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宝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国、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抓住关键、攻坚克难,全力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县经济运行展现向新向好、质效并举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0.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7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65.85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415.26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2:47.5:4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477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5856元。

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5469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194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248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7户。年末实有市场主体72639户,其中,各类企业21006户,个体工商户5121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23个。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455人,举办网络招聘会54场,现场招聘会43场,采集各类岗位8.7万个,举办创业培训班7期,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506人,引领大学生创业374人。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0.31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1.69万亩,增长0.2%;秋粮播种面积88.62万亩,增长0.2%。全年粮食亩产514.5公斤,下降0.2%。其中,夏粮亩产410.3公斤,增长0.7%;秋粮亩产610.7公斤,下降0.7%。全年粮食总产87.63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夏粮总产33.51万吨,增长0.9%;秋粮总产54.12万吨,下降0.5%。全年生猪累计出栏36.05万头,下降6.5%;家禽累计出栏697.79万只,下降9.3%。年末生猪存栏17.40万头,下降22.0%;家禽存栏179.92万只,增长1.2%。水产品养殖产量15.2万吨,增长13.4%;蔬菜产量51.7万吨,增长3.6%。

全年建成省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14个,新扩建“菜篮子”保供基地面积400亩,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2.07万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6万亩。全县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达93%,特色农机化水平达81.08%。实施列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6个,新签约亿元以上列市农业重大项目23个。实施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项目1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增“二品一标”(“二品一标”是农业农村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构建的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主要类型的农产品认证登记体系)13个。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16.0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01.5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702家,实现营业收入1002.96亿元,比上年下降1.2%;实现利润总额37.30亿元,下降18.6%;实现利税总额56.29亿元,下降2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全部工业开票销售1083.11亿元,增长9.2%。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8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302.92亿元,增长0.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261.13亿元,增长4.0%;金属制品业产值84.72亿元,增长16.3%;汽车制造业产值50.36亿元,增长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49.10亿元,增长34.1%;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44.25亿元,增长11.0%。

全社会用电量33.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2%。分类别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72亿千瓦时,增长14.3%;第二产业18.26亿千瓦时,增长5.1%,其中工业用电18.14亿千瓦时,增长5.4%;第三产业5.84亿千瓦时,增长11.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73亿千瓦时,增长16.9%。

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72.88亿元,比上年增长6.4%。完成房屋施工面积9247.73万平方米,下降14.2%。其中,新开工面积1871.67万平方米,下降58.3%。竣工产值531.5亿元,下降14.8%。竣工面积2344.59万平方米,下降24.6%。全县现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337家,其中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14家、一级专业承包企业14家、二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63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132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3%。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7.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5%。新增列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91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318个。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35个,完成投资23.53亿元,比上年下降22.8%。从投资工程用途来看,住宅投资16.77亿元,下降28.4%;非住宅投资6.76亿元,下降3.4%。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19.78万平方米,下降61.3%;商品房销售面积40.49万平方米,下降4.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41亿元,比上年增长6.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5亿元,增长13.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40亿元,增长12.1%;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5亿元,增长32.5%。

精心组织“烟花三月”节活动,签约制造业项目28项、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项。新增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2家。骏升科技创成我县第2家、全市第5家江苏省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

全县实际到账外资298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1.9%。进出口总额75.66亿元,增长25.6%。其中,出口总额63.59亿元。对外直接投资额1200.3万美元。期末全县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06家。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1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8.1%。公路货运周转量5.65亿吨公里,下降3.2%;水路货运周转量82.96亿吨公里,增长6.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1156万元,比上年下降6.8%。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公司完成电信业务收入6.91亿元,增长3.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6.32万户,增长1.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5.75万户,增长4.0%。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104.41亿元,比上年下降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7亿元,增长7.0%。其中,税收收入25.40亿元,增长5.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0%。

