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秦都区上下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全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生产总值
根据市(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0.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63.49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293.15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2.9:34.8:62.3,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二、农业
2024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其中农业服务业2.16亿元,可比价增速4.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5万亩,创建绿色高效“吨粮田”1.3万亩,5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达51家,粮食总产量4.64万吨,同比增长1.78%。其中,夏粮产量2万吨,同比增长1.51%;秋粮产量2.63万吨,同比增长1.99%。全区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打造果蔬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新发展设施蔬菜种植200亩,蔬菜总产量12.98万吨,同比增长2.2%。全区果树种植面积3.85万亩,创建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1个,水果产量6.81万吨,同比减少3%。咸阳茯茶年加工量2000余吨,产值2.2亿元。全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27.2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11.53万元,发放区级财政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资金2119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76.8亿元,同比下降11.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
支柱产业“一升四降”。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0.44亿元,下降12.2%,占全部规上工业的92%。其中:能化工业增长5.5%;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9%;;医药制造业下降9.4%;食品工业下降16%;装备制造业下降28.1%。
非能源工业拉低增速。能源工业完成产值93.97亿元,同比增长9.1%;非能源工业完成产值482.83亿元,同比下降14.4%,拉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2.8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良好。规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4.5%,产销率10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4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项目投资完成133.82亿元,增长28.7%;房地产投资完成50.58亿元,下降30%。房地产销售面积完成24.0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1.11亿元。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3%,占投资比重24.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1%,占投资比重75.4%。
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0.2%,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7%。
工业投资增长有力。工业投资增长24.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2.6%。
高技术产业投资下滑明显。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1.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9.2%,高技术服务业同比下降15%。
社会资本投资小幅增长。社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3.5%,占全部投资的80.9%。
五、财政税收
2024年秦都区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完成10.6亿元,同口径下降10.6%。其中税收收入7.3亿元,下降11.3%;非税收收入3.2亿元,下降11.8%,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的68.9%;全区财政支出31.7亿元,增长2%。
六、贸易
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6.57亿元,增长7.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6.5亿元,增长11.6%。
从经营地看,限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6.42亿元,增长12.6%;限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08亿元,下降46.2%。
从消费形态看,限上餐饮收入7.68亿元,增长7.6%;限上商品零售118.82亿元,增长11.8%。
从销售类别看,石油类、汽车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6%,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4%。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逐渐回升。化妆品类增长15.7%,金银珠宝类增长7%。
七、招商引资
荣获2024年度招商引资先进县市区,招引的华拓新材光伏组件封装胶膜项目、三立智能电气产业园项目荣获招商引资高质量项目奖,招引的盒马鲜生、魏斯理荣获招商引资年度新势力项目奖。2024上半年举办了秦都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签约大会,现场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76.78亿元。全年邀请30家企业来秦实地考察,接待客商100余人次,签约项目122个,合同引进资金136.338亿元,其中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使用内资3.49亿元、使用外资200万美元、完成策划包装项目7个。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高考在全市名列前茅,一本上线2220人,上线率54.3%;二本上线3834人,上线率93.8%。
2024年投资10.6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等项目32个,新增学位7770个。投资3712万余元建设集控智能系统、理化生创新实验室等,力促教育数字化升级改造,创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1所,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10所。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积极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筹资1380万元实施“健康午休工程”共10577人享受服务,该项目入选全省2024年“教育局长年度项目”典型案例。落实助学帮困政策,发放资助、帮扶资金1142万元。
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基地3所,打造5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创建6所省级德育示范学校,2所学校荣获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7所中小学入选陕西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3所学校参加市级“三大球”联赛成绩优异。补充教师287人,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198人、骨干校园长11人、第三届名班主任62人,组建各级各类工作室47个,遴选156名骨干教师和600名“种子”教师开展帮扶培养。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2024年R&D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6.75亿元,研发人数1767人;新增陕西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支,市级队伍23支;新增“新双创”队伍42支;新增双创孵化载体4个、在孵企业99家、研发机构6家;陕西省瞪羚企业认定14家;新增科技特派员41人。全年共申报省级项目146项,其中重点领域秦创原总窗口“四链”融合项目35项,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20项,陕西省外国专家服务计划1项;申报市级项目33项,其中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10项,科创平台建设计划1项,咸阳市创新能力支撑计划10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4个。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旅游市场,稳步回升总体向好。全年接待游客约564万人次,同比增长177%,旅游综合收入约20.7亿元,同比增长8%。陕西省旅游休闲街区——福园巷子成为周边短途游的热门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374.7万人次,营业收入约7309万元。
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以“龙腾秦潮 年在咸阳”为主题举办了7类近100场文化惠民活动;举办“秦都区青少年艺术成果展演”“秦潮好市,遇见梦想家”创业市集、“秦潮好市”国潮音乐PARTY等系列节庆活动联动14场;举办“千人唱红歌 祝福颂祖国”红色歌曲合唱会专场,开展大地欢歌 “和谐邻里 幸福秦都”秦都区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展演秦腔、模特、朗诵、器乐、声乐、广场舞等7场大赛,营造了团结、和谐、欢乐的社区文化氛围。推进文化惠民活动,编写歌曲《振兴的乡村强起来》,打造文化精品项目《咸阳仪仗》《秦风古韵》。开展文化扶贫行动、戏曲进乡村80场,文化馆送文化进基层13场 ,线下观看演出的观众约18000人。
