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汉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汉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风险挑战,汉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动能表现亮眼,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辖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4:24.8:64.8。人均生产总值增长4.8%。

汉滨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19.0:69.5。

D:/Desktop/2024年统计公报/辖区三次产业构成.png辖区三次产业构成

汉滨区三次产业构成

2024年,辖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5%,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

据人口抽样调查,经市统计局评估认定,2024年末,辖区常住人口89.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79万人,占比62.3%;乡村人口33.79万人,占比37.7%。城镇化率62.28%。全年人口出生率7.62‰,死亡率7.49‰,自然增长率0.14‰。汉滨区常住人口67.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32万人,占比67.8%;乡村人口21.95万人,占比32.2%。城镇化率67.37%。全年人口出生率7.49‰,死亡率7.50‰,自然增长率-0.01‰。

据公安部门年报统计显示:2024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103.33万人。按性别分:男性54.18万人,女性49.15万人;按地域分:城镇人口49.84万人,占比48.2%;乡村人口53.49万人,占比51.8%。汉滨区户籍总人口74.99万人。按性别分:男性39.53万人,女性35.45万人;按地域分:城镇人口34.36万人,占比45.8%;乡村人口40.63万人,占比54.2%。

二、农业

2024年,辖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2.2%。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4.4%;林业增加值增长5.5%;牧业增加值下降7.0%;渔业增加值增长7.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0%。

2024年粮油生产情况

主要指标 单位 绝对量 较上年增长(%)
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69.36 0.1
粮食产量 万吨 18.21 0.7
# 夏粮产量 万吨 5.30 -0.6
秋粮产量 万吨 12.91 1.2
油料面积 万亩 33.70 0.0
# 油菜籽 万亩 27.64 0.5
芝 麻 万亩 2.23 -1.5
花 生 万亩 3.83 -2.7
油料产量 万吨 5.54 1.6
# 油菜籽 万吨 4.23 2.7
芝 麻 万吨 0.26 -1.5
花 生 万吨 1.06 -2.0

2024年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主要指标 单位 绝对量 较上年增长%
蔬菜及食用菌面积 万亩 36.01 2.4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万吨 63.16 4.5
中药材面积 万亩 3.11 0.5
中药材产量 万吨 2.60 7.2
园林水果面积 万亩 11.98 -1.1
水果产量 万吨 7.59 5.3
茶园面积 万亩 21.15 0.2
茶叶产量 万吨 1.00 7.2

2024年畜牧业发展情况

主要指标 单位 绝对量 较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3.64 -20.9
# 猪肉 万吨 2.97 -22.9
牛肉 万吨 0.24 -2.2
羊肉 万吨 0.13 -9.5
禽肉 万吨 0.29 -16.1
禽蛋产量 万吨 1.12 -19.4
猪出栏 万头 35.78 -26.0
牛出栏 万头 1.57 -3.1
羊出栏 万只 7.97 -4.7
家禽出栏 万只 172.83 -20.1
猪存栏 万头 24.89 -19.3
牛存栏 万头 3.67 -23.1
羊存栏 万只 8.37 -18.9
家禽存栏 万只 127.51 -31.1

三、工业

2024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1.7%,其中,汉滨区增长11.0%。

辖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较上年增长18.8%,其中,汉滨区较上年增长20.3%(中省市较上年增长3.6%,区属较上年增长37.8%)。

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产值较上年增长16.9%。发展情况详见下表:

2024年辖区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发展情况

主要指标 较上年增长%
六大支柱及特色工业产值 16.9
# 清洁能源 4.5
富硒食品 11.4
装备制造 38.7
新型材料 8.2
生物医药 6.1
纺织服装 33.3
特色工业 29.9

截至12月底,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6户(含陕西硒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供电局),其中,汉滨区102户(中省市3户,区属99户)。当年辖区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其中,汉滨区2户。

四、建筑业

2024年,辖区全部建筑业增加值53.16亿元,较上年增长5.9%,其中,汉滨区全部建筑业增加值22.05亿元,较上年增长1.3%。

辖区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44.02亿元, 较上年增长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4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18.7%。其中:新开工面积161万平方米,下降43.1%;房屋竣工面积145万平方米,下降13.2%。

汉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60.62亿元, 较上年下降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3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34.3%。其中:新开工面积55万平方米,下降25.7%;房屋竣工面积60万平方米,下降21%。

截至12月底,辖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253户,其中,汉滨区159户。当年辖区累计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3户,其中,汉滨区20户。

五、服务业

2024年,辖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6.39亿元,较上年增长5.1%。其中,汉滨区41.96亿元,增长4.3%。

截至12月底,辖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121户,其中,汉滨区76户。当年辖区累计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户,其中,汉滨区8户。

六、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辖区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较上年增长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3.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9%。

2024年,汉滨区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较上年增长8.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0%。

D:/Desktop/2024年统计公报/辖区投资三次产业构成.png辖区投资三次产业构成

d:/desktop/2024年统计公报/汉滨区投资三次产业构成.png汉滨区投资三次产业构成

截至12月底,辖区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达77户,其中,汉滨区39户;当年辖区新增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5户,其中,汉滨区3户;辖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下降5.5%,其中,汉滨区下降30.3%;辖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上年下降14.2%,其中,汉滨区下降11.7%。

