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两个三年行动”为抓手,稳生产、扩需求,全县经济运行总体良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指标符合预期。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96731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244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85112万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56962万元,增长2.2%。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6:19.1:47.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增长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1%、23.6%、32.3%。
人口:据2024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47752人,比上年末减少3288人。男女性别比为103.24(女性为10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05%,比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176648人,比重50.79%,女性171104人,比重49.21%;城镇人口128825人,比重37.04%,乡村人口218927人,比重62.96%。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1%,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通信价格上涨1.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持平,医疗保健价格持平,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0.6%,鲜果上涨2.1%,畜肉价格下降1.5%,鲜菜下降3.5%,蛋下降7.5%,水产品下降5.7%。
二、农 业
农业产值:初步测算,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117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492974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4184万元,下降6.3%;牧业产值84227万元,增长6.6%;渔业产值5076万元,增长1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260万元,增长2.7%。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75716亩,比上年增长0.5%。粮食种植面积621701亩,下降0.3%。其中,夏粮251841亩,增长0.7%;秋粮369860亩,下降0.9%(玉米334693亩,下降1%);油料种植面积18804亩,增长6.8%;蔬菜种植面积45906亩,下降0.1%;果园面积420990亩,下降1.9%,其中,苹果园面积306008亩,下降3.6%。
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01022吨,比上年增加1991吨,增长1%。其中,小麦67430吨,减少741吨,下降1.1%;秋粮133592吨,增加2732吨,增长2.1%。
水产品产量:全年产量3512吨,产值5076万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490万元,增长1.7%。其中,制造业增加值80703万元,同比增长1.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6.7%。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1635万元,同比增长1.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7979万元,同比增长13%;私人控股企业75511万元,增长0.6%;分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37513万元,增长2%;小型企业45977万元,增长1.5%。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从行业分类看,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8115万元,增长2.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9021万元,下降3.8%;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0881万元,增长2.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3357万元,下降0.9%;应交增值税11289万元,下降7.9%;实现利润总额12016万元,下降6%。
建筑业:2024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5个,其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13个,完成总产值162362万元,相比上年下降7.2%。
四、服务业
服务业增加值: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45696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8054万元,下降1.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2258万元,下降2.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194万元,下降1.9%;金融业50221万元,增长11.7%;房地产业增加值38772万元,增长1.8%;其他服务业243326万元,增长2.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67.77%,利润下降375.8万元。
交通运输: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84.2公里,按性质分,国道23.659公里,省道69.389公里;按等级分,一级公路59.303公里,二级公路33.745公里;按铺装路面分,有路面里程93.048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50.3万吨,比上年增长10.5%;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1876.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公路旅客运输量162.9万人,比上年增长398.9%;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1148.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7.6%。
邮电: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6489.77万元,增长4.52%;邮政业务总收入1595万元,增长10.66%。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9497件,包裹业务128.12万件,快递业务量109.76万件。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6.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1.1万户,移动电话35.8万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4.2万户,增长1.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共146个,完成451443万元,增长7.1%。其中:项目投资391610万元,下降1%;房地产开发投资59833万元,增长129.3%。在完成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0474万元,下降3.3%;第二产业投资138972万元,增长7.8%;第三产业投资221997万元,增长11.4%。
房地产开发: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5983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3%。其中,住宅投资54644万元,增长121.5%;办公楼投资373万元,增长81.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67万元,增长1796.1;其他用房投资3849万元,增长229.3%。商品房销售面积85507平方米,下降2.5%。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639.8万元,增长0.6%。按规模统计,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7620.1万元,增长-17.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3.3%,比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77019.7万元,增长9.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6222.5万元,增长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8417.3万元,增长1.1%。在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额完成399720.7万元,增长0.6%;餐饮收入完成34919.1万元,增长1.3%。
进出口贸易:全年全县货物进出口总额5826万元,比上年减少2.76%。
科学技术:全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增长12.5%,年末累计高新技术企业共23家,增长21.1%,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项,增长100%,技术合同总成交额5500万元,减少73.2%。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399万元,下降10.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541万元,下降10.5%;非税收入完成7858万元,下降10.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498万元,下降3.1%。
八、教育和气象
教育:全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774人,在校生5174人,毕业生1967人。职业高中招生220人,在校生676人,毕业生169人。技工学校招生126人,在校生402人,毕业生121人。普通初中招生3164人,在校生9563人,毕业生2509人。普通小学招生2298人,在校生17557人,毕业生3458人。特殊教育招生16人,在校生103人,毕业生20人。学前教育招生1652人,在校生6341人,毕业生2785人。
全县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防雹、增雨受益覆盖面积1080.5平方公里,增雨量0.25亿立方米。全年平均气温15.2℃,平均年降水量546毫米,平均总日照时数2208.5小时。
九、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文化: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7.4万册。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4处,市级7处。博物馆1个。拥有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0.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80万人次,增长50%。全年国内旅游收入6.3亿元,增长40%。
卫生: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8个。其中医院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403人,其中医院1208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1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4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104张,其中医院96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90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0张。
十、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0元,同比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54元,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1元,增长5.7%。
社会保障: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2896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68675人,参加失业保险21578人,参加工伤保险33864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7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32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4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2%。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966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38846人。
社会服务: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6个,床位1612张。年末共有114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市低保资金72.488万元;3739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379.5096万元;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人数735人;农村临时救助49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能源
资源: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34371.67公顷。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3.33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7.9公顷,房地产用地0公顷,商业服务用地0公顷,基础设施等其它用地25.43公顷。
全年全县总用水量9815.9299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6.4%,其中,生活用水104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05.7409万立方米,农业用水8667.189万立方米。
林业:年末全县拥有森林面积3533公顷。
环境:黄河、汾河流域万荣段共监测2个断面。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280天。
年末全县公园面积96.6公顷。绿地面积466.59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56%。
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4%;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6%。
能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855.05吨标准煤,增长5.18%;天然气903.03万立方米,下降-10.64%;电7486.91万千瓦时,增长17.81%。
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113375万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8578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7.57%;第二产业用电33389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29.45%,其中,工业用电32065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28.28%;第三产业用电37461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33.04%;城乡居民用电33947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29.94%。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6.农业粮食与畜牧数据均采用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数据。
7.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部分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县水利局;公路建设、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县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联通、电信和移动;城乡建设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对外经济、科技数据数据来自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旅游、文物、文化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气象数据来自县气象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社会服务、低保和特困供养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耕地、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环境数据来自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万荣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