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统计局
2025年4月7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7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06.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403.7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3:56.3:3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9万元。按所有制类型分,国有经济增加值319.2亿元,下降2.7%,占GDP比重29.6%;民营经济增加值687.9亿元,增长10.7%,占GDP比重63.8%;外商港澳台经济增加值71.3亿元,增长5.9%,占GDP比重6.6%。
年末,全区共辖7个街道、12个镇,含219个行政村、49个社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7.94万人,城镇化率72.4%。年末户籍人口8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8万人,乡村人口48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33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029人,城镇困难人员就业2787人。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84347户、比去年底增长2.3%,其中内资企业17872户、外资企业111户、个体工商户6564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15户。新增市场主体13613户,其中内资企业2512户、外资企业3户、个体工商户1107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7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5%。实现农业总产值105.4亿元,增长4.1%。粮食播种面积91.0万亩,产量33.2万吨;谷物播种面积53.4万亩,产量26.1万吨;豆类播种面积16.4万亩,产量2.0万吨;折粮薯类播种面积21.2万亩,产量5.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3.0万亩,产量41.9万吨;瓜果类播种面积1.6万亩,产量2.8万吨;园林水果播种面积23.6万亩,产量23.4万吨;油菜籽播种面积10.6万亩,产量1.5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53.5万头,下降12.1%;全年猪肉产量4.8万吨,下降3.0%;年末生猪存栏31.0万头,下降16.1%;全年牛出栏0.4万头,下降6.4%;年末牛存栏0.9万头,下降25.7 %;全年家禽出栏1065.5万只,下降6.7%;全年禽肉产量1.7万吨,下降3.4%;全年禽蛋产量7.7万吨,增长9.1%。水产品产量5.0万吨,增长3.9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5.8%,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全区319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23.9亿元,增长2.1%,其中:园区内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97.8亿元,增长2.2%;园区外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6.1亿元,下降0.4%;其中:钢铁产业实现产值421.8亿元,下降21.7%;化工产业实现产值353.6亿元,增长16.0%;家居产业实现产值67.3亿元,下降8.6%;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9.1亿元,增长15.6%。
全年生铁产量676.8万吨,增长3.9%;粗钢产量828.1万吨,增长4.9%;钢材产量811.1万吨,下降24.5%;精甲醇产量149.8万吨,下降3.2%;合成氨产量17.0万吨,下降4.8%;冰醋酸产量46.5万吨,下降2.8%;轮胎产量412.0万条,下降19.8%;发动机产量5675.8万千瓦,增长129.1%;家具产量110.0万件,增长9.9%;变压器927.3万千伏安,下降8.1 %;印制电路板7.0万平方米,增长107.3%。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长0.7%。全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下降0.1%。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下降1.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0.1%。全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4.3亿元,下降10.5%。
全年公路运输客运量825万人次,增长8.4%;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40478万人公里,增长13.6%;公路运输货运量10260万吨,下降4.6%;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794741万吨公里,下降1.1%。全年水路运输客运量6.5万人次,增长66.2%;水路运输旅客周转量117万人公里,增长67.0%;水路运输货运量360万吨,增长10.4%;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730000万吨公里,增长10.0%。
年末公路总里程381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8.0公里,国道195.4公里,省道142.2公里,农村公路3368.3公里。
年末全区机动车保有量为250756辆,较去年同期保有量249197辆,增长0.6%。其中,载客汽车156778辆,载货汽车20588辆,摩托车69827辆,新能源汽车14698辆,其他机动车2732 辆。新能源纯电动车公交车拥有量264台。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3亿元,增长4.3%。在限额以上单位中,网上零售额增长8.2%,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9.0%,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3.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6.2%。
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1309.0亿元,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63.0亿元,增长10.9%。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5.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9.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8.6%。
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122.3万平方米,下降31.4%;房地产新开工面积3.1万平方米,下降80.2%;房地产竣工面积2.8万平方米,下降94.9 %;商品房销售面积25.0万平方米,下降14.8%。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1.0亿元,下降10.5%;实际利用外资1336万美元,增长21.9%。全年,全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49个,引资额540.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引资额409.4亿元,战新产业引资额 259.1亿元。招商引资项目中,产值10亿元级项目16个,产值1亿元级项目70个。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2亿元,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26.5亿元,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8亿元,增长2.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亿元,下降1.7%;教育支出16.0亿元,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亿元,增长6.4%;卫生健康支出6.8亿元,下降17.1%;城乡社区支出19.2亿元,下降4.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890.9亿元,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733.2亿元,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存款101.5亿元,下降15.5%;广义政府存款55.2亿元,增长14.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733.1亿元,增长23.0%,其中住户贷款185.8亿元,增长0.7%;中长期贷款135.0亿元,下降1.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47.3亿元,增长33.0%。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0元,增长3.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57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9元,增长3.8%。
