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增长,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和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一、综合
经州统计局初步核定,202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1亿元、同比增长4.6%,拉动GDP增速增长1.5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50.1%;第二产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下降9.5%,影响GDP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36.9%;第三产业增加值21.91亿元、同比增长5%,拉动GDP增速增长2.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86.8%。
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22年的32.8:13.2:54调整为32.9:10.8:56.3,第一产业保持相对平稳的结构,第二产业下调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3个百分点。
二、人口和就业
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48098户,户籍总人口161924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5599人,农牧业户籍人口126325人;女性79273人,占总人口的48.96%,男女性别比104.3:100。人口出生率为8.69‰,人口死亡率为8.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74‰。全县共有26个民族,其中:回族7956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14%,汉族551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04%,藏族16628人,土族6983人,蒙古族3376人,其它民族249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6%。
2023年末,全县城镇新增就业90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02%的较低水平;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256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6613人(次),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5871人(次),就地就近输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078人(次)。
2023年门源县户籍人口及构成 |
||
指标名称 |
人口数(人) |
比重(%) |
户籍人口 |
161924 |
100 |
#城镇 |
35599 |
22 |
乡村 |
126325 |
78 |
#男性 |
82651 |
51 |
女性 |
79273 |
49 |
#0-17岁 |
33953 |
21 |
18-34岁 |
44109 |
27 |
35-59岁 |
62121 |
38 |
60岁及以上 |
21741 |
14 |
三、种植业和畜牧业
202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8.81亿元,同比增长9.4%;林业产值0.28亿元,同比下降30.9%;牧业产值9.88亿元,同比增长2.5%;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47亿元,同比增长5.4%。农业、林业、牧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45.3%、1.5%、50.8%、2.4%。
经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核定数据显示,全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26.86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0.34万亩,同比增长1.3%;实现粮食总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4.7%;综合亩产200.83公斤,同比增长3.34%。
全年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5.3万亩,增长8.1%。其中:油料作物完成播种面积29.36万亩,同比增长4.6%;实现油料总产量3.04万吨,同比增长9.5%;亩产103.4公斤,同比增长4.59%。蔬菜完成播种面积0.96万亩,同比增长33%;实现产量1.13万吨,同比增长54.79%(食用菌实现产量654吨,同比增长1.13倍)。
经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调查核定数据显示,2023年我县主要畜禽牛羊存栏73.6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减少12.3万头只,同比下降14.4%;牛出栏6.75万头,较上年同期减少2.05万头,同比下降23.3%,羊出栏34.72万只,较上年同期增加6.8万只,同比增长24.3%。
全县肉类总产量14116吨,比上年减少1416吨,同比下降9.1%。其中:牛肉产量7700吨,较上年减少1858吨,同比下降19.4%;羊肉产量5970吨,较上年增加488.5吨,同比增长8.9%;猪肉产量431吨,较上年下降48吨,同比下降10%;禽肉产量15吨,较上年增加2.3吨,同比增长16.5%。牛奶产量5421吨,减少2275吨,同比下降29.6%。
2023年地区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 | 产量(吨) | 与上年同比
增长(%) |
|
2022年 |
2023年 |
||
1、粮食作物 |
51539 |
53953.3 |
4.68 |
小麦 |
5599 |
5461.2 |
-2.46 |
青稞 |
43073 |
45299.61 |
5.17 |
马铃薯 |
2660 |
2810.76 |
5.67 |
其他 |
207 |
381.73 |
84.41 |
2、油料作物 |
27743 |
30369 |
9.46 |
3、肉类总产量 |
15532.68 |
14116.5 |
-9.12 |
猪肉 |
479 |
430.9 |
-10.04 |
牛肉 |
9559 |
7700.4 |
-19.44 |
羊肉 |
5482 |
5970.3 |
8.91 |
其他 |
12.68 |
14.9 |
17.51 |
4、牛奶产量 |
7696 |
5421.28 |
-29.56 |
四、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2%;其中:我县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2.4%,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3.8个百分点。
分产品产量看:近6成主要产品产量呈增长趋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的7种:原煤产量同比增长76.2%、植物油产量同比增长40.4%、有机肥产量同比增长3.1%、商品砼产量同比增长5.8%,今年新增麻渣、挂面、青稞面三种产品绝对增长;下降的5种:黄金产量同比下降17.7%、饲料产量同比下降9.8%、发电量同比下降24.3%、方便面产量同比下降87.1%、砂石料产量同比下降93.7%。
2022-2023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同比增长(%) | |
2022年 | 2023年 | |||
原煤 | 万吨 | 21.92 | 38.63 | 76.2 |
发电量 | 万度 | 140770 | 106573 | -24.3 |
商品砼 | 万方 | 7.4 | 7.86 | 5.8 |
有机肥料 | 吨 | 11176 | 11518 | 3.1 |
饲料 | 吨 | 9557 | 8619 | -9.8 |
金矿含金量 | 千克 | 472.92 | 389.01 | -17.7 |
方便面 | 吨 | 227.31 | 29.21 | -87.1 |
