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莘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经济总体运行稳中有进、回升向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11.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92亿元,比上年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9:25.9:44.2。
年末实有在营各类市场主体10.0324万户,比上年增长10.26%,其中,个体工商户7.1719万户,注册资金105.66381亿元,分别增长11.08%和10.79%;私营企业2.2567万户,注册资金36.728759亿元,分别增长11.85%和4.51%。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家、省级“瞪羚”企业7家、“好品山东”品牌2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7家,新增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3家,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等5家,引进各类青年人才3196人。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5万亩,创建“吨半粮”示范区8.1万亩,持续推动设施农业“新棚改”,新改造提升老旧大棚3.6万亩,建设标准化基地16处,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品牌15个,“莘县蔬菜”获评202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18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2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85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793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265万元。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0.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15%,比上年末提高1.08个百分点。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9.66万人,较上年减少7491人。其中,城镇人口36.61万人,较上年减少3198人;乡村人口73.05万人,较上年减少4293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5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3.72万亩,较上年增加0.44万亩;单产472.2公斤/亩,较上年增加3.6公斤/亩;总产量82.02万吨,较上年增长8244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9.81万亩,较上年增长2586亩;总产量41.8万吨,较上年增加7383吨。玉米种植面积81.55万亩,较上年增加2472亩;总产量39.7万吨,较上年增加1192吨。薯类种植面积1616亩,较上年减少623亩;总产量884吨,较上年减少333吨。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65.7万亩,比上年增长2.1%;总产量304.79万吨,比上年增长4.1%;单产4637.76公斤/亩,比上年增长1.9%。瓜果播种面积14.79万亩;总产量65.8万吨,比上年增长3.9%;单产4454.91公斤/亩,比上年增长3.3%。
年末生猪存栏68.20万头,比上年增长0.74%;出栏103.58万头,比上年增长23.24%。家禽存栏1971.70万只,比上年增长33.85%;出栏6105.14万只,比上年增长17.20%。牛存栏1.64万头,比上年增长51.14%;出栏1.34万头,比上年增长7.18%。羊存栏5.32万只,比上年下降27.01%;出栏9.05万只,比上年下降30.21%。
三、工业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6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1.43亿元,比上年增长5.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其中,产值增速排名前三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比上年增长102.45%,专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41.7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比上年增长29.09%;工业产值总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84.93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5.11亿元,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41.19亿元。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86.55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10户,过10亿元的企业3户。
2024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小麦粉 | 万吨 | 21.8 | 29.3 |
饲料 | 万吨 | 53.3 | 13.5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万吨 | 5.5 | 40.8 |
冻肉 | 万吨 | 34.2 | 16.2 |
熟肉制品 | 万吨 | 4.2 | -16.5 |
食品添加剂 | 万吨 | 0.2 | -79 |
饲料添加剂 | 万吨 | 5.4 | 19.8 |
纱 | 万吨 | 1.5 | -9.4 |
服装 | 万件 | 271.9 | 8.1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1.4 | -51 |
家具 | 万件 | 28.2 | -29.7 |
纸制品 | 万吨 | 1.3 | -12 |
烧碱(折100%) | 万吨 | 20.7 | 0 |
化学农药原药 | 万吨 | 1.6 | 58.9 |
化学纤维 | 万吨 | 1 | 6.6 |
塑料制品 | 万吨 | 2.7 | 6.3 |
水泥 | 万吨 | 138.9 | 21.3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83.4 | -20 |
玻璃纤维纱 | 万吨 | 0.7 | -85.6 |
玻璃纤维布 | 万米 | 0 | -100 |
钢材 | 万吨 | 116.2 | 26 |
钢结构 | 万吨 | 1.8 | 2.7 |
四、服务业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35亿元,比上年增长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6%;金融业增加值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7.9%;房地产业增加值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年末全县通车总里程3852.5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8.53公里,国道68.095公里,省道133.048公里,县道公路331.89公里,乡道公路415.5公里,村道公路2815.486公里。年末全县营业性运输车辆8417辆,其中营运载货汽车7905余辆、载客燃油汽车156辆、巡游出租车101辆、新能源公交车224辆(含城乡公交车),油气两用网约出租车12辆。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4:38:58。重点投资领域中,工业投资增长17.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7%,占全部投资的15.4%,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54.9%,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在库投资项目278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69个,亿元以上项目132个。
