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亭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35441”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全年经济运行稳进向好,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巩固,中国式现代化亭湖新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743.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38.51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466.21亿元,增长5.5%。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2:32.1:6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9031元,比上年增长4.9%。

图1:2020-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图2:2024年各产业、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分行业看,农业产值39.13亿元,林业产值0.65亿元,牧业产值10.09亿元,渔业产值10.9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54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82万亩,比上年增加0.17万亩,粮食亩产475.86公斤,比上年减少0.89公斤。粮食总产量25.61万吨,比上年增加330.15吨。其中夏粮产量9.12万吨,比上年增长2.1%;秋粮产量16.49万吨,比上年下降0.95%。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0.34万亩,比上年增长0.20%,蔬菜产量55.02万吨,比上年增长1.9%。年末生猪存栏4.97万头,出栏13.29万头;年末家禽存栏278.14万羽,出栏282.36万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86万吨,增长0.2%。

表1: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5.61 0.1
油料 0.65 1.7
#油菜籽 0.65 1.7
蔬菜 55.02 1.9
水果(含瓜果类) 9.79 1.6
猪牛羊禽肉 1.67 -21.7
水产品(不含远洋捕捞) 2.86 0.2

农业改革成效显著。“小田变大田”改革在全国推广,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被中央一号文件吸收、央视《经济半小时》深度报道,入选全国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试点,打造农业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做法被农业农村部推广。

农业机械化规模扩大。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39.1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859台、1010台和321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8.92万亩,农机化作业总值2.82亿元。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3.5%,部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绿优基地8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20家。累计拥有注册家庭农场共561家,经营总面积达16.14万亩,累计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6个,市级示范农场6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有所承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20.42亿元,比上年下降4.5%。分行业看,全区列统的24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产值比上年增长,行业增长面达54%。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实现总产值354.6亿元,比上年增长94.8%。全年规上工业开票销售475.92亿元,比上年下降8.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3.6%。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在外省完成产值37.9亿元,下降24.7%。全年新开工面积30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4.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0.45万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分领域看,项目投资增长24.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9%。民间投资增长13%,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6.8%,比上年提升8.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1.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5.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4.3%。一二三产投资占比由上年的1.1:27.8:71.1变为1.3:43.9:54.8。

项目引建扎实有力。全年举办招商活动12场次,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31个、71个、46个,其中总投资50亿元的汇源双链融合产业园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由禾智能高端家电、中化学物流商贸中心等列省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天合光能、本炜、卡其星实现竣工即达规。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面超7成,其中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8.5%、1.7%。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文化办公用品类、五金电料类、通讯器材类分别比上年增长80%、78.8%、32.6%。

图3: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全年进出口总额104.3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出口总额68.96亿元,增长41%;进口总额35.35亿元,下降29.4%。

利用外资有所回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16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5.4%。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6个。

六、财政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71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税收收入32.25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0.6%。财政支出略有下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89亿元,比上年下降2.5%。财政惠民力度不断加大,用于民生领域支出47.5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3.5%,教育、住房保障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0.5%、2.1%。

七、科技、卫生和教育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125家、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9家。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1家。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获评省级卓越研究生工作站,省级零碳负碳未来产业研究院通过专家评审,中建材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区拥有医院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镇卫生院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01张,其中医院991张床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0张床位,乡镇卫生院390张床位。辖区内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82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059人,注册护士4088人。健康救助工作获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最高奖“卓越案例奖”,区人民医院加入省人民医院医联体,新建名医工作室3个,区妇保所被评为全国医育结合托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学校117所,专任教师5711人,招生16672人,在校生76199人,毕业生19598人。其中,普通中学20所(含九年一贯制6所),专任教师2029人,在校生22049人,招生7550人,毕业生6216人;小学29所,专任教师2701人,在校生41572人,招生5777人,毕业生7937人。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4.61平方米。全国率先探索幼教托育一体化发展,建成全市首家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区妇幼保健中心、黄山路托育园创成国家级“医育结合托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每千人托位数4.2个,居全市首位。建成“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8.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0.22万人,城镇化率88.49%,比上年末提升0.51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66.33万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56.04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84.5%;户籍农村人口10.28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15.5%。男女性别比为102.18:100。全年登记出生人口2731人,人口出生率为4.10‰;注销死亡人口4668人,死亡率为7.01‰,自然增长率-2.91‰。

图4:2020-2024年末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94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工资性收入28489元,增长6.3%;经营净收入14668元,增长3.4%;财产净收入3527元,增长2.9%;转移净收入11110元,增长3.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48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92元,比上年增长5.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66: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688元,比上年增长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311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202元,增长7.4%。

指    标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衣村居民
绝对量

(元)

比上年

增长(%)

绝对量

(元)

比上年

增长(%)

绝对量

(元)

比上年

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57794 4.9 60248 4.6 36192 5.9
工资性收入 28489 6.3 33082 5.4 16422 7.9
经营净收入 14668 3.4 10852 5.6 10667 2.8
财产净收入 3527 2.9 4205 1.0 1498 9.4
转移净收入 11110 3.9 12109 6.8 7605 5.7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年末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93万人,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97万人,其中职工医保人数14.06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72万人、12.09万人。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51场、发放稳企助岗就业创业补贴138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1700人。打造“校门口”就业见习基地30个,开发见习岗位1567个。对2.29万困难群体发放各类保障资金10417万元。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新建成医养结合机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各1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家、长者幸福食堂10家、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4家、农村中心厨房和助餐小院6个,城市社区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亭颐养”数字养老服务超市,新建家庭照护床位160张。

九、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城市更新等项目70个,改造老旧小区11个、16.56万平方米,打造口袋公园3个,完成85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32条河道整治以及落实常态化管护。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实施全区村级组织集体经济“50万+”扶持计划,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2.17亿元,土地流转交易4.1万亩、交易金额4.6亿元,完成农房改善557户、农村户厕改造6250座、农村公路改造提升19.18公里、桥梁改造4座,入选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新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个,南洋、盐东、黄尖分别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024旅游名镇发展案例”。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完成111个VOCs污染治理、完成率100%,PM2.5平均浓度29.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5%。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及优III率达100%,新增绿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持续推动绿色低碳海智专家联合科创中心、化学品与废物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基地、中德联合创新中心3家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100%。加快屋顶分布式、渔光互补等光伏项目建设,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72.5兆瓦。

注:

[1] 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最终数据以《亭湖统计年鉴—2025》为准。

[2]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