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回族自治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门源县统计局

(2025年4月7日)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州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砥砺奋进、迎难而上,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落细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州统计局初步核定,全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34亿元,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4.5%,拉动GDP增速增长1.5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21.9%;第二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34.9%,拉动GDP增速增长3.5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51.7%;第三产业增加值25.94亿元、同比增长3.2%,拉动GDP增速增长1.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26.4%。

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23年的32.9:10.8:56.3调整为27.1:13:59.9,第一产业下调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3.6个百分点。

 

二、人口和就业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48763户,户籍总人口161748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5155人,农牧业户籍人口126593人;女性79251人,占总人口的49%,男女性别比104.1:10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1.73%,人口出生率为7.59‰,人口死亡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9‰。全县共有26个民族,其中:回族798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35%,汉族5473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84%,藏族16584人,土族6986人,蒙古族3373人,其它民族239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6.16%。

全年门源县户籍人口及构成

指标名称

人口数(人)

比重(%)

户籍人口 161748

100

  #城镇 35155

21.7

    乡村

126593

78.3

  #男性

82497

51

    女性

79251

49

  #0-16岁

33226

20.6

    17-34岁

42761

26.4

    35-59岁

62343

38.5

    60岁及以上

23418

14.5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74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34%的较低水平;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2551人(次)。

三、种植业和畜牧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5.4%;林业产值0.2亿元,同比下降30.2%;牧业产值8.94亿元,同比增长4.6%;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49亿元,同比增长5.4%。农业、林业、牧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46%、1.1%、50.1%、2.8%。

经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核定数据显示,全年我县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29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0.57万亩,同比下降2.2%;实现粮食总产量5.46万吨,同比增长1.2%;综合亩产208公斤,同比增长3.6%。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4.65万亩,下降1.9%。其中:油料作物完成播种面积28.71万亩、同比下降2.2%,实现油料总产量3.09万吨、同比增长1.9%,亩产107.8公斤、同比增长4.4%;蔬菜完成播种面积0.84万亩、同比下降12.1%,实现产量1.07万吨、同比下降5.1%;食用菌实现产量274吨、同比下降58.1%;野生冬虫夏草采集4775公斤,较上年增加200公斤,同比增长4.37%。

经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调查核定数据显示,全年我县主要畜禽牛羊存栏87.72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14.11万头只,同比增长19.2%;牛出栏7.11万头,较上年同期增加0.36万头,同比增长5.4%,羊出栏33.26万只,较上年同期减少1.46万只,同比下降4.2%。全县肉类总产量14428吨,比上年增加312吨,同比增长2.2%。其中:牛肉产量8147吨、较上年增加447吨,同比增长5.8%;羊肉产量5902吨,较上年减少68吨,同比下降1.1%;猪肉产量354吨,较上年减少77.2吨,同比下降17.9%;禽肉产量25吨,较上年增加10.3吨,同比增长69.7%;牛奶产量4838吨,减少583吨,下降10.8%。

全年地区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吨) 与上年同比

增长(%)

2024年

2023年

1、粮食作物

54604

53953.3

      1.2

小麦

3964

5461.2

-27.41

青稞

46480

45299.61

2.61

  马铃薯

3657

2810.76

30.1

其他

503

381.73

31.77

2、油料作物

30937

30369

1.87

  3、肉类总产量

14428.3

14116.5

2.21

猪肉

353.7

430.9

-17.91

牛肉

8147

7700.4

5.8

羊肉

5902.4

5970.3

-1.14

其他

25.1

14.9

69.67

4、牛奶产量

4838.42

5421.28

-10.75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15.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9%。

分产品产量看:5成主要产品产量呈增长趋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的有6种,商品砼产量同比增长98.3%、青稞面产量同比增长4.9%、挂面产量同比增长37.8%、发电量同比增长29.8%、植物油产量同比增长28.8%、土砂石开采产量同比增长26.6%;下降的有6种,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方便面产量同比下降78.2%、有机肥产量同比下降10.4%、黄金产量同比下降10%、麻渣产量同比下降31.8%、饲料产量同比下降44%。

分行业看三大门类呈现“两增一降”态势。采掘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4.9%,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1%,影响规上工业下降3.1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供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9个百分点。

2023-全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同比增长(%)

2023年

2024年

原煤

万吨

38.63

38.25

-0.1

发电量

万度

106573

146373

37.3

商品砼

万方

7.86

15.59

98.3

有机肥料

11518

10325

-10.4

饲料

8619

4824

-44

金矿含金量

千克

389.01

350.26

-10

方便面

29.21

6.38

-78.2

年末全县共有7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94.2%,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拉动GDP增速增长3.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47.3%;拉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增长31.9个百分点,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91.5%。

