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振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全区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实施振安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区经济向上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积极因素不断积聚,生产供给稳步增长,有效需求不断扩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总量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为17:36: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884元/人。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68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总产值109268万元;林业总产值6812万元;牧业总产值61203万元;渔业总产值166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739万元。

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579.7公顷,比上年下降1.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28.2公顷,比上年下降0.7%。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玉米播种面积5388.9公顷,下降0.1%;稻谷播种面积137.1公顷,下降22.6%;大豆播种面积442.2公顷,增长10.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51.5公顷,下降2.1%。其中,油料播种面积为20.6公顷,下降17.0%;药材种植面积为183.2公顷,增长38.4%;蔬菜种植面积1712.2公顷,增长2.8%。

化肥施用量1657.7吨,比上年下降2.0%。

 

2023年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42928 3.7 肉类总产量 17654 3.0
水稻 672 -25.9 猪肉 6221 10.4
玉米 38901 4.8 牛羊肉 639 26.4
大豆 1148 35.4 禽肉 10787 -1.8
油料 63 -25.1 牛奶总产量 3544 -2.0
板栗 18617 45.5 禽蛋产量 4035 9.3
水果 30151 25.3 猪年末存栏 53049 -5.0
蔬菜 73053 0.1 牛年末存栏 6776 -1.5
草莓 3088 16.7 羊年末存栏 11425 -0.4

 

三、工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户,比上年增加3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14.5%。工业产品销售率9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26.5亿元,负债60.4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3.9%,高于去年14.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5亿元,实现税金总额1.6亿元。

全区涉及的7个行业大类中,共有4个保持增长,增长面为57.1%。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9.8%,总量居全区首位;电力、热力、燃气供应业产值同比增长16.0%,总量居全区第二位;纺织业产值同比下降10.5%,总量居全区第三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服装生产879.6万件,下降6.6%;纸制品产量12596吨,增长10.2%;鲜、冷藏肉产量1095吨,下降54.8%;罐头产量8056吨,增长72.5%;水泥产量16.6万吨,下降24.9%;电力电缆产量4115.7千米,下降13.5%;耐火材料制品产量7135吨,增长9.7%。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2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全区房地产开发在库项目12个,商品房销售额36086万元,比上年下降16.5%。全年房地产开发总施工面积498303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商品房销售面积39398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8.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

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18.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9.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6%,在工业投资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5%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8%。三次产业投资构成比为5:33:62。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共有建设项目97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15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15.5%。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17.7%。

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下降19.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6.8%。

六、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1%。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烟酒类下降0.5%;衣着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1%;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7%。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分规模看,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5.84亿元,增长14.6%;限额以下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3.04亿元,下降2.9%。

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9240.2万元。其中,出口额53843万元,进口额5397.2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04.3万美元。

七、交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75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20.882公里,其中:国道区划里程4条境内里程73.865公里,县道8条121.09公里,乡道22条128.536公里,村道186条397.391公里。

八、财政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66701万元,比上年增加29.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47万元,增加17.3%;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5965万元,增加

28%;非税收入完成7082万元,下降17.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011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216万元,下降1.4%;教育支出14485万元,增长1.8%;科学技术支出47万元,增长1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475万元,增加23.7%;卫生健康支出9791万元,下降1.4%;节能环保支出298万元,增加484.3%;农林水支出12321万元,增加14.7%;住房保障支出9291万元,下降9.7%。

九、教育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所。拥有专业教师923人;在校学生8789人,其中小学4926人,初中2772人,高中109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初中升高中升学率96.5%,高考升学率100%。

 

十、文化、卫生

全区5个镇全部建立文化活动站,45个行政村建立文化活动广场和文化活动室,都具备对外开放的功能。目前全区45个村都已建立了农家书屋,16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书屋,平均藏书在2000余册。截至2023年末,区图书馆藏书78600余册。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49个,其中,医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5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个体诊所63个。全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18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049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422人,注册护士495人。全区45个村和社区都设有卫生所,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十一、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全年新增就业119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3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09人。公益岗位208人,岗位补贴503.25万元,社保补贴261.1万元。

全区城乡共有低保户2789户,比上年减少0.1%,享受低保待遇人数3654人,比上年减少2.4%。全区共发放保障金2102万元,比上年增加3%。其中城市享受低保待遇的有1078户,减少4.1%,人数1298人,减少6.2%,年累计发放保障金986万元,减少0.7%;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1711户,增加2.5%,人数2356人,减少0.1%;发放保障金1115万元,增加6.6%。全年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255万元,救济各类人员3851人次。

全区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制造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一起,死亡一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区总户数63134户,户籍人口160444人,比上年减少2350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79322人,女性人口81122人。按居住性质分,城镇人口72690人,乡村人口87754人。按年龄分,0-17岁人口13979人,18-34岁人口23774人,35-59岁人口67410人,60岁及以上人口55281人。全年出生人口577人,死亡人口2228人,出生率3.6‰,死亡率13.9‰,人口自然增长率-10.3‰。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94.9:100。全区城市化率45.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92元,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52元(全市),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0元(全市),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36元(全市),增长12.2%。
全区废水排放总量87.47万吨,工业源直接排放废水排放量83.2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53.6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17.88吨,氨氮排放量0.57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比例为94.2%。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26.3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46微克/立方米。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局户籍人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