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铜山调查队
(2025年3月)
202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铜山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奋勇争先,高品质建设“四高地一福地”、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江苏强区”,中国式现代化铜山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85.7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95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662.6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712.16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为7.5:44.6:47.9。
图1:三次产业占比及第三产业详细分类
二、农林牧渔业
202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99.4亿元、增长2.0%,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14.0亿元、增长22.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0.3万亩,粮食总产达85万吨。其中夏粮生产面积为91万亩,单产414.8公斤每亩,总产37.8万吨;秋粮播种面积99.3万亩,单产476.1公斤每亩,总产47.3万吨。
蔬菜播种面积达77.6万亩,同比增长2.4%。总产量232.5万吨,同比增长3.0%;单产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品种上看,叶菜类和瓜菜类种植面积最广,分别达27.7万亩和9.8万亩,占全部面积的35.7%和12.6%。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 ||
品 种 | 单 位 | 2024年 |
粮 食 | 万吨 | 85 |
#夏粮 | 万吨 | 37.8 |
秋粮 | 万吨 | 47.3 |
水 果 | 万吨 | 9.56 |
蔬菜及食用菌 | 万吨 | 232 |
全年出栏肥猪76.11万头,同比下降12.5%,存栏64.2万头。牛出栏1.06万头,同比下降10.2%;羊出栏10.23万只,同比下降27.9%;家禽出栏1861万只,同比下降20.3%。禽蛋产量3.71万吨,同比下降23.4%。渔业产值达12.9亿元,与同期基本持平。
表2: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情况 | |||
品 种 | 单位 | 2024年 | 增幅 |
猪肉产量 | 万吨 | 6.08 | -10.65% |
牛肉产量 | 万吨 | 0.2 | -9.78% |
羊肉产量 | 万吨 | 0.14 | -17.47% |
禽肉 | 万吨 | 3.14 | -21.55% |
禽蛋 | 万吨 | 3.71 | -23.38% |
生牛奶 | 万吨 | 2.15 | -23.64% |
猪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64.2 | 23.58% |
出栏肥猪数 | 万头 | 76.11 | -12.50% |
牛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1.76 | -2.36% |
牛出栏数 | 万头 | 1.06 | -10.20% |
羊年末存栏数 | 万只 | 5.37 | -36.21% |
羊出栏数 | 万只 | 10.23 | -27.94% |
活家禽年末存栏数 | 万只 | 554.42 | -24.70% |
家禽出栏数 | 万只 | 1861.05 | -20.31% |
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1.75万亩,年末实有桑园面积1.3万亩。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18万千瓦,下降1.67%,农业排灌动力机械总量达5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31.4亿元、同比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开票收入双超千亿。从产业发展看,全区“312”主导产业中,新一代电子信息(54.9%)、绿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16.4%)、安全应急装备(12.6%)、工程机械与汽车制造(12.4%)、生物医药与大健康(11.1%)等重点产业增速较快。
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1亿元,增长1.1%,占GDP比重11.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0.5%,服务业投资增长46.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4.2%。
表3: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增速
指 标 | 增长(%) |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 86.5 |
#住宅 | 67.0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9.2 |
#住宅 | -20.6 |
商品房销售额 | -24.2 |
#住宅 | -27.0 |
全年入库项目71个、总投资371.5亿元,其中先导光电投资百亿元,徐钢特钢超50亿元,润佳创新药等13个项目投资超10亿元。健全“招建服”一体化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省重大项目5个、市重大项目37个,芯恺半导体、云意大功率分立器件等30个项目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7亿元、增长9%,德大氢能、创朗太阳能等20个项目入规,投产入规率全市领先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81.7亿元,增长7.5%。限额以上单位按行业划分来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89.6亿元,同比增长17.6%;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28.3亿元,同比增长22.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9亿元,同比增长23.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5亿元,同比增长63.8%。
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00.2亿元,其中出口79.5亿元;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123 万美元,增长9.1%。
六、交通和邮政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0%。
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2023.76公里(不含高速),其中:一级公路263.767公里,二级公路222.75公里、三级公路244.302公里,四级公路1292.941公里。
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22581,万元各类邮政函件19.71万件,全年总里程1934500公里。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4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20.3亿元和1215.2亿元,分别增长7.4%和8.8%,持续保持稳定。
八、科技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数3735件,有效发明7156.5件。
多措并举强创新,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创新平台建设提速提效。云龙湖实验室去筹转建,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植物基联合研发中心成功落地,中红外医用光纤激光器、上交大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等研发成果实现转化运用,安全应急领域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成功落户,为全省首批、苏北唯一,新获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全面加快。“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梯次培育体系不断优化,华辰变压器多功能防腐外衣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中科宝溢高端光学屏幕等5个研发产品实现国产替代,先导电科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6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0家、实现产值385.5亿元。高层次人才引育扎实推进。引进高层次人才40人,沈德元教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入选省双创人才12人、团队1个,全市第一。
2024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44所,其中:初级中学32所,高级中学12所;本年招生31124人,其中初中招生19488人,高中招生11636人;在校学生91548人,其中初中60040人,高中31508人。职业中学5所,本年招生职业高中6360人,在校学生16024人。小学111所,本年招收学生13060人,在校学生94900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9%,在园幼儿数3298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4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21个,公共图书馆(室)藏书33.78万册。拥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蓬勃发展,现在有线电视台节目现共有209个频道,标清频道128个,高清频道80个,4K超高清频道1个;联网入户终端总数4.820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57%;架设光缆总长度达6000公里。
全区公布不可移动文物16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129处,实现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制度及文物安全巡查评估工作100%完成率,全年编制通过文保工程方案1个,实施文物保护工程5处,完成5处。
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卫生机构540个,拥有病床6074张,卫生人员1002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764人。
全区现有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5684人,其中国家级社会指导员31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8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77名;晨(晚)练点760多个。
十、居民收入和居民生活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47元,增长5.6%,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726元,增长7.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99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37元,增长9.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00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26元,增长5.2%,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58:1缩小为1.55:1。
图2:2019-2024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59.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51.6平方米。
百户居民耐用物品拥有量如下:家用汽车51辆、助力车168台、洗衣机106台、电冰箱(柜)103台、彩色电视机107台、空调190台、热水器102台、移动电话247部、家用计算机58台。
十一、人口
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08844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632719人,乡村户籍人口576125人。
202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1.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
表4:2024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 ||
指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全区户籍人口 | 1208844 | 100.0 |
#城镇 | 632719 | 52.3 |
乡村 | 576125 | 47.7 |
#男性 | 624875 | 51.7 |
女性 | 583969 | 48.3 |
#0-17岁 | 274395 | 22.7 |
18-34岁 | 222848 | 18.4 |
35-59岁 | 454894 | 37.6 |
60周岁及以上 | 256707 | 21.2 |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果园面积、设施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畜产品产量、牲畜存栏、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铜山调查队;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区邮政管理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GDP、蔬菜产量、工业、投资、贸易等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注:
1.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均为初步核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