五、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94亿元,同比增长3.2%,对GDP的贡献率从2023年的86.8%下降至26.4%,回落60.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2%,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2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增加值增长13.4%、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9个百分点;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下降1.8%和1.2%,影响服务业增加值下降0.2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增速较缓,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和5.8%,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49.4万吨,同比增长63.8%;旅客运输量203.2万人次,同比下降14.9%;货物周转量33462.8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倍,旅客周转量5449.9万人公里,同比下降23.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7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8%、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为26.5%。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房地产项目在库共98项(续建34项,新建64项)。

按投资类型分:项目投资完成11.13亿元、同比增长4.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4亿元、同比下降5.5%,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8.8%,销售额同比下降37.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完成10.12亿元,同比下降4.2%;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完成0.18亿元,同比增长4.9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完成0.06亿元,同比净增;私营个体投资完成3.77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他投资投资完成0.14亿元,同比净增。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54亿元,同比下降6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5亿元,同比增长5.9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38亿元,同比下降4.3%。投资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11.27亿元,同比下降10.2%;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6.2倍;其他费用投资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8%。

 

七、国内贸易

2024年我县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44亿元,同比增长2.4%,比三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

分经营地看:城镇累计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0.61亿元,同比增长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个百分点;乡村累计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83亿元,同比增长0.4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餐饮住宿业累计完成零售额为0.85亿元,同比增长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零售总额达到14.59亿元,同比增长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2.33亿元,同比下降57.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1%。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3.11亿元,同比增长3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9%。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4元,同比增长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36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4元、同比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为2.35:1,比上年缩小0.05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556元,同比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406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59元,同比下降1.3%。

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365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际参保6112人(其中在职3868人,退休2244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8745人;工伤保险实际参保13053人;失业保险实际参保人数7194人。全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3193人(其中城乡居民133358人,职工9835人),生育保险完成5529人。全年末,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4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116人。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完成29119万元,同比增长18.66%,增收458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852万元,同比增长4.96%,增收112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207万元,同比增长1.87倍,增收339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0万元。

全县地方总支出完成327919万元,同比下降9.87%,减支3591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16149万元,同比下降8.55%,减支2956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575万元,同比下降6.4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完成8177万元。

民生支出完成25608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68亿元,同比下降2.6%;各项贷款余额39.8亿元,同比增长9.8%;金融存贷比由上年的59.2%调整为66.7%。

十、教育事业

全县年末共有学校92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3所。全年招生人数6944人,其中:普通小学招生1879人;普通中学招生3901人(高中招生1175人,初中招生2169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557人);幼儿园招收幼儿1161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人。全年在校学生28265人,其中:普通小学在校生12442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1298人(高中在校生3479人,初中在校生6232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1587人);幼儿园在园(班)幼儿443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5人。全年毕业生7367人,其中:普通小学毕业生2155人;普通中学毕业生3324人(高中毕业生1209人,初中毕业生1977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138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7人;幼儿园毕业1881人。

教育经费总支出50173万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7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5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95%。

十一、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全县年末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1个。藏书4.35万册;电视台1座;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45006卷,其中:国家重点档案5101卷;馆藏资料19127册。

全县现已对外开放景区景点11个,其中:4A级2个,3A级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全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次296.26万人次,同比增长47.85%,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20.29%;人均消费413.04元。

年末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3个,其中:医院3个(公立医院2个,私立医院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17人,执业(助理)医师369人,乡村医生163人;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5个,全县村级卫生室144个;医院病床使用率78.86%。全年共拨付卫生经费16431.91万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738.79万元。

十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全年年降水量619.6毫米;用水总量5092.576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993.611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22.1229万立方米,生活用水478.6163万立方米,生态用水31.6482万立方米,畜牧用水566.5775万立方米。

县境内有自然保护区面积 53.09万公顷。国家级公益林管护面积23.35万公顷,天然林保护面积23.12万公顷。完成国土绿化面积4553亩。

十三、应急管理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5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4起死亡3人,建筑行业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专业技术服务行业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户籍人口数来自县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登记失业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收支、畜牧业数据及种植业中部分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公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业数据来自县邮政局和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海北藏族自治州分行门源营业管理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旅游数据、博物馆、文物管理所、体育及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环境保护等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和草原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