分行业看:三大门类呈现“一增两降”态势。采掘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6%,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0.8个百分点;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6.2%,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影响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3.4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供应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8.5%,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6%,影响规上工业总产值下降9.8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以煤炭采选、有色金属采选、水电为主的重工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4%,增加值同比下降1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9%;以饲料、植物油生产为主的轻工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增加值同比增长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
全县共有2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26万元,同比下降0.38%;建筑业增加值10278万元,同比下降57.1%;增加值率为14.8%。
五、服务业
2023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91亿元,同比增长5%,增幅从2022年下降0.4%持续上升至2023年的5%,上升5.4个百分点,有效恢复效果明显。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21.7%和26.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2023年全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次200.38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6.25%和84.35%;人均消费507.5元。带动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和5.9%。
2023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91.2万吨,同比增长16.5%;旅客运输量238.7万人次,同比增长60.4%;货物周转量1094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4.7%,旅客周转量7161万人公里,同比下降3.8%。
六、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5亿元,同比下降9.2%,其中12月当月完成投资0.35亿元,同比下降75.9%,环比下降23.6%。
按投资类型分:项目投资完成10.63亿元,同比下降7.2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2亿元,同比下降15.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完成10.56亿元,同比下降5.2%;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完成0.03亿元,同比下降51.9%;私营个体投资完成3.36亿元,同比下降18.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2亿元,同比增长40.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0.33亿元,同比下降16.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9亿元,同比下降13.4%。投资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12.55亿元,同比下降12.3%;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完成0.24亿元,同比下降20.8%;其他费用投资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54.6%。
七、国内贸易
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08亿元,同比增长16.6%。
按经营地分:城镇累计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0.27亿元,同比增长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4个百分点;乡村累计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81亿元,同比增长66.2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个百分点。按行业分:餐饮业累计完成零售额为0.77亿元,同比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8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零售总额达到14.31亿元,同比增长16.4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6个百分点。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5.37亿元,同比增长3.74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6%。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9.71亿元,同比下降1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4%。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6元,同比增长6.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03元、同比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7元、同比增长7.6%,从四大项收入构成看: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559元,增长2.3%,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经营净收入8769元,增长10.2%,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8%,转移净收入3069元,增长13.7%,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5%,财产净收入211元,下降32.8%,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为2.4,比上年缩小0.08个百分点。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341元,同比增长16.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239元,同比增长1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76元,同比增长14.5%。
2023年,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095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际参保6060人(其中在职3957人,退休2103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8397人;工伤保险实际参保11725人;失业保险实际参保人数7093人。2023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43561人(其中城乡居民133960人,职工9601人),生育保险完成5506人。2023年末,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8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024人。
九、财政和金融
2023年,全县总收入完成50443万元(包含上划省级收入3597万元),同比增长15.57%,增收679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725万元,同比增长17.78%,增收343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收入19190万元的118.42%;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814万元,同比下降84.62%,减收998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完成25904万元。
分部门看:税务部门组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17万元,同比下降12.83%,减收1622万元。财政部门组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08万元,同比增长75.93%,增收5053万元。
