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宝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加压奋进,全县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中国式现代化宝应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1.60亿元,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4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90.41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3:48.2:4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890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9420元。

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1344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731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0685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9户。年末实有市场主体79870户,增长4.1%。其中,各类企业21303户,增长2.9%;个体工商户58156户,增长4.6%;农民专业合作社411个,增长3.8%。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126人,举办网络招聘会50场,现场招聘会57场,采集各类岗位213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120人。举办创业培训班27期,组织创业培训1160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378人,扶持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1501人,引领大学生创业308人。征集创业项目14个。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9.96万亩,增长0.1%。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1.53万亩,增长0.1%;秋粮播种面积88.43万亩,增长0.1%。全年粮食亩产515.38公斤,增长0.2%。其中,夏粮亩产408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亩产615公斤,增长0.4%。全年粮食总产87.59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总产33.2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总产54.38万吨,增长0.5%。全年生猪出栏38.56万头,增长10.8%;年末存栏22.3万头,下降1.2%。水产养殖面积35.98万亩,下降2.5%;水产品产量14.90万吨,同比增长1.4%。

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45万亩。完成池塘生态化改造4.16万亩。建设省级病虫绿色防控基地2个、省级稻麦田杂草周年综合治理示范区2个。实施列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5个,其中续建项目5个,新建项目20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个、省级1个。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21.9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01.5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643家,实现营业收入984.09亿元,增长6.6%;实现利润总额45.12亿元,增长80.6%;实现利税总额69.91亿元,增长5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全部工业开票销售1005.4亿元,增长6.7%。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36.07亿元,增长4.1%。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293.12亿元,增长1.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250.38亿元,增长17.6%;金属制品业产值70.98亿元,增长17.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56.81亿元,增长7.7%;汽车制造业产值45.85亿元,增长7.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36.16亿元,下降8.9%。

全社会用电量30.72亿千瓦时,增长1.1%。分类别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51亿千瓦时,下降0.7%;第二产业17.37亿千瓦时,增长1.0%,其中工业用电17.20亿千瓦时,增长3.4%;第三产业5.23亿千瓦时,增长9.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61亿千瓦时,下降3.9%。

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30.8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0779.23万平方米,增长20.4%。其中,新开工面积4486.02万平方米,增长1.3%。竣工产值619.15亿元,下降7.3%。竣工面积3107.69万平方米,增长2.0%。全县现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333家,其中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12家、一级专业承包企业13家、二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34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127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2.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4%。新增列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38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56个。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44个,完成投资30.43亿元,比上年下降11.3%。从投资工程用途来看,住宅投资23.43亿元,下降9.9%;非住宅投资7亿元,下降15.4%。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51.11万平方米,增长21.3%;商品房销售面积42.41万平方米,下降12.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6亿元,同比增长9.4%。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1亿元,同比增长10.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6.83亿元,同比增长9.6%;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58亿元,同比增长19.6%。

精心组织“烟花三月”节活动,签约制造业项目42项、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项。新增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3家。阿斯塔导线创成我县首家、全市第4家江苏省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宝胜集团、爱尔特实业2家企业入选“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全县实际到账外资16500万美元,增长123.4%。进出口总额59.19亿元,增长0.7%。其中,出口总额47.17亿元。对外直接投资额1215万美元。期末全县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05家。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5万人、旅客周转量0.3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6.9%、9.4%。完成公路货运量377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5.80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2.2%、1.7%;完成水路货运量1012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77.80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53.3%、27.3%。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2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公司完成电信业务收入6.66亿元,增长2.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5.24万户,增长4.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38万户,增长8.8%。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116.23亿元,增长4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5亿元,增长22.8%。其中,税收收入24.19亿元,增长39.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0.5%。

全年财政总支出163.01亿元,增长1.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16亿元,增长2.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7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36.81亿元,增长16.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12.29亿元,增长25.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获专利授权15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2件。发明专利保有数103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2件。新增注册商标1759件。

全县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6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获批省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获批国家重点人才“QM计划”5项,省双创计划创新人才1项,省科技副总项目38项,市“绿杨金凤计划”项目5项,县“宝地英才集聚计划”项目4项;获批“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江苏赛区行业赛一等奖、市优秀组织奖。

全县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19所,在校生73665人。普通中学29所,在校生27314人。其中,高级中学5所,在校生11074人;初级中学24所,在校生16240人。小学29所,在校学生32724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655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222人。幼儿园59所,在校生10750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78%,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9.77%。

九、文化、卫生、体育和旅游业

组织送文化进基层活动274场。组织申报9项非遗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公示。“荷乡文艺大蓬车乡镇行”文化志愿服务城乡联动展演,荣获江苏省文化馆优秀群众文化活动案例。县图书馆、博物馆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新建6家乡镇智慧广电项目。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发展服务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903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32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89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68人,注册护士1626人。

新建全民健身步道18.99公里,新增体育场地26.82万平方米。新建“一代健身路径”80套,室外健身设施完好率达97.1%。举办省级赛事1场、市级赛事1场、县级赛事5场,获得扬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最佳赛区”奖。

全县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6家,2A级旅游景区4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7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三星级旅行社4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省研学旅行基地1家,省工业旅游区2个,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全县实现旅游业收入35.75亿元,同比增长10.0%;接待国内外入住游客70.34万人次,同比增长27.2%。

十、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全年实施乡镇“三个一”“五个一”工程62个,新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14个。改造老旧小区14.62万平方米、棚户区218套。新改建各类公园4个。完成县道大修17公里、中修81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9公里,改造危桥25座。绿化造林1620亩,修复湿地200亩,新建成省级绿美村庄8个。林木覆盖率21.25%。改造老旧小区14.62万平方米、棚户区218套。新改建各类公园4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环境节点17个。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12个。整治重点庄台340个、“最差庄台”60个、河塘沟渠100个、星级游园50个。改建乡镇污水处理厂3座,新建生态河道133公里,生态化改造池塘3.8万亩,白马湖退养1.3万亩。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0.5%,同比改善1.9%;PM2.5平均浓度为32.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全县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全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全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各类功能区昼、夜间声环境质量达标率均为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3.93万人,比上年减少0.92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0.27万人,出生率为3.21‰;户籍死亡人口0.88万人,死亡率为10.42‰,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7.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7.73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01%,比上年年末上升1.5个百分点。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01元,增长6.9%;人均消费支出23928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78元,增长6.1%;人均消费支出25950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79元,增长7.4%;人均消费支出21768元,增长12.7%。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7.13万人、71.39万人、7.56万人和9.17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3.22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4.2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220元。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