,同比增长7.6%;猪存栏14.19万头,同比增长1‰%;羊存栏1.02万只,同比增长7.4%;家禽存栏163.26万只,同比下降6.2%;奶类产量1.28万吨,同比下降18.4%。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158吨,同比增长5.1%;农药使用量158.40吨,同比下降0.1‰%;农用柴油使用量4083吨,同比下降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平稳增长,截止202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库173户(不含军工),其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0.80亿元(不含军工),同比增长10.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5%,较上年同期增长5.0个百分点。

按支柱产业产值分布看:全年支柱产业产值301.31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能源化工工业产值91.49亿元,同比下降6.4%;食品工业产值128.54亿元,同比增长13.3%;纺织服装工业产值14.43亿元,同比下降9.0%;建材工业产值25.33亿元,同比增长29.6%;装备制造工业产值41.17亿元,同比增长33.4%。

按能源和非能源工业划分看:能源工业产值4.33亿元,同比增长8.6%;非能源工业产值316.47亿元,同比增长1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完成283.38亿元,同比增长6.1%,产销率达88.3%。

从增加值行业划分看:全市工业增加值97.3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8.0%;其中采矿业增加值0.30亿元,同比增长87.5%;制造业增加值94.46亿元,同比增长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增加值2.55亿元,同比下降5.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302.53亿元,同比增长11.3%;利润总额0.04亿元,同比下降97.2%;税金总额(不含所得税)5.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92.57亿元,同比增长6.3%,增加值34.75亿元,同比增长2.6%(按不变价计算);房屋新开工面积125973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7578平方米,同比下降1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59.59亿元,同比增长10.7%。民间投资完成额116.9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3.3%,同比增长50.2%。本年施工项目个数3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59个,新开工项目234个。

按产业划分(不含过境及农户),全年第一产业投资完成额5.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额82.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额71.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2%。

按投资类型划分,基础设施投资完成额34.1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道路运输投资完成额3.82亿元,同比下降45.0%,公共设施投资额完成29.37亿元,同比增长30.2%;工业投资完成额82.27亿元,同比增长49.5%,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额73.45亿元,同比增长34.8%;文化产业投资完成额12.79亿元,同比增长126.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额5.79亿元,同比增长63.1%,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额2.86亿元,同比增长860.2%。

 

五、交通运输业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完成12.45亿元,比去年同期同口径增加0.13亿元,同比增长(按不变价计算)1.0%。

全年公路客运量180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423万吨,市辖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54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95万人次。市辖区实有出租汽车250辆,境内公路里程1515.71公里。

 

 

 

 

 

 

 

六、国内商业

2024年限额以上商贸在库企业104户,其中,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户。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9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83亿元,同比增长1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82%。从行业划分来看,全社会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6%;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7%;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6.6%;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

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41.03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7.6%。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一般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收入50081万元,同口径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256万元,占收入的62.4%,同比下降16.5%。全年财政总支出完成380001万元,同比下降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940万元,同比增长6.9%;公共安全支出11153万元,同比下降6.1%;节能保护支出13051万元,同比下降15.5%;教育支出64855万元,同比增长2.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904万元,同比增长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136万元,同比下降9.7%;卫生健康支出26065万元,同比下降24.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6533万元,同比增长2.2%。从支出结构看,用于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等民生支出资金达316733万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4%。

截止2024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3.57亿元,较年初增加24.7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2.04亿元,较年初增加35.53亿元,同比增长10.3%。各项贷款余额179.72亿元,较年初增加19.31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中长期贷款82.17亿元,较年初增加4.00亿元,同比增长5.1%。

2024年兴平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1856.28万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15638.54万元。其中人身险累计收入29017.38万元,赔付支出7032.54万元,财险累计收入12838.9万元,累计赔付支出8606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截止2024年末,全市普通中学数29所,在校学生数24132人,较上年同期增加956人;小学校数60所,在校学生数30640人,较上年同期减少2022人。各级学校专职任课教师4350人,较上年同期减少760人。全市规范化幼儿园94个,普惠性幼儿园87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2.6%。在园幼儿数11447人(全口径公、民办合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24年文化馆对外开放累计接待参观群众7万人次以上,线上线下服务群众30万人次,新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3个。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104场,承办咸阳市2024年“春季”村晚。完成茂陵5A级景区创建工作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完成博物馆陈列提升改造,“汉风唐韵”文旅品牌焕新升级。非遗文创“土布扎染”系列作品成功入选由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咸阳市文联举办的2024年咸阳市迎新春民间艺术精品展。

卫生事业有序开展。全市共有床位2791张,医生1464人,护士1554人(其中我市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床位950张,医生434人,护士553人)。全市2024年度内共出生2547人,死亡3192人,人口出生率为4.6‰,自增率为-1.2‰,性别比109,出生统计准确率达到98%以上,全年人口质量指标在预测范围以内。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24年体育场馆累计接待服务群众40万人次以上。成功筹办第三届半程马拉松赛、第四届职工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组队参加咸阳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勇夺县区组、妇女组团体一等奖;加大对体育市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对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管理。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兴平市公安局2024年人口统计年报,年末全市总户数164545户;总户籍人口589955人。根据上级统计部门反馈结果:全市常住人口47.96万人,城镇人口32.0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6.80%。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74元,同比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40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24元,增长7.1%。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749人。

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03897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021人;企业在职职工养老保险人数56595人。全市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64240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09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393146人。全市已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7860人。工伤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469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