分税种看:全县地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038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5.69%。其中:增值税完成3362万元,同比下降23.78%;企业所得税完成1086万元,同比下降46.69%;个人所得税完成695万元,同比增长4.51%;资源税完成1517万元,同比增长52.92%;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295万元,同比下降29.26%;房产税完成229万元,同比增长42.24%;印花税完成112万元,同比下降41.67%;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145万元,同比增长19.83%;土地增值税完成56元,同比下降79.93%;车船税完成934万元,同比增长17.34%;耕地占用税1183万元,同比增长55.66%,契税完成748万元,同比下降16.14%;环境保护税完成21万元,同比下降67.19%。
2023年,全县地方总支出完成363837万元,同比增长11.04%,增支3617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45716万元,同比增长10.07%,增支3163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822万元,同比下降46.70%,减支3349万元;地方债务还本支出完成14299万元。分科目看支出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442万元,同比增长18.30%;公共安全支出完成8968万元,同比增长23.34%;教育支出59451万元,同比增长7.00%;科学支出完成91万元,同比下降14.9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361万元,同比下降16.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875万元,同比下降2.49%;卫生健康支出26342万元,同比增长23.51%;节能环保支出31076万元,同比增长148.03%;城乡社区支出28200万元,同比增长68.03%;农林水支出63870万元,同比下降17.81%;交通运输支出12964万元,同比增长177.78%;资源勘探信息支出505万元,同比下降7.68%;商业服务业支出1654万元,同比增长176.13%;自然资源支出786万元,同比下降66.37%;住房保障支出28684万元,同比下降21.6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044万元,同比增长298.16%;债务付息支出2331万元,同比增长14.88%;其他支出6万元,同比下降97.79%;国防支出24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42万元,同比增长147.06%;民生支出完成28003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
2023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24亿元,同比增长4.2%;各项贷款余额36.24亿元,同比增长1.7%;金融存贷比由上年的60.7%调整为59.2%。
十、教育事业
全县现有学校92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3所。全年招生人数7312人,其中:普通小学招生1974人;普通中学招生3773人(高中招生1175人,初中招生2035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563人);幼儿园招收幼儿1556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9人。全年在校学生29201人,其中:普通小学在校生12741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1276人(高中在校生3546人,初中在校生6054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1676人);幼儿园在园(班)幼儿512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1人。全年毕业生7527人,其中:普通小学毕业生2005人;普通中学毕业生3209人(高中毕业生1409人,初中毕业生1800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332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7人;幼儿园毕业1974人。
教育经费总支出56217万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97%,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5%,高中阶段毛入园率100.9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7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十一、文化旅游和卫生事业
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1个。藏书4.32万册;电视台1座;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44087卷,其中:国家重点档案5101卷;馆藏资料19111册。2023年全县现已对外开放景区景点9个,其中:4A级2个,3A级2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全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次200.38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6.25%和84.35%;人均消费507.5元。
年末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0个,其中:医院3个(公立医院2个,私立医院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38人,执业(助理)医师355人,注册护士人,乡村医生162人;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全县村级卫生室144个;现有床位数889张,2023年总诊疗44.5万人次,出院1.73万人次。全年共拨付卫生经费32695.16万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4506.3万元。
十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水资源环境:2023年年降水量373.6毫米;用水总量5092.2487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077.122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20.3501万立方米,生活用水497.4147万立方米,生态用水21.5886万立方米,畜牧用水475.4729万立方米。全县总体水质保持稳定,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生态环境:2023年,现有自然保护区面积7.8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31.57万公顷,天然林保护面积31.09万公顷。完成国土绿化面积0.5795万公顷。
十三、应急管理
全县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其中:道路交通领域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5起,死亡5人。
注解:
1. GDP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速度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户籍人口数来自县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登记失业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收支、畜牧业数据及种植业中部分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公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业数据来自县邮政局和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门源支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旅游数据、博物馆、文物管理所、体育及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环境保护等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和林业草原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