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喜迎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大庆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压奋进、担当破难,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的发展答卷。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122.6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5.3%。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34.0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24.73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完成63.83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为27.8:20.2:52.0。
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5203户,比上年增长2.4%,其中企业3460户,比上年增加25户;个体工商户20984户,比上年增加577户;专业合作社759户,比上年减少2户。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
全年粮食产量9.60万吨,增长0.4%。茶叶产量3.03万吨,增长3.5%。蔬菜产量32.35万吨,增长0.7%。马铃薯产量3.46万吨,增长4.3%。玉米产量5.12万吨,下降1.9%。油料产量0.53万吨,增长1.8%。中草药材产量5.52万吨,增长3.0%。
当年生猪出栏32.92万头,比上年减少1.27万头;肉牛出栏0.21万头,比上年减少0.02万头;山羊出栏10.47万只,比上年减少1.35万只;家禽出笼46.22万只,比上年减少4.95万只。肉类总产量2.82万吨,比上年下降5.0%;禽蛋产量0.34万吨,比上年增长0.06万吨;蜂蜜产量470吨,比上年增长6.4%。
三、工业和能源
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7.65亿元,增长6.3%;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3%;实现销售总产值64.34亿元,产销率达到95%。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锂离子电池2897.6万只、精制茶22213吨、水泥37.01万吨、商品混凝土23.23万立方米、电力电缆15.24万千米、石灰4.91万吨、食品添加剂1567吨、饲料添加剂2048吨、塑料制品4748吨、鲜冷藏肉1321吨、熟肉制品1567吨、钢丝7372吨、铜材11747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53万吨标准煤,增长19.6%;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7.21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消费量4.23万吨、天然气消费量502.73万立方米、电力消费量17111.55万千瓦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房地产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75.39亿元,下降13.4%。民间投资占比20.8%,产业投资占比18.0%,工业技改投资占比5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3亿元,下降46.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90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5.06亿元,下降15.5%。全年施工项目12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新开工项目55个。
年末全县共有资质建筑企业17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7亿元,增长5.4%。
全县房地产企业完成商品房开发投资0.42亿元,比上年下降33.3%。商品房销售面积1.67万平方米。
五、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亿元,增长5.3%。从规模看,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零售额达到11.27亿元、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零售额达到38.04亿元。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06亿元,增长0.1%。其中,出口2.48亿元,下降0.7%。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5个,协议投资额246.22亿元。实现利用外资102.7万美元。
六、财政和金融
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7.90亿元,增长9.4%。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8亿元,增长10.1%;税收收入3.93亿元,增长12.8%。地方财政总支出39.52亿元,增长12.9%。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87亿元,增长1.6%。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9.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68亿元,增长9.4%。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70.35亿元,比年初增加20.18亿元,增长13.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年末公路总通车里程达到6238公里(包括不在册等外公路),增长0.1%。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达到100%。桥梁年底到达216座、8201米。公路隧道年底到达17道、8629米。截止年末,跨县市、县内农村客运运营车辆69辆,公共汽车运营车辆27辆,出租汽车运营车辆85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7.9标台。全年完成货运量116.4万吨,货运周转量17385万吨/公里,较上年增长4.8%;客运量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916万人次/公里,较上年增长59.0%。民用车辆拥有量7.91万辆,较上年增加0.36万辆,其中:汽车3.86万辆,摩托车4.05万辆。
邮电: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8万件,特快专递业务59.8万件,报纸累计订阅235.8万份,杂志累计订阅34.2万份。全县互联网固定宽带用户达到8.77万户,比上年增长0.3万户,移动宽带用户22.1万人,较上年增加4.23万人。
旅游:全县共有旅行社门市部4个,星级农家乐8个,星级饭店4个,已开发的旅游景点3处。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35.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6.1%。
八、文化、体育、教育、卫生
文化: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4个(含分馆13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文物管理所1个,博物馆1个,歌舞剧团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25.08万册。歌舞剧团全年演出237场次,观众21万人次。
体育:全县现有体育场馆7个,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冰火之旅”宜昌市第二届大众冰雪季“昭君旅游杯”滑雪公开赛等活动。全年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体育赛事10次,获得金牌4块、银牌8块、铜牌6块。开展县级全民健身活动14次,群众性体育活动参加人数2.4万人次。
教育:全县共有教育机构46个,与上年持平,其中:幼儿园20所、教学点2个、小学6所、特校1所、一贯制学校4所、初中4所、职业中学1所、高中2所、其他类6个。幼儿园专任教师178人,在园幼儿1996人。中小学专任教师1042人,在校学生11952人。高中专任教师131人,在校学生数322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高中入学率99.1%。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13.3年。
卫生: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36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及卫生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村医务室123个,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1040张,较上年减少30张。卫生机构人员数11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91人、执业(助理)医师492人、注册护师、护士578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9.15%。全年预防接种11346针次。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7.19万户,户籍总人口为18.82万人,较上年减少2181人,其中,城镇人口3.86万人、乡村人口14.96万人;男性人口9.83万人,女性人口8.9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75人,死亡人口2406人(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口径);年末常住人口16.18万,城镇化率42.98%(统计部门数据)。人口自然净增率-4.03‰。平均预期寿命81.13岁。
全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1.7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1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4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11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的12.0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9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6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2983人。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00元,增长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1元,增长6.0%。全年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918人,农村特困集中供养288人,农村特困分散供养791人,临时救助1124人,全年共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补助资金5905万元。全县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个,床位数1687张,其中: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数522张,在院人数427人。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常用耕地面积28.5万亩,林地面积295.6万亩,森林蓄积量160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34%。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20.4万亩。
全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183.6毫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9天,优良比例达到有效监测天数的98.6%。天池河、渔洋河水断面水质均达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
截止年末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866起、死亡10人;未发生工矿商贸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火灾事故59起,未发生人员死亡。
注:1.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项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因年度数据核实、数据修订等原因,存在本年公报数据与上年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指标为上年数据,待修订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