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州委“三支柱一标杆”主攻方向和县委“五大行动”目标任务,进一步激励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提振信心,闻令而动,干字当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质效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482420万元,比上年增长0.9%(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594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83611万元,下降6.3%;第三产业增加值282215万元,增长2.2%;一、二、三产业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0.8、-1.1、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2:18.9:56.9调整为24.2:17.3:58.5。
全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305434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3%,比上年增长1.4%。
物价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0.3%。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139370人,其中,城镇人口51225人,乡村人口88145人。自然增长率为0.26‰。年末城镇化率36.89%,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2438万元,比上年增长3.2%(按可比价计算)。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6725亩,比上年增长0.1%;油料种植面积6233亩,比上年下降8.3%;烤烟种植面积46400亩,比上年增长0.7 %;甘蔗种植面积43208亩,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44737亩,比上年增长6.3 %;年末实有茶园面积63140亩,比上年末下降0.9%。
全年粮食产量76885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587吨,比上年下降11%;甘蔗产量199231吨,比上年增长6.7%;蔬菜产量39434吨,比上年增长6.6%;烟叶产量6285吨,比上年增长3.3%;茶叶产量4168吨,比上年增长6.4%。
全年肉类总产量9572吨,比上年增长7.6%,年末大牲畜存栏 18080头,比上年下降3.7%;年末生猪存栏82388头,比上年下降5.1%;大牲畜出栏10525头,比上年增长9.2%;全年生猪出栏86037头,比上年增长5.5%;全年水产品产量2225吨,比上年增长3.2%。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11.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06%。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70台,比上年增长3.35%;农用小型拖拉机679台,比上年下降17.69%;粮食加工机械2759台,比上年增长0.22 %。全年农机化作业机耕面积24.11万亩,机收面积11.2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8.0%。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单 位 | 2024年 | 2023年 | 比去年±% |
成品糖 | 吨 | 34384 | 34914 | -1.5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35429 | 37492 | -5.5 |
其中:水电 | 万千瓦时 | 33183 | 35088 | -5.4 |
硅 | 吨 | 33976 | 53893 | -37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01648 | 101502 | 0.1 |
中成药 | 吨 | 1039 | 1701 | -38.9 |
大米 | 吨 | 9087 | 7796 | 16.6 |
植物油 | 吨 | 206 | 254 | -19 |
精制茶 | 吨 | 1809 | 1158 | 56.3 |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4个,完成建筑业产值52376万元,同比增长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7.9%,施工项目65个,其中:亿元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38个,竣工项目38个。在总投资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7.4%;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1.4%。商品房销售面积5119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965万元,比上年增长3.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3205万元,比上年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760万元,比上年增长2.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59180万元,比上年增长3.4%;餐饮收入额23785万元,比上年增长3.1%。
六、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905万元,同比增长36.0%。其中:税收收入11332万元,同比下降2.9%;非税收入18573万元,同比增长80.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3800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811万元,同比下降28.3%;农林水事务46912万元,同比增长54.1%;社会保障和就业37490万元,同比增长20.7%;教育30885万元,同比增长0.1%;卫生健康13974万元,同比下降18.0%;文化体育与传媒2275万元,同比增长0.5%。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19010万元,比年初增长5.5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43149万元,比年初增长11.67%。
七、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
全年普通高中招生799人,比上年下降0.5%,在校生2257人,比上年下降2.3%,毕业生753人,比上年增长0.3%;普通初中招生1895人,比上年下降0.5%,在校生5914人,比上年增长1.4%,毕业生1799人,比上年增长11.8%;普通小学招生1974人,比上年下降7.5%,在校生12122人,比上年下降0.3%,毕业生1943人,比上年下降0.8%。小学入学率达99.82%。幼儿园招生数1128人,在园幼儿数3988人。
全年实施科技科普项目1个,投入资金470万元。
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广播电视覆盖台站8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2%。有线电视用户4714户,同比下降8.9%。
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87个,其中:非营利性卫生机构75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85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212人,有60所村卫生室,11所个体诊所,186名乡村医生,农村卫生室覆盖率100%。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449元,比上年增长5.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594元,比上年增长3.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47元,比上年增长5.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65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24元,比上年增长5.7%。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306人,比上年增长3.56%;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99218人,比上年下降0.5%;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620人,比上年下降2.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0352人,比上年下降1.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495人,比上年下降0.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3%。全年共有59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9860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梁河县统计局
2025年5月14日
注释: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包括城镇和农村非农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产业投资是指三次产业中生产经营性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其统计范围是: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8]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是指企业从事各类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快递业务的总数量。
[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通过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取得的,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除以家庭常住人口得到的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按常住地分,得到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0]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住户在调查期间内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用于消费品的支出和用于服务性消费的支出,除以家庭常住人口得到的人均支出。根据用途不同,消费支出可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根据来源不同,消费支出可划分为现金消费支出、实物消费支出(含自产自用、来自单位、来自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按常住地分,得到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