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起步之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基调,加快打造“三大高地”、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着力打造“四地”、加快建设“四区”。全县经济运行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增速位列全市第15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3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50.14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完成50.32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占比为15.5:42.2:42.3,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71.6%和16.6%。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90301人,其中城镇人口70417人,乡村人口119884人。全县常住总人口168113人,其中城镇人口97772人,乡村人口70341人,城镇化率为58.16%。全年出生人口1312人,出生率7.78‰,死亡人口1387人,死亡率8.23‰,人口自然增长率-0.44‰。

二、农业

全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9.86亿元,比上年增3.62%。粮食种植面积17.41万亩,增长3.17%,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4.59万亩,增长4.55%;油料种植面积3.92万亩,增长3.43%;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1.96万亩,增长1.5%;油茶种植面积6.24万亩,增长1.81%;脐橙种植面积2.82万亩,增长0.21%。

全年全县粮食产量6.81万吨,同比增长3.24%,其中谷物6.21万吨,增长5.1%;油料产量0.71万吨,增长3.7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77万吨,增长5.09%;油茶产量0.31万吨,增长32.8%;脐橙产量2.12万吨,增长10.3%。全年全县猪牛羊禽肉产量4.35万吨,比上年下降3.85%。其中,猪肉产量3.98万吨,下降3.63%;禽肉产量0.33万吨,下降4.7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8.1%;重工业增长15.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制造业增长14.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2%。分行业看,全县规上工业28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0.9%;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6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9.7%。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1.12亿元,比同期增长0.3%,实现营业收入109.32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总额8亿元,下降19.7%。营业收入利润率7.3%,比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36亿元,增长10.5%。全年新增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家,年末全县资质内建筑业企业达到19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0.2%;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长31.6%。分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3%,占全部投资的17.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占全部投资的60.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占全部投资的74.8%;工业投资同比下降0.2%,占全部投资的70.4%。全年签约项目54个,总投资176.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稳步实施156个“八大行动”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74.6亿元,20个省大中型、2个省重点项目均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迈可科技、圣恩光学等24个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全年全县房地产销售面积9.8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42万平方米,下降27.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4.1%,占全部投资的3.5%。

五、贸易业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8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4.62亿元,增长18.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5.58亿元,增长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26亿元,增长5.3%。按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26.34亿元,增长8.1%;零售业销售额40.22亿元,增长12.1%;住宿业营业额1.3亿元,增长15.7%;餐饮业营业额10.98亿元,增长13.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6%。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73.8亿元,增长10.1%。其中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亿元项目9个。进出口总额10.6亿元,增长6.8%,出口总额9.5亿元,增长0.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全县完成公路货运量132万吨,公路客运量41.7万人,公路货运周转量24205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945万人公里。全年改扩建县乡道36.3公里,完成村道安防工程建设44.1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收入549.51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快递业务218.85万件,其中进口业务156.62万件。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13万户,比上年减少0.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98万户,增加0.15万户;宽带上网用户达到4.21万户,增加0.05万户。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5317万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2.76亿元,比上年减收2022万元,下降1.6%。分部门看,税务系统征收8.8亿元,比上年减收5920万元,下降6.3%;财政系统征收3.96亿元,比上年增收3898万元,增长10.9%。分级次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1亿元,比上年增收1989万元,增长2.5%;中央级财政收入3.63亿元,比上年减收3467万元,下降8.7%。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23亿元, 比上年增支6.17亿元,增长20.5%。其中,民生支出达到2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6%,增长23.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0.5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

九、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00元,增长5.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2元,增长8.93%。城乡居民收入比2.40:1,比上年缩小0.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178元,增长5.3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87元,增长8.80%。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630人,比上年末增加46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1148人,减少79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6400人,减少5348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746人,增加60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1654人,减少595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022人,增加224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958人,增加2047人。年末全县共有70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66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89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共有882人享受国家抚恤优抚,其中享受定期抚恤金69人,享受定期补助813人。接收退役士兵57人,其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52人、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转业士官)5人。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县职业高中招生424人,在校生1359人,毕业生670人;普通高中招生1492人,在校生4808人,毕业生 1786人;初中招生2381人,在校生7173人,毕业生2551人;小学招生1906人,在校生13300人,毕业生2439人。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32人,随班就读92人,送教上门40人,入学率100%。全年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分别为315、911人,比上一年增加77、253人。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总量达到38家,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全年获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各类市级科技平台6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数量达43个;完成2024年度县本级科技项目申报28项,组织企业申报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个,4个项目立项,申报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9个,申报省级“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1个、市级“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3个。2023年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03件,授权专利290件。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年末国家4A景区累计达到3个,省4A和省3A乡村旅游点5个。天龙山景区冷泉滩、全宝游乐园相继建成运营,精心策划“绝美全南·四季欢歌”等系列主题文旅营销活动,全年旅游人次达到746.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旅游总收入66.4亿元,增长3%,全南文化和旅游动态被央视、新华网等“央媒”报道28次。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5家,其中医院7家,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家,诊所(医务室)55家,村卫生室113家。实际开设床位1427张,较上年增长2.7%。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04人,较上年增长10.2%,其中,执业医师417人、执业助理医师148人、注册护士566人、其他卫技人员373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实施校建项目7个,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面消除,中、高考质量评价均列全市第9,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南第二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在全省组建实体化总医院,初步建成“一体两级三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1.8%,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下降4.5%、13.4%,县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验收。

十二、资源环境

全县全年PM2.5浓度为15微克每立方米,较上年下降6.25%,平均浓度达国家I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100%,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劣V类水断面比例为0,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稳步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水土流失6.6平方公里,青龙山萤石矿入选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大力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除治松材线虫疫木1.6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林4.1万亩,建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63.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