全年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63个,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40.8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住宅投资36.7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亿元,比上年增长7.6%。限额上零售额15.8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限上批发零售单位实现零售额12.78亿元,增长24.9%;限上住宿餐饮单位实现零售额3.05亿元,增长6.5%。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1.7%。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4%,饮料类同比增长24.5%,烟酒类同比增长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0.8%,化妆品类增长28.2%,日用品类增长19.8%,五金、电料类增长3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0.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8.5%,中西药品类下降3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5.7%,家具类增长33.4%,通讯器材类增长22.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3%,汽车类增长132.8%。
按零售业态分,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专业店增长39.2%,超市下降15.4%,品牌专卖店增长94.7%。
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出口完成14.9亿元,比上年增长7.4%,进口完成0.4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057万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税收收入8.37亿元,比上年下降15.6%;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7.4%,比上年下降12.9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4%,卫生健康支出下降20.2%,农林水支出增长29.1%,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8.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90.92亿元,同比增长8.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2.59亿元,同比增长7.7%。
八、教育、卫生、体育、文化
高考本科上线7071人,实现全市“二十五连冠”,“双一流”录取402人,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新建中小学校2处,增加学位2650个,新建乡村教师周转房96套,保障乡村教师生活水平。教师队伍不断强化,新招聘教师375人,为全县教师队伍增添新生力量。四争工作稳步推进,争取各项教育专项资金共计2.39亿元。
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评审顺利通过验收,创建省级县域龙头专科2个、市级十四五重点专科3个。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选派142名医护人员到镇村帮扶,改造完成200处薄弱村卫生室,基层卫生工作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4.86万人份,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查体10.52万人,建立480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56.69万人。
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30万元,为100个村庄(社区)配备健身器材、篮球架和乒乓球桌,并争取省市体育部门支持,获得20套健身器材。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首届迷你马拉松赛,首次独立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赛,观赛群众近万人,社会反响良好。
开展2024“戏曲进乡村”1200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四季村晚”、广场舞大赛、乡村阅读等群众文化活动8000余场。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莘县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创建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特级站5个,一级站15个,二级站4个。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莘县西瓜博物馆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全县共有5处省级景区化村庄,2处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1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九、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棚户区改造成效明显,共交付安置房2112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个,共5.7万平方米。新(改)建兴隆街、燕塔街中段等道路3.3公里,铺设改造地下管网37.4公里,实现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6万平方米。13家建材企业获得山东省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证书,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占比40.8%,新增绿色建筑44.1万平方米。高品质住宅平稳起步,国耀公园半岛、莘县诚园入选市首批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
空气质量全市排名连续三年位次前移,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243天,优良率达到66.4%;水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全市前列,国控徒骇河马集闸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省控徒骇河李凤桃闸断面连续四年保持Ⅳ类标准;土壤污染安全利用率连续三年实现100%,全县地下水水质稳定Ⅳ类标准;改造提升绿化道路水系89公里,新造林1045.8亩。
2024年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均为道路交通事故),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持平。
十、民生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43元,比上年增长4.9%;人均消费支出16605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57元,比上年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95元,比上年下降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8元,比上年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13元,比上年增长6.9%。
年末基本养老参保人数64.26万人,为3.36万名离退休职工发放离退休费12.95亿元;为19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4.09亿元;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36万人、5.67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87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68元提高到188元。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931元/月、753元/月;城乡特困人员供养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242元/月、979元/月。年末城乡低保对象1.71万人,其中城市低保0.02万人,农村低保1.69万人,累计支出1.05亿元;特困供养对象0.38万人,累计支出0.58亿元;开展临时救助630人次,累计支出121.41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