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总抓手,坚持“双轮驱动”,站位“三个率先”,抓细抓实“七个专项工作”,着力做好“一线一园一区一谷”重要支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13.14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0%;第二产业增长3.8%;第三产业增长6.7%。人均生产总值36704元。全县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18.3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5.5%,较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7.52亿元,增长4.0%。其中:农业增加值50.32亿元,增长4.6%;林业增加值0.18亿元,下降6.6%;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2%;渔业增加值2.44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2.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7.14万亩,增长2.2%。粮食总产量达33.55万吨,增长3.6%。其中:夏粮产量16.11万吨,增长2.8%;秋粮产量17.44万吨,增长4.3%。
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1.43万亩,增长2.6%;产量58万吨,增长4.3%。园林水果种植面积66.3万亩,增长0.2%;产量84.79万吨,增长8.1%。其中:大荔县特色产业枣类种植面积达37.5万亩,增长1.9%,产量47.78万吨,增长12.3%。“大荔七月黄”柿子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荣获2024年陕西林业科技一等奖。
畜禽存栏两升两降。生猪存栏22.06万头,羊存栏10.22万只,分别增长14.8%、6.1%;牛存栏4.35万头,家禽存栏116.39万只,分别下降18.7%、15.2%。出栏两升两降。生猪出栏44.37万头,羊出栏15.08万只,分别增长9.7%、11.9%;牛出栏1.18万头,家禽出栏84.06万只,分别下降2.2%、16.7%。为全社会提供肉、蛋、奶分别为4.26万吨、1.34万吨和5.47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0.0%。按轻重工业来划分:轻工业产值增长12.8%;重工业产值增长3.8%。五大主要行业产值均呈正增长。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6.6%、8.5%、27.5%、12.3%、23.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全县20户资质以上在库建筑企业产值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0%。按产业划分:一产下降33%;二产增长10.9%;三产增长41.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42%。
五、贸易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7.3%。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21.3%,零售业增长17.9%,住宿业增长15.3%,餐饮业增长9.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限额以上法人城镇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乡村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6%。首届电商文化节圆满举办,拉动各类消费3000余万元。安仁、双泉获评市级电商强镇,农村网络零售额32.6亿元。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公路货运量516.1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公路货运周转量111618万吨公里,增长3.1%。公路客运量23.1万人,增长7.4%;旅客周转量689万人公里,增长7.2%。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7亿元,增长1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2.06万户,互联网用户42.2万户。
七、招商引资和旅游
投资1.82亿元的年产1G瓦超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当年签约落地投产。新制作《大荔县招商引资宣传册》和《大美大荔·赢商福地》宣传片在长三角重点产业链招商推介会、县域首位产业专题推介会等活动中精彩绽放,参加了省市组织的丝博会、厦洽会等活动,共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30.4亿元。全年新建项目8个,续建项目40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3.83万美元,实现多年来“零”突破。
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170.47万人次,增长17%;实现旅游收入50.33亿元,增长17%。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亿元,增长12%;非税收入完成0.57亿元,下降17.1%。地方财政支出完成54.38亿元,增长11.9%。其中:民生累计支出46.93亿元,增长11.1%,占财政支出的86.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9.91亿元,增长11.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6.43亿元,增长1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9.63亿元,增长15.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高中4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中23所,小学105所(含教学点39个),幼儿园187所(教育部门和集体办89所,民办98所)。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365人,职中教师111人,小学教师2814人,幼儿园教师1154人。全县高中在校学生9057人,职中在校学生2482人,初中在校学生20145人,小学在校学生40410人,幼儿园在园学生13705人。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东府小学、幼儿园顺利招生,同州新区学校主体建成,10所薄弱学校改造完工。
秦创原农创谷大数据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建成运营,在孵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2家。孵化中心新增孵化面积8000㎡,入驻企业(团队)15家,吸纳创新创业人才30多人,位居全市首位。2024年大荔县专利授权127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4亿元。推荐陕西大荔秦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参加第三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渭南分赛,喜获三等奖。全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2家。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1.03%。
十、文化和卫生
全县体育场馆1个,剧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7个,电影公司1个。全年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3600余场次,文化惠民演出场次3662场。实现了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率达到100%,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同州梆子《岳母刺字》、碗碗腔《重台别》列入文旅部复排计划,亮相第十届秦腔艺术节。雷北村、阿寿村获评省中国传统村落。渭南市“黄河岸边过大年”活动在我县举办,丰图义仓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封顶,“天下粮仓”丰收体验之旅入选全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获评“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415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院27个,村卫生室287个,其他卫生机构93个。拥有病床3970张,卫生技术人员5138人。
县医院内科、外科、肿瘤综合楼,中医医院老年病大楼主体完工,妇保院纳入北京协和医院过敏科首批医联体成员单位,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率达到96%,行走的医院项目实体化运行,获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个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个日间照料中心顺利建成。
十一、住房、城市建设与环境
农村危房改造竣工59户,农房抗震改造550户。新建供气管网1.1公里、供热管网1.5公里,58兆瓦锅炉项目建成投用,城区天然气覆盖率达到94%,供热保障能力110万平方米。同州路东段、商一路建成通车,学府一路、学府二路完成雨污管网建设,段家、朝邑、赵渡3个镇驻地排水管网完成改造。主城区建成建筑垃圾转运调配站2处,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点6个,雷寨、南高迁等5个村污水处理站调试运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安装环卫休息椅200个,建成环卫驿站2个。更新8条人行道投入使用,完成17条道路路灯改造提升。城区收费车位共计9710个,有效改善“停车难”问题。
全年实现优良天数278天,优良率7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6。PM10平均浓度79ug/m3,PM2.5平均浓度40ug/m3,O3平均浓度160ug/m3。
十二、人口
202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7.94万人,比上年减少0.26万人。出生人口0.32万人,出生率5.45‰;死亡人口0.59万人,死亡率10.19‰;自然增长率-4.74‰。城镇人口27.12万人,占46.81%;乡村人口30.82万人,占53.19%。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12元,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192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54元,增长7.7%。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5万人,其中:居民参保51.23万人,职工参保4.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5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44万人。
全县共有社区居委会29个;敬老院1个,拥有床位180张;养老院11个,拥有床位数1477张;2024年我县特困供养人员963人,其中分散供养870人,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93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1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023人。全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6万人。7个“养老设施+助餐点”,8个“餐饮企业+助餐点”正常运营,提供助餐服务3.5万人次。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价值量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即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
资料来源:本公报客货运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来自县邮政局;通信数据来自工信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商务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和健康局;环保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分局;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大荔调查队;医疗、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管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城市管理数据来自县城管执法局;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