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国发2号”和“桥头堡”等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抢抓“村超”火爆出圈机遇,全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全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民生福祉得到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榕江县实现生产总值104.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4%;第二产业增加值18.7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9%;第三产业增加值61.6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8%;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6%、22.8%和55.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321元,比上年增长4.2%。

 

人口。年末全县户籍93626户,户籍人口387182人。其中,城镇人口113384人,乡村人口273798人;男性人口208687人,女性人口178495人。年末常住人口29.78万人,年均常住人口数29.72万人。

表1  2024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绝对数(人) 占年末户籍人口比重(%)
年末户籍人口 387182 100
按户口所在地分
城镇人口 113384 29.28
乡村人口 273798 70.72
按性别分
男性 208687 53.90
女性 178495 46.10

 

二、农业和乡村振兴

农业经济。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701万元,比上

年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999万元,增长2.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3210万元,比上年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992万元,增长2.9%。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0753.57公顷,比上年增加1.47亩,比上年增长0.01%。油料种植面积6991.73公顷,比上年增长0.7%;烟叶种植面积6.62公顷,比上年下降34.7%;蔬菜种植面积11629.42公顷,比上年下降0.2%;药材种植面积3954.39公顷,比上年下降9.6%;瓜果类种植面积1047.45公顷,比上年下降0.3%。

全年粮食产量95422.29吨,比上年增长5.2%。油料产量10912.36吨,比上年增长5.4%;烟叶产量9.18吨,比上年下降3.6%;茶叶产量616.98吨,比上年增长12.0%;蔬菜产量340370.61吨,比上年增长1.2%;瓜果类产量29067.28吨,比上年增长3.65%;中草药材产量40710.67吨,比上年下降0.8%;园林水果产量90498.33吨,比上年增长14.3%。

全年肉类产量10154.87吨,比上年下降2.5%。其中,猪肉产量6120.58吨,比上年下降0.2%;牛肉产量1810.08吨,比上年下降1.9%;羊肉产量273.61吨,比上年下降13.8%;禽肉产量1950.6吨,比上年下降8.1%。禽蛋产量3613.23吨,比上年增长27%。水产品产量5740.03吨,比上年增长6.0%。年末全县猪存栏68029头,比上年增长7.8%;牛存栏26486头,比上年下降8.9%;羊存栏20312头,比上年下降23.2%;活家禽存栏1010883只,比上年下降13.8%。年末猪出栏68416头,比上年下降3.2%;牛出栏12395头,比上年下降13.0%;羊出栏15490头,比上年下降14.2%;活家禽出栏1118523只,比上年下降13.4%。

农业基础。年末全县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5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27家、州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认定59家(其中州级38家,省级21家,含同为省州级12家),州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认定44家(其中州级20家,省级24家,含同为省州级11家)。县内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3个,其中农家乐15个,休闲观光农园(庄)21个。全县农机总动力23.16万千瓦,各类农机具拥有量61490台/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56.57%。

乡村振兴。全年全县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财政专项资金32431万元,实施项目415个。

表2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95422.29 5.2
油料 10912.36 5.4
烟叶 9.18 -3.6
茶叶 616.98 12.0
蔬菜 340370.61 1.2
中草药材 40710.67 -0.8
瓜果 29067.28 3.7
园林水果 90498.33 14.3
猪牛羊禽肉合计 10154.84 -2.5
其中:猪 6120.58 -0.2
1810.08 -1.9
273.61 -13.8
1950.6 -8.1
禽蛋 3613.33 27.0
水产品 5740.03 6.0

 

三、工 业

工业经济。全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649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采矿业467万元,比上年增长2.2%;制造业25379万元,比上年增长8.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802万元,比上年增长8.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

工业行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大行业分别为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造纸和纸制品业,仅三大行业产值就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2.3%,其产值增速依次为2.6%、-7.7%、-13.6%。

