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万 荣 县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万荣县统计局

2023年4月1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全县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07495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383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37180万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495395万元,增长7.8%。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8:22.1:46.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增长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9%、-3.2%、63.3%。

人口:据2022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54151人,比上年末减少2898人。男女性别比为103.53(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1767人,出生率为4.97‰;死亡人口4519人,死亡率为12.71‰;自然增长率为-7.7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3.16%,比上年提高0.74个百分点。

就业: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5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479人,城镇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85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12人。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2.4%,衣着下降3%,居住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7%,交通通信上涨12.1%,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5%,医疗保健上涨5.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4%。

二、农  业

农业产值:初步测算,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88134.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486212.56万元,增长6.86%;林业产值6604万元,下降9.36%;牧业产值66334.1万元,增长6.96%;渔业产值5558.51万元,增长29.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425.00万元,增长4.29%。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08200.4亩,比上年增长2.91%。粮食种植面积552023.78亩,增长0.6%。其中,夏粮180553.44亩,增长3.88%;秋粮371470.34亩,下降0.85%(玉米330863.14亩,增长2.03%);棉花种植面积2055.30亩,下降25.9%;油料种植面积17550.70亩,下降15.9%;蔬菜种植面积46593.42亩,增长6.4%;果园面积440305.20亩,下降2%,其中,苹果园面积331023.50亩,下降1.5%。

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78844.19吨,比上年增长14086.67吨,增长8.55%。其中,小麦49697.02吨,增产2342.94吨,增长4.95%;秋粮129147.17吨,增产11743.74吨,增长10%。

水产品产量:全年水产品2818吨,增长35.7%。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4.9%。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4.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7.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6.4%;股份制企业增长1.1%;分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增长41.7%;小型企业下降18.2%。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从行业分类看,饮料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3.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8.3%;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7166万元,增长5.1%;应交增值税9886万元,增长11.4%;实现利润12102万元,下降15%。

建筑业:2022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4个,其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13个,完成总产值179064万元,相比上年增长0.1%。

四、服务业

服务业增加值: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49539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7640万元,下降4.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8837万元,增长1.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72万元,增长5.4%;金融业48288万元,增长4.8%;房地产业增加值50907万元,增长1.2%;其他服务业244100万元,增长15.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9%,利润下降120.9%。

交通运输: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84.2公里,其中,国道23.7公里,省道69.4公里,县道269.2公里,乡、村道及专用道749.2公里;高速公路72.7公里。全县公路密度1.1公里/平方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20.38万吨,比上年下降40.54%;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6185.4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8.33%;公路旅客运输量10.69万人,比上年下降78.05%;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2996.4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1.19%。

民用车辆:全年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35159辆,其中,载客汽车31127辆,载货汽车1032辆,摩托车3000辆。

邮电: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4470.31万元,下降7.02%;邮政业务总收入1113.51万元,下降10.2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087件,包裹业务58.9万件,快递业务量64.4万件。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7.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1.2万户,移动电话36.3万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3.02万户,增长12.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共136个,完成406068万元,增长0.3%。其中:项目投资376174万元,下降0.7%;房地产开发投资29894万元,增长14.9%。在完成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3133万元,下降34.2%;第二产业投资97621万元,下降29.7%;第三产业投资245314万元,增长44.2%。

房地产开发: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9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住宅投资28698万元,增长46.9%;办公楼投资98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4万元,下降69.7%;其他用房投资1004万元,下降83.7%。商品房销售面积105074平方米,增长5.5%。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080万元,下降1.9%。按规模统计,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4002万元,增长0.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7.7%,比上年增长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3078万元,下降2.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7609.6万元,下降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470.4万元,下降2.9%。在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额完成384923.9万元,下降1.9%;餐饮收入完成32156.1万元,下降2.6%。

进出口贸易:全年全县货物进出口总额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64%。

科学技术:全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增长16.7%,年末累计高新技术企业共19家,增长12%。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3101万元,下降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666万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227万元,下降3.99%;非税收入完成8439万元,增长40.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303万元,增长31.2%。

金融: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4828万元,比年初增长14.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81940万元,比年初增长11.9%。

八、教育和气象

教育:全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844人,在校生5716人,毕业生2094人。职业高中招生184人,在校生498人,毕业生256人。技工学校招生126人,在校生421人,毕业生283人。普通初中招生3210人,在校生8611人,毕业生3204人。普通小学招生2873人,在校生19607人,毕业生3457人。特殊教育招生30人,在校生139人,毕业生24人。学前教育招生2779人,在校生8925人,毕业生3444人。

全县有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1个。防雹、增雨受益覆盖面积1080.5平方公里,增雨量0.25亿立方米。全年平均气温14.4℃,平均年降水量624.5毫米,平均总日照时数2216小时。

九、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文化: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8万册。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4处,市级7处。拥有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0.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25%。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85.7万人次,下降32.77%。全年国内旅游收入13.86亿元,下降32.78%。

卫生: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6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64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2人,注册护士615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286张,其中医院115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81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0张。

十、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3元,同比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79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1元,增长8%。

社会保障: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0824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8147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922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63384人,参加失业保险20608人,参加工伤保险32373人。

社会服务: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8个,床位1525张。其中,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机构17个,床位1325张。年末共有137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市低保资金93.98万元;4720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419.56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能源

资源: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34371.7公顷。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00.53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27.42公顷,房地产用地13.91公顷,商业服务用地4.14公顷,基础设施等其它用地255.06公顷。

全年全县总用水量12023.1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2%,其中,生活用水836.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88.3万立方米,农业用水10886.5万立方米。

林业:年末全县拥有森林面积3533公顷(包含四旁树及农田林网折算面积)。

环境:黄河、汾河流域万荣段共监测2个断面。

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233天。

年末全县公园面积95.7公顷。绿地面积435.85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

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3%(新城区);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6%。

能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9817.45吨标准煤,下降12.18%;天然气989.09万立方米,增长4.7%;电6579.93万千瓦时,增长24.8%。全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94718万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6658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6.17%;第二产业用电26704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28.19%,其中,工业用电25839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27.28%;第三产业用电32589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34.41%;城乡居民用电28767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30.37%。

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6.国家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改革,地区生产总值为含研发支出数据。

7.2017年国家统计局确定山西为投资统计改革试点省份,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方法由原来的以形象进度法为主改为以财务支出法为主,并以同样的方法对同期基数进行统计,实现投资增速的同口径比较。

8.农业粮食与畜牧数据均采用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数据。

9.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部分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0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林业、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县林业局;水产品产量、水资源数据来自县水利局;公路建设、公路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县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联通、电信和移动;城乡建设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旅游、文物、文化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气象数据来自县气象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社会服务、低保和特困供养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耕地、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环境数据来自运城市生态环境万荣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