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9846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93043万元,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38571万元,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66854万元,同比下降0.8%。工业增加值实现1267664万元,同比增长1.6%;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72151万元,同比下降1.6%。三次产业结构为23.5:37.9:38.6。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8079万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1.0%。其中:农业产值564780万元,同比增长5.4%,林业产值119528万元,同比增长20.3%,牧业产值823401万元,同比下降4.4%,渔业产值51876万元,同比增长1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8494万元,同比增长4.5%。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县粮食产量48.97万吨,比上年增加0.43万吨,增长0.89%。其中,夏粮产量4.77万吨,增长0.98%;秋粮产量43.81万吨,增长0.88%。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4.30万吨,增长5.7%;小麦产量0.197万吨,下降68.17%;玉米产量20.86万吨,增长13.42%;大豆产量0.58万吨,增长6.3%。
特色作物增势良好。蔬菜种植面积55.49万亩,增长2.1%;产量57.24万吨,增长4.0%。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1.13万亩,下降0.9%;产量8.64万吨,增长3.2%。鲜切花产量2100万枝,同比下降3.8%;中药材种植面积8.6万亩,增长1.0%。
2024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7.86万吨,比上年下降5.66%。其中,猪肉产量下降6.28%,牛肉产量下降3.27%,羊肉产量下降8.41%,禽肉产量增长1.1%。禽蛋产量增长8.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3.2%;制造业增长0.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制造业门类中,烟草制品业增长1.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0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1%。
从传统产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6%,医药制造业下降83.1%,金属制品业下降25%。
从10种主要产品产量看,呈现“三增七降”态势。“三增”即:①硫酸累计产量404018吨,同比增长2.8%;②黄磷累计产量6430吨,同比增长77.4%;③黄金累计产量93千克,同比增长8.1%;“七降”即:①石灰石累计产量550115吨,同比下降45.4%;②铅金属含量累计产量14267吨,同比下降41.4%;③锌金属含量累计产量46383吨,同比下降41.2%;④自来水累计产量1082吨,同比下降12.3%;⑤水泥累计产量1718785吨,同比下降7.1%;⑥商品混凝土累计产量250926吨,同比下降39.4%;⑦钢结构累计产量43476吨,同比下降21.8%。
建筑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可能在中短期内减缓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加之建筑市场秩序较为复杂,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等因素影响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进而影响产值增长。全县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49668万元,同比下降3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2.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7%。从投资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26.3%,产业投资下降17.8%。
从重点行业看,水利及环境管理业投资下降93.5%,城市基础建设下降62.9%,教育投资下降65.3%,工业投资下降32.8%,公路建设投资增长3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0.4% |
第一产业投资 | -7.1% |
第二产业投资(工业) | -32.8% |
制造业 | -9.8% |
第三产业投资 | 17.7% |
水利及环境管理业 | -93.5% |
公路建设 | 31.1% |
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 | -62.9% |
房地产开发 | 1.1% |
教育 | -65.3% |
五、贸易业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913万元,比上年下降4.2%。“两新”政策持续显效。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63.9%;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27.3%;二手车零售额增长25.3%。
六、财政
财税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挖潜增收,推进税收管理改革,改进税收征管方式,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加快稽查清欠清漏,确保税收收入平稳增长。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559万元,同比增长0.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90314万元,同比下降6.4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7404万元,同比下降19.56%。
七、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24年全年公路客货运输总周转量 519179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
邮电业务稳定增长。邮政业务总量7263万元,增长9.0%;电信业务总量1248567万元,增长30.01%。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县拥有星级宾馆1家,拥有旅行社3家。全年共接待游客667.32万人次,同比增长8.98%;旅游综合总收入达71.58亿元,同比增长5.51%。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基础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结构不断改善。全县有各类学校499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初中35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23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25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65755人,比上年减3.87%。其中:普通高中27854人,比上年减2.68%;初中44533人,比上年增0.61%;职业技术学校1856人,比上年减25.83%,一年制成人中职班1362人;小学66723人,比上年减2.46%;幼儿园225所(公办170所),在园幼儿23193人,比上年减11.33%;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34人,比上年增11.43%。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1304人(其中,在职在编10172人,民办〈含外聘>1132人),比上年减2.48%,其中专任教师10557人(在职在编9949人,民办〈含外聘>608人),比上年减2.05%。2024年高考:上线率100%,本科率78.51%,600分以上人数507人,13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
2024年末全县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47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 1个,文化站25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2024年电视信号综合覆盖率 100%,广播信号综合覆盖率100%。
2024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02个,其中:三级医院 2个,乡镇卫生院 25个,共设置编制床位3246张、开放床位6406张,公立医疗机构有医务人员3536人。
九、环境、资源
2024年全县共有 9个自然保护地,保护地面积达33220公顷。
年末全县42座水库,库容量6.89亿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量0.31亿立方米。
2024年,工业发电量361543.9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1%。分品种看,火力发电量12193.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1%;水力发电量152976.9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1.2%;风力发电量119284.9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0.7%;太阳能发电量77088.2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1.6%。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人口平稳增长。全县辖13个乡、7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46个社区、324个村委会。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8.36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57.93万人;女性50.43万人,性别比为114.87:100(以女性为100)。人口出生率9.83‰,死亡率9.57‰,人口自然增长率0.2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4人。城镇人口33.93 万人,城镇化率为44.19 %,常住人口76.78 万人,城区五个街道常住人口27.29万人。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31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99元,比上年增长7.1%。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截至 2024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8.14万人(城镇职工 6.6万人,城乡居民 61.5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 2.9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8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5.19万人(城镇职工医保参保5.06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90.13万人)。
注:本公报数据为年度快报数。最终定案数以《会泽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