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锚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争先”,聚焦争做县域经济新标杆,坚持“4321”发展思路,担当实干,锐意进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6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4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19.4亿元,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00.4亿元,同比增长6.2%。
一、农林牧渔业
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总产值92.9亿元、增长3.8 %。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产值分别为61.6亿元、5.7亿元、16亿元、3.1亿元和6.4亿元,分别增长3.9%、7.6%、1.5%、4.9%和12.1%。粮食面积75.7万亩、增长0.54%;总产量32.2万吨、增长1.2%。猪牛羊禽肉产量12.5万吨;禽蛋产量2.5万吨;牛奶产量0.7万吨。
二、工业、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3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74.9亿元、同比增长6.9%;分产业看,分产业看,制造业产值增长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2.3%。四大主导产业中,木业产业完成产值441亿元、增长5.7%;新医药产业完成产值64.3亿元、增长13%;新化工产业完成产值44.2亿元、增长18%;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52.1 亿元、增长1.1%。分企业看,全县产值超过亿元企业达200家,完成产值增长12.7%。
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6家,建筑业总产值增长6.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1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15.8万平方米。
三、消费市场
全县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21.2亿元,增长8.1%。从四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9.8%、12.6%、14.5%和14.8%。从商品看,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6.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1.6%,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1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4.1%。
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5.1亿元、增长2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9.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9:53.2:44.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8.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3%。
五、对外经济
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07.4亿元;其中,出口105.5亿元,进口1.9亿元、增长5.7%。实际利用外资1522万美元。
六、财税、金融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亿元、增长5.7%。地方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5亿元、增长9.5%。
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37.9亿元、比年初增加32.9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56.5亿元、比年初增加59.6亿元。
七、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41元、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71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9元、增长6.9%。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18元、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76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57元、增长8.3%。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7730人,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989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344个。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县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9万人、5.7万人、7.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4万人。
附注:
(1)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费县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540.9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4)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6)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7)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