积极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完成5家分馆的挂牌仪式,举办文化站(文化馆分馆)负责人培训班8期、秦都区原创大型秦腔历史剧《刘古愚》展播10期、公共文化服务进社区声乐培训5期。秦都区图书馆接待读者22.21万余人次,实现文献资料借阅3.7万余册次,普通参考咨询2250次,文献咨询91次。新增2个社区分馆,为分馆加工图书5000余册。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208场次,服务读者15.6万人次场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2024秦都区首届社区运动会、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2024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秦都赛区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等各项赛事11场次,2000余名群众参与。组建9支队伍100余人参加咸阳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荣获咸阳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力县”称号、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秦都区体校运动员在各类省、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58枚、银牌46枚、铜牌35枚,在全市青少年体育学校中成绩名列前茅,其中28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52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并向专业运动队和专业院校输送运动员17人。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2024年各级各类医院2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80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3家、卫生院8家、村卫生室129家,门诊部(诊所)368家;公共卫生机构2家,其中疾控中心1家、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家;医院、卫生院床位1254万张。注册执业(助理)医师1512人、注册护士1341人、药师119人、技师(士)168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6人。全区累计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60.79万份,建档率达92%。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23660人;妇女健康促进项目检查3974人,完成率100%;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430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为81%;全面实施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产前筛查率达95.22%;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8.02%;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8.02%;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达98.84%;群众知晓率达99%。严格执行出生证明管理工作和托幼机构儿童体检工作,全年共领证7200份(上年度库存300份),发放7400份;儿童在园体检9220人次,办理教职员工健康证1765份。免费为29000余人办理预防性健康证。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底,全区常住人口63.86万人,城镇化率为96.74 %。出生率4.03‰,死亡率4.63‰,自然增率-0.6‰。
2024年,全区全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8970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1039元,增长4.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328人,全区失业保险参保3.8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6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71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6万人。
办理结婚登记2275对,同比下降34.5%;受理离婚登记申请1440对,同比下降24.4%,离婚登记办结1031对,同比下降12.9%;“跨区域”办理1191对;查阅婚姻登记档案829余份,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社会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全面完成2023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全区应参检社会组织277家,实际参检208家,参检率75%。全区依法登记注册社会组织293个,其中社会团体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68个,2024年新增8个、注销5个、撤销27个,完成全区24家协会全面自查。共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712家,建成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7家,取缔、整改18家非法社会组织,清理整治32家“僵尸型”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265场,服务群众4.2万人次;依托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3场,服务群众8.1万人。参与乡村振兴社会组织共81个,社会组织参与率30%,共开展帮扶项目24个,投入资金8.4万元,受益1520余人。
社会救助保障进一步完善。2024年在册低保对象1268户2228人,较上年同期1127户2058人分别增长了12.5%、8.3%;全年累计发放2714.6万元,较上年2155.6万元增长25.9%。全年累计新增低保对象268户414人,其中138人为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单人保”。在册特困人员101人,增长36.5%,累计发放资金270.9万元,增长47%。临时救助67户148人,发放救助金74.94万元。全年通过“一事一议”救助12户42人,发放救助金48.01万元。
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工作有序运行。2024年销售福利彩票约3345万元,增长59.9%。全年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87人,其中福彩公益金资助大学新生8人、爱心企业资助大学新生19人、资助在校生60人,累计发放资助金39.48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困境儿童补助资金59.34万元,为全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补贴4029.63万元,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共办理优待证9000余人次,开展“帮老扶弱”上门服务总计2822次,电话回访2260余次 ,接待来访老人20余次。全年为4292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两补”479.48万元。
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投资1.67亿元建设区级老年养护院;投资7700余万元建成的95家日间照料中心扩大服务圈,实现“15分钟养老圈”目标;7个街办级养老服务中心共设有养老床位560张,为入住长者提供就餐、康复医疗、人文关怀,有效地解决了区域内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吃饭难、就医难的问题,全年累计服务老人3000人次;投入336万元为100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全年北郊寄思园销售墓穴401座,安葬安放骨灰583位(含合葬墓二次安葬),完成销售额585万余元;在北郊寄思园建成树葬区,向辖区群众免费提供不保留骨灰的节地生态葬服务,已安葬8人骨灰、纪念堂免费安放2人骨灰。殡葬救助45人,其中低保户38人,优抚对象7人,发放救助金9万元,纪念堂免费骨灰安放五保户1人。积极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宣传活动,全年补助11人,其中海葬2人,树葬6人,壁葬2人,花坛葬1人,发放节地生态安葬补助金2.8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2024年,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05,同比下降9.4%,改善率在全省关中地区63个县(市、区)排名第10位;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改善率在全省关中地区63个县(市、区)排名第2位;PM10平均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5天,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帮扶34家重点企业升级治污设施,其中11家通过B级或引领型企业资格审核;12家环保绩效最低等级水平企业全部完成升级改造或结构调整;9家重点用车企业全部安装门禁并联网;8家商砼企业更新109台新能源车辆,占比为89%。2024年,累计检查企业1322家次,出动人数3966人次。办理行政案件17起(其中查封案件2起,行政处罚案件15起),罚款83.222万元;承办完成12345及市(区)长信箱、12369群众信访以及上级交办和其他途径投诉共426件(不受理245件),受理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注释: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核算数据。
2、常住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上级统计部门评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