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县“重点突破、争创一流”攻坚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重点产业攻坚作为关键抓手,稳中求进、奋楫向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单县新篇章。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8.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89.80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6.20亿元,增长5.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8.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8.3%。
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1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56亿元,增长11.4%。
农业产值7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粮食播种面积206.51万亩,粮食总产量93.75万吨,粮食平均亩产453.95公斤。其中,全县夏粮播种面积为101.58万亩,夏粮总产46.14万吨;秋粮播种面积104.92万亩,总产量47.60万吨;油料、棉花、蔬菜及食用菌、瓜果类总产量分别达到4.35万吨、0.32万吨、197.79万吨、38.44万吨。
牧业产值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6.9%。生猪年末存栏47.23万头、出栏76.04万头,猪肉总产量6.53万吨;羊存栏22.60万只、出栏39.59万只;家禽存栏311.67万只、出栏1622.63万只,禽肉总产量2.31万吨、禽蛋总产量3.19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县工业增加值149.1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8.1%,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6.3%。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9%。分主导产业看,高端化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0.6%;生物医药业营业收入增长2.8%;机电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15.1%;农副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长5.1%,新能源新材料业营业收入增长19.5%。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5.9%,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县完成工业用电量13.19亿度,比上年增长2.1%。
建筑业。全县建筑业增加值41.1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县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82家。
四、服务业
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6.2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7%。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2.6%。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9%,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2:51.4:47.4。分领域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8%,民间投资增长12.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6%。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4.8%,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8%。房屋施工面积下降9.8%;房屋竣工面积下降32.1%;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0.3%。
六、内外贸易
国内贸易。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2亿元,比上年增长6.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9.84亿元,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58亿元,增长6.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224.56亿元,增长6.2%;餐饮收入20.86亿元,增长10.9%。
对外贸易。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28.2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83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税收。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税收收入17.43亿元,下降1.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2.0%。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
银行业。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5.86亿元,比年初增加61.2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56.49亿元,比年初增加7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8.56亿元,比年初增加31.1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71.71亿元,比年初增加16.8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66.85亿元,比年初增加14.30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4家、“晨星工厂”8家,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221家。
教育。高考再创佳绩,本科录取4554人、增长41.78%,录取率58.24%。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处,新增托位448个。单县一中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职业中专、单县一中在国家级竞技赛事上勇夺4枚金牌。
文化旅游。成功举办全国残疾人文创邀请展、全县第六届全域旅游文化节、浮龙湖半程马拉松等活动,林台古镇、四君子诗酒文化园成功创建AAA级景区。公益电影放映6200场、送戏下乡演出500场,举办大型文化惠民活动150场次。
卫生。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获评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中心医院荣登2024年中国县级医院传播影响力百强榜第4位。
九、城乡建设
城镇建设。新改建丹凤路、单熙路等城市道路8条,清淤城区雨污主管道27公里。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交通秩序、物业规范管理等整治行动,建成市级智慧社区26个。
乡村建设。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6.5万亩,新改建农村道路80公里,新增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大力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完成10个乡镇、220个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
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3天、增加8.2%,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改善4.35%、4.81%,国省控断面水质连续四年稳定达标。
十、人口、居民生活
人口。全县年末总户数42.16万户,户籍总人口125.1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5.38万人,女性人口59.75万人;出生人口8269人,死亡人口7709人。全县常住人口98.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49%,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80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45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0元,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3,比上年缩小0.02。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66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199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84元,增长7.1%。
社会保障。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58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0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社会保险扩面1.26万人,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1470个。
备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据,部门数据由各单位提供,正式数据请以《单县统计年鉴2024》为准。
2.公报中涉及GDP、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城乡建设、社会保障等部分数据出自《单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