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聚力“八大攻坚”,奋力推动全区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生产需求持续向好,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打赢了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一、经济总量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3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为12.4:38.9:48.7。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8152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86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33公顷,增长0.1%。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玉米播种面积5433公顷,增长0.8%;稻谷播种面积133公顷,下降3.0%;大豆播种面积441公顷,下降0.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53公顷,增长5.0%。其中,油料播种面积为24公顷,增长17.9%;药材种植面积为235公顷,增长28.4%;蔬菜种植面积1478公顷,增长2.1%。
化肥施用量1707吨,比上年增长3.0%。
2024年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总产量 | 吨 | 40609 | -5.4 | 肉类总产量 | 吨 | 18360 | 4.0 |
水稻 | 吨 | 856 | 27.4 | 猪肉 | 吨 | 6664 | 7.1 |
玉米 | 吨 | 36396 | -6.4 | 牛羊肉 | 吨 | 766 | 19.8 |
大豆 | 吨 | 968 | -15.8 | 禽肉 | 吨 | 10906 | 1.1 |
油料 | 吨 | 87 | 39.2 | 牛奶总产量 | 吨 | 4252 | 20.0 |
板栗 | 吨 | 15811 | -15.1 | 禽蛋产量 | 吨 | 4092 | 1.4 |
水果 | 吨 | 33449 | 10.9 | 猪年末存栏 | 头 | 42351 | -20.2 |
蔬菜 | 吨 | 78607 | 7.6 | 牛年末存栏 | 头 | 6529 | -3.6 |
草莓 | 吨 | 3299 | 6.8 | 羊年末存栏 | 只 | 11148 | -2.4 |
三、工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8户,比上年增加了8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4亿元,同比增长11.9%。工业产品销售率9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30.9亿元,负债62.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8.5%,利润总额9.4亿元,实现税金总额2.2亿元。
在全区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7.1%。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3.4%;纺织业实现总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0.4%;采矿业实现总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42.7%;医药业实现总产值0.8亿元,同比增长63.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服装生产1382.6万件,同比增长41.3%;饲料产量120754吨,同比增长23.3%;纸制品产量13473吨,同比增长7.0%;鲜、冷藏肉产量1266.9吨,同比增长15.7%;罐头产量7374吨,同比下降8.5%;水泥产量7.6万吨,同比下降54.4%;电力电缆产量1619千米,同比下降60.7%;耐火材料制品产量6931.22吨,同比下降2.9%。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2.2%。
房地产开发在库项目12个,商品房销售额15373万元,同比下降57.4%。全年房地产开发总施工面积343922平方米,同比下降31%。商品房销售面积26880平方米,同比下降31.8%。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5.6%,房地产完成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31.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2%。三次产业投资构成比为3.9:23.4:72.7。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共有建设项目108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13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12%。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15.4%。
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增长7.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2.6%。
六、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四涨两降两持平”。其中,衣着、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0.8%、0.3%、0.2%、5.6%;食品烟酒、交通和通信类均持平;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均下降0.1%。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分规模看,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7.1亿元,增长20.6%;限额以下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2.6亿元,下降12.4%。
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2830.4万元。其中,出口额66726.5万元,进口额6103.9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0万美元。
七、交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96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15.348公里,各级公路总计219条,其中:国道区划里程4条境内里程73.865公里,县道8条121.09公里,乡道22条128.536公里,村道185条391.857公里。
八、财政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1940万元,比上年增加1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62万元,增长6.1%;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5837万元,下降0.4%;非税收入完成9825万元,增长38.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347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709万元,增长3.5%;教育支出14589万元,增长0.7%;科学技术支出53万元,增长1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580万元,增加6.9%;卫生健康支出8099万元,下降17.3%;节能环保支出766万元,增长157%;农林水支出12489万元,增长1.4%;住房保障支出6547万元,下降29.5%。
九、教育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所。拥有专业教师1013人;在校学生7650人,其中小学4666人,初中1964人,高中10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升高中升学率96.5%,高考升学率100%。
十、文化、卫生
全区5个镇全部建立文化活动站,45个行政村建立文化活动广场和文化活动室,都具备对外开放的功能。目前全区45个村都已建立了农家书屋,16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书屋,平均藏书在2000余册。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51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5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其他机构1个,个体诊所72个。全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25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079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424人,注册护士495人。全区45个村和社区都设有卫生所,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十一、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全年新增就业126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6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91人。公益岗位165人,岗位补贴414.62万元,社保补贴218.59万元。
全区城乡共有低保户2758户,同比减少1.1%,享受低保待遇人数3554人,同比减少2.8%。全区共发放保障金2192万元,同比增加4.1%。其中城市享受低保待遇的有1045户,同比减少3.2%,人数1227人,同比减少5.8%,年累计发放保障金964万元,同比减少3.0%;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1713户,同比增加0.1%,人数2327人,同比减少1.2%;发放保障金1227万元,同比增加9.1%。全年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243万元,救济各类人员3641人次。
全区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制造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一起,死亡一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区总户数62861户,户籍人口158249人,比上年减少2195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78142人,女性人口80107人。按居住性质分,城镇人口71604人,乡村人口86645人。按年龄分,0-17岁人口13083人,18-34岁人口22119人,35-59岁人口65140人,60岁及以上人口57907人。全年出生人口550人,死亡人口1729人,出生率3.5‰,死亡率10.9‰,人口自然增长率-7.5‰。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1.5:100。全区城市化率45.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29元,同比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86元(全市),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80元(全市),同比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03元(全市),同比增长4.3%。
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71.9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12.89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27.56吨,氨氮排放量0.512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1天,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比例为96.1%。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25.4微克/立方米。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局户籍人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