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67元,增长3.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427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23元,增长3.0%。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0.8%,农村为34.9%。
年末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21.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5万人。
十、科学技术与教育
全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84家,累计科技型企业1333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6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63家;新培育市级众创空间2个、区级企业研发创新中心11个,累计建成创新平台178个;科技成果登记110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70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19.5亿元。2024年度新增专利授权97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5.1件,有效发明专利1710件。
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172所、教职工8572人,在校学生101492人。其中基础教育机构167所,教职工7782人,在校学生75292人;职业教育机构5所,教职工790人,在校学生26200人。基础教育中,学前教育机构99所,教职工1865人,在校学生12679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增长10.1%。全区共有博物馆1座,文化馆(站)20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共有市级非遗项目12项、区级非遗项目83项。市级非遗传承人8名、区级非遗传承人74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革命文物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馆藏国有可移动文物887件(套),其中,国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97件。
全年全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增长8.1%。全年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增长25.9%;旅游接待收入127亿元,增长23.4%。
年末全区共有国家4A级景区3个。菩提古镇重点打造数字智慧旅游景区,小程序成功上线,完成《衙门听风录》《长寿录》的编排及促销,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502家,其中,公立医院4所(三甲医院1所,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镇卫生院1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村卫生室195个。全区拥有医院病床位总数5446张,每千人口编制床位数7.9张,注册执业(助理)医师2339人,注册护士2766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4人,每千人注册护士4.0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人数达到4.4人。
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3731个,体育场地面积25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7平方米。我区选派14名运动员参加国际级、国家级赛事,获2金、4银、5铜。我区竞走运动员贺相红获得巴黎奥运会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赛第14名。我区组队参加市级锦标赛、冠军赛获得49金60银90铜;参加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获得83金54.5银52.5铜(成绩并列算0.5块)、团体总分4134分,团体总分第5名、金牌榜第7名、奖牌榜第8名。2024年我区成功举办长寿湖全国铁人三项赛、全国体校U系列田径锦标赛重庆赛区(资格赛)、重庆市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登山比赛等10余场大中型体育赛事活动。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区规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1004.4万吨标准煤,下降8.6%。其中,规上工业用煤773.6万吨,下降7.0%;规上工业用天然气24.6亿立方米,增长3.4%;规上工业用热力2475.4万百万千焦,增长1.9%;规上工业用电91.2亿度,下降6.3%。
全年全区年降水量950.4毫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长江长寿段水质保持Ⅱ类,龙溪河、御临河监测断面水质分别保持Ⅲ类、II类,城市、街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率均达100%。废弃矿山生态修复30.9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66.8公顷。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完成营造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
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数14起,下降6.7%;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5人,下降16.7%。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
部门排序以文中数据为序: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区商务委;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区招商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委;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委;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气象数据来自区气象局;空气、水质、废物规范处置率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矿山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数据来自区规资局;造林、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区林业局;安全生产事故数据来自区应急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