表一 2024年宝应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项情况
项      目 绝对数(亿元) 增幅(±%)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2.17 7.0
#税收收入 25.40 5.0
#增值税 13.11 0.6
企业所得税 2.54 9.5
个人所得税 0.61 -53.8
城市维护建设税 1.07 -3.8
房产税 2.76 181.2
印花税 0.66 12.9
城镇土地使用税 0.90 35.7
契税 2.56 15.9
其他 1.19 -39.6
#非税收入 6.77 15.3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0.84 -0.6
其他 5.93 18.1

全年财政总支出144.83亿元,比上年下降11.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90亿元,增长3.7%。

表二 2024年宝应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项情况
项目 绝对数(亿元) 增幅(±%)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 105.90 3.7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1.28 10.2
公共安全支出 5.97 1.3
教育支出 19.39 2.6
科学技术支出 0.16 -61.5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0.73 -10.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7.34 12.9
医疗卫生支出 8.40 -9.1
环境保护支出 1.75 -18.6
农林水事务支出 13.10 4.4
交通运输支出 2.88 -22.7
其他 24.90 8.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49.7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29.66亿元,增长14.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30.67亿元,增长14.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获专利授权182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47件。发明专利保有数135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0.01件。新增注册商标2368件。

全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5家,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4家;获批国家重点人才“QM计划”11项,“HJ计划”1项,省科技副总项目52项,市“绿杨金凤计划”创新领军人才4项,县“宝地英才集聚计划”创新项目4项。

全县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07所,在校生70762人。普通中学31所,在校生27937人。其中,高级中学5所,在校生11503人;初级中学26所,在校生16434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31376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422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92人。幼儿园43所,在校生8835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78%,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9.78%。

九、文化、卫生、体育和旅游业

组织送文化进基层活动234场。新建农村大舞台5家,省级村晚展示点4个。获批市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人。全年推出7个专题展、2个省内外巡展及4个流动展,其中“瑞物入纹·瓷上呈祥”荣获全省重点展览项目。举办社教活动92场。新增文博景点2处。宝应学宫、宝应县朱氏家祠等获“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称号。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培训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571人,其中执业医师1517人,执业助理医师615人,注册护士1773人。

新建全民健身步道8.9公里,新增体育场地27.59万平方米。新建(更新)“一代健身路径”69套,室外健身设施完好率达99.09%。举办省级赛事1场、市级赛事4场、县级赛事5场。

全县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2A级旅游景区4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7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三星级旅行社3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省研学旅行基地1家,省工业旅游区2个,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全县实现旅游业收入36亿元,比上年增长0.6%;接待国内外入住游客72.5万人次,增长3%。

十、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培育省特色田园乡村4个、市美丽宜居村庄10个。改善农房1709户,改造农村危房49户。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提升改造公园4个。改造老旧小区29个、46.1万平方米,整治飞线充电小区35个。新改建通乡达镇供水管网共7.9公里,整治河道17条,新改建污水管网19公里,检测清淤污水管道54.5公里。完成县道大修10公里、中修98公里,新建农村公路34.2公里,改造危桥25座。完成绿化造林1526亩,修复湿地200亩,新建省级绿美村庄3个。林木覆盖率达21.27%。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个,新建改造农村户厕2351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100%。新建2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新建生态河道239.94公里,白马湖退养1.32万亩,退圩1.25万亩。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4.7%,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1.9微克/立方米,改善1.2%。全县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全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全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各类功能区昼、夜间声环境质量达标率均为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3.10万人,比上年减少0.83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0.26万人,出生率为3.11‰;户籍死亡人口0.85万人,死亡率为10.29‰,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7.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7.77万人,比上年增加0.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24%,比上年年末上升1.23个百分点。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57元,增长5.9%;人均消费支出25836元,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94元,增长5.1%;人均消费支出27695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85元,增长6.4%;人均消费支出23797元,增长9.3%。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7.43万人、65.75万人、7.75万人和9.43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86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69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240元。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