表3   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2024 同比增长(%
工业总产值总计(现行价格) 万元 164321.65 2.7
在总计中:轻工业 万元 26635.53 -4.1
重工业 万元 137686.12 4.1
股份制企业 万元 128960.73 1.9
在总计中:国有控股企业 万元 2299.4 12.4
在总计中:非公有工业 万元 121704.19 2.7
工业销售产值总计(现行价格) 万元 112252.38 -8.3
在总计中:轻工业 万元 24722.63 -9
重工业 万元 87529.76 -8.2
股份制企业 万元 108456.02 -8.2
在总计中:国有控股企业 万元 2299.4 12.4
在总计中:非公有工业 万元 100986.41 -8.3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33.01 -14.2
产销率 % 84.4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额比上年下降35.7%;第二产业投资额比上年下降27.4%;第三产业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5.4%。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比上年增长0.7%;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2%。

房地产业。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住宅投资比上年增长8.6%,商业用房投资比上年下降14.3%,其他费用投资增长101%;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23.2%。

建筑业。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6.44亿元,比上年下降0.4%;注册地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2%。

 

五、财政和金融

财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662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242万元,比上年下降15.7%(增值税完成5139万元,比上年下降33.4%。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8345万元,比上年增长8.2%。

金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59141万元,同比增长7.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71198万元,同比增长8.8%。

交通运输。年末全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3599.0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5703.98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85.2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397.02万人公里,货运量56.48万吨,货运周转量5703.98万吨公里。

邮政通讯。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4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0.1%;电信业务总量29670.07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426749户,比上年增长13.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2678户,比上年增长30.8%。

 

六、社会消费和服务业

社会消费。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按商品销售额分,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7.3%;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6.0%;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7.0%;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9.3%。

服务业。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69亿元,比上年增长5.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7.8%;金融业增加值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房地产业增加值6.24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9%。

 

七、市场主体和旅游产业

市场主体。2024年全县市场主体累计28037户,其中企业508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05户,个体工商户22343户。全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403户,其中企业7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户、个体工商户2683户。

旅游产业。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36%;实现旅游总收入10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64%。全县拥有星级宾馆饭店2家,旅游住宿单位352户,3A级以上景区4个。

 

八、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年末全县学校数共167所,其中幼儿园70所、小学81所、初中10所、高中3所;在校生数74520人,其中学前教育10556人、小学36333人、初中16899人、普通高中7357人;学校教师数4142人,其中幼儿园783人、小学1804人、初中951人、高中491人、特殊教育10人、职业教育88人、专门教育15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5.0%,小学毛入学率为106.6%,初中毛入学率为114.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1%。

科学技术。全年全县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亿元;引进省、州科技人才40人,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20人,州级科技特派员20人;拥有省级星创天地1家,国家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年新增专利授权36件,商标注册306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7件(市监局)。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体育。年末全县共有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20个,各类体育场地共1057个,全县体育场地面积94.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9㎡/人。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1个,全年演艺团开展文艺汇演、文化下乡等县内文艺演出活动590场次。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9.5万册;拥有电视转播站1个,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能接收电视节目村级数250个。

卫生事业。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8所,其中县直医院2所、民营医院6所、中心卫生院7所、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所、一般乡镇卫生院12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县妇幼保健院1所、村级卫生室241所、个体诊所36所;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12人,其中高级职称78人、中级职称422人;实际开放床位2344张,其中医院1402张、妇幼保健院88张、民营医疗机构374张、乡镇卫生院395张、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85张。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年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9元,比上年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29元,比上年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148元,比上年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783元,增长3.5%。

 

 

社会保障。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5306人次,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5875.29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495人次,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1212.06万元。全年供养特困人员数15943人次,累计供养金额1427.58万元。

参保就医。全年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3.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18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6989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5%。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地区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6.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县税务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榕江支行;教育和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县教科局、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经营主体、农机总动力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财政专项资金数据取自县乡村振兴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来自县市监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图书、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社局、医保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数据来自县民政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县邮政局;通信业数据来自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