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两核两心、泸合一体、向东拓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一、综 合
全县下辖1个街道、19个镇,年末有5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51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县行政区域面积1530平方公里。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5万人,农村人口76.6万人。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2万人,乡村人口41.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98 %,比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
2024年年末全县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各类企业12321户,其中私营企业10177户,年末全县工商登记注册实有个体工商户421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36户。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5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239.6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186.0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46.1%和48.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2.8、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6:51.4:33.0调整为13.5:48.7:37.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571元,比上年增长6.4%。
全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329.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占GDP比重为66.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5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181.9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83.6亿元,增长8.5%。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4:54.8:24.8调整为19.3:55.3:25.4。
二、农 业
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农业总产值62.7亿元,增长3.1%;林业总产值4.7亿元,增长25.2%;牧业总产值43.7亿元,下降2.3%;渔业总产值10.9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1亿元,增长9.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全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8.6万亩,比上年增长0.4%,粮食总产量55.4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6.2万亩,增长0.5%,产量33.4万吨,增长0.9%;玉米播种面积21.8万亩,增长1.0%,产量9.0万吨,增长2.0%,高粱播种面积7.8万亩,下降0.9%,产量2.6万吨,下降0.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6.6万亩,比上年增长5.0%。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26.0万亩,增长7.5%,产量5.0万吨,增长7.1%;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1.6万亩,增长2.7%,产量73.7万吨,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0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1%,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6.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3.7%、医药制造业下降18.9%。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9亿元,比上年下降8.1%,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25.9亿元,下降0.8%。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1亿元,比上年下降30.1%。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9.9万平方米,增长18.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7%;第二产业增长2.0%;第三产业下降6.7%。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9.5亿元,比上年增长48.7%。房屋施工面积11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商品房销售面积41.0万平方米,增长9.0%。
五、服务业
全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比上年增长1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1%;金融业增长4.3%;房地产业增长2.5%;其他服务业增长6.5%。
年末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5390公里,其中等级以上公路4058公里、高速公路119公里。全年营运性客车732辆,货车4180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25万人。全年共完成旅客周转量2.75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6.89%;货物周转量43.7亿吨公里,累计增长3.9%
六、市场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分地区看,城镇127.9亿元,增长6.0%;乡村44.9亿元,增长8.6%。按消费形态分,实现商品零售154.9亿元,增长6.7%,实现餐饮收入 17.9亿元,增长6.4%。
全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0.6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3个,实现新增实际投资98.3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33.5亿元,比上年下降1.4%,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亿元,下降2.0%,其中税收收入8.8亿元,增长2.2%,非税收入4.7亿元,下降9%。全年全县地方财政支出98.9亿元,比上年下降1%,含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2亿元,增长3.9%,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4.4%。
年末全县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10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贷款余额448.3亿元,增长13.1%;存款余额645.2亿元,增长13.2%,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570.7亿元,增长10.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有学校76所,其中小学24所、初中42所、普通高中6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5万人,其中小学生3.8万人、初中学生2.5万人、普通高中学生2.3万人、职高生(含中专生)0.9万人。教职工9800人,其中专任教师8552人。共有幼儿园72所,在园儿童1.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2023年全县研发经费投入3.2亿元,同比增长0.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0.7%,比上年提升0.02个百分点。2024年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总数达34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3家,年末全县有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有效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拥有文物保护单位112处、文物保护点1209个、备案博物馆(含展览馆)3个;拥有电视发射机4部,电视、广播覆盖率均达100%;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156.3千册,图书馆总流通9.9万人次。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1116个,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10人,其中执业医师2154人、注册护士2214人,医院、卫生院床位5541张。产妇住院分娩率99.8%,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1.64‰、6.97‰。
年末全县有体育场馆37个,全年举办运动会77次,参加运动员1.6万人。
十、环境、气象和应急管理
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10天,优良天数率为84.7%。
全年全县降水量947.4毫米,全年日照1245.6小时,年平均气温20.0℃。
全年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9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危化品、烟花爆竹、水上交通、消防、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实现零死亡。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84元,增长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4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6%。
年末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7.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9万人,养老保险参保68.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0.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6.5万人。最低工资标准1970元/月,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814人。
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个,床位2514张。年末城镇低保人数1661人,农村低保人数30578人,投入低保资金10730.5万元,集中特困供养对象1633人。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泸县统计年鉴(2024)》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部分数据为修订后数据。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统计局关于民营经济类型统计划分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2024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工作要求,省、市、县均不公布投资总量。
5.公报中市场主体、出口、招商引资、交通运输、财政、金融、教育、体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