截至12月底,辖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86个,比上年减少3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98个,比上年增加30个。汉滨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38个,比上年减少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2个,比上年增加33个。汉滨区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96个,较上年减少15个。

七、邮电

2024年,辖区邮电业务总量16.25亿元,较上年增长1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6亿元,增长28.4%。

辖区固定电话年末用户达22.69万户,比上年减少0.36万户,下降1.5%;移动电话用户达133.74万户,比上年增加2.97万户,增长2.3%。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3.3万户,比上年增加5.99万户,增长10.4%。

八、贸易业

2024年,汉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增长7.9%,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3.5%。

截至12月底,辖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373户,其中,汉滨区235户(批发业70户,零售业89户,住宿业37户,餐饮业39户)。当年辖区累计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44户,其中,汉滨区29户。

九、文化、旅游业

2024年,汉滨区共有文化站27个,电影院7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34千册(件)。星级宾馆6家,客房总间数858间,床位数1455床。

十、财政、金融

2024年,汉滨区财政总收入24.08亿元,较上年增长2.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较上年增长6.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1.39亿元,较上年下降4.9%。

2024年末,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76.32亿元,较上年增长10.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35.02亿元,增长11.8%。各项贷款余额764.92亿元,较上年增长6.0%。

十一、教育

2024年,辖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全年共招生8640人,其中,本科3908人;在校学生数25181人,其中,本科13309人;毕业生人数8329人,其中,本科3411人;教职工人数1578人,其中,专任教师1207人。

辖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全年共招生2676人,在校学生8982人;教职工人数632人,其中,专任教师499人。

辖区共有普通中学64所。全年共招生22376人,在校学生63064人;教职工人数6276人,其中,专任教师5230人。

辖区共有小学95所(不含教学点)。全年共招生12463人,在校学生77112人;教职工人数4624人,其中,专任教师5352人。

辖区共有幼儿园199所。全年共招生7146人,在园人数30981人;教职工人数4261人,其中,专任教师2477人。

辖区共有特殊教育机构1所。全年共招生70人,在校学生227人;教职工人数61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

十二、卫生

2024年,辖区医疗卫生机构1080个。其中:医院28个,卫生院41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疾病预防机构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64个,村卫生室619个。床位数8795张。其中:医院床位8016张,卫生院床位779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018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9248人,妇幼保健机构463人,疾病预防机构 124人。婴儿死亡率为2‰。

 

十三、水利

2024年,辖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160.17千公顷,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86.16万人。

全年汉滨区水利工程总供用水量15325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8270万立方米,工业生产供水148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3071万立方米,乡村生活用水量752万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用水510万立方米,建筑业用水495万立方米,服务业用水739万立方米。

十四、城镇建设

2024年,辖区(不含恒口示范区,下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4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总量3658万吨;售水量3251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量2460万吨。

2024年,辖区(不含恒口示范区,下同)供气总量7172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188吨。

2024年,辖区(不含恒口示范区,下同)绿地面积17.13平方公里,其中,公园绿地面积4.1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8.9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1%;污水排放总量3509吨,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五、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4年,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7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7.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9%。

全年汉滨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人。

十六、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辖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3元,比上年增加1397元,增长5.7%。其中:工资性收入11638元,增长6.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4.9%;经营净收入3878元,增长5.2%,占比15.0%;财产净收入1171元,增长4.9%,占比4.5%;转移净收入9246元,增长5.6%,占比35.6%。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91元,比上年增加1629元,增长4.8%。其中:工资性收入16591元,增长5.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6.5%;经营净收入4564元,增长4.4%,占比12.8%;财产净收入2148元,增长4.0%,占比6.0%;转移净收入12388元,增长4.4%,占比34.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5元,比上年增加1024元,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6233元,增长7.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0.8%;经营净收入3130元,增长6.1%,占比20.5%;财产净收入104元,增长11.8%,占比0.7%;转移净收入5818元,增长7.8%,占比38.0%。

D:/Desktop/2024年统计公报/城镇收入占比.png城镇收入占比

d:/desktop/2024年统计公报/农村收入占比.png农村收入占比

2024年,汉滨区城镇职工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9万人,城乡居民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6.61万人;汉滨区城乡居民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9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57万人(含恒口示范区),企业职工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82万人(含恒口示范区);汉滨区当年离退休人员7972人;汉滨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81万人,已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2万人,已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65万人。

2024年,辖区临时救助人数4.35万人,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38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5215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341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54325人,农村特困供养人数达7193人。

汉滨区统计局

2025年5月26日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为四季度快报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本公报中辖区所指的范围是指包含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在内,除专门标注外,汉滨区所指的范围是指不含高新区、恒口示范区,但包含瀛湖生态旅游区。

5.当年辖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数是以上年度年报新增企业数与当年新增企业数为准统计的。

本公报资料来源:

1.邮电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市移动公司、市电信公司和市联通公司。

2.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旅广电局。

3.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

4.金融数据来自市人行。

5.教育数据来自高等学校和区教体局。

6.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

7.水利数据来自区水利局。

8.城镇建设数据来自区住建局。

9.环保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分局。

10.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

11.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医保局和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