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静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静宁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静宁调查队

2025年4月10日)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打造“三区一城市”战略定位和“两集群两基地”的发展目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1.4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04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51.31亿元,增长3.8%。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4%、13.5%和46.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5%、8.6%和36.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7、0.4和1.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855元,比上年增长6.8%。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4.8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7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6.56%,比上年末提高1.00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3.05‰。

年末全县城镇从业人员5.26万人,其中本年新增城镇就业412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3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31人,失业率2.12%。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9.41万人。

二、农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06.48万亩,比上年减少0.71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9.63万亩,增加0.4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7.55万亩,增加0.88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38.13万亩,减少1.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94万亩,增加1.4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0.16万亩,减少0.01万亩。果园面积66.51万亩,增加0.19万亩;其中苹果园面积62.95万亩,增加0.0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09万亩,减少0.004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7.55万吨,比上年增产1.1%。其中,夏粮产量4.69万吨,增产4.8%;秋粮产量22.87万吨,增产0.4%。

全年蔬菜产量14.48万吨,比上年增产13.2%。中药材产量0.03万吨,减产17.0%。园林水果产量103.42万吨,增产9.1%,其中苹果产量101.34万吨,增长7.9%。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87万吨,比上年增长6.5%。牛奶产量0.19万吨,下降50.3%。年末牛存栏11.00万头,下降2.8%;牛出栏6.89万头,增长11.7%。羊存栏2.18万只,增长0.2%;羊出栏1.49万只,增长11.9%。生猪存栏8.64万头,增长1.6%;生猪出栏12.79万头,增长0.5%。

12024年静宁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7.55 1.1
   夏粮 4.69 4.8
秋粮 22.87 0.4
#小麦 4.39 4.4
  玉米 12.58 3.3
     薯类 8.85 -2.4
油料 0.90 5.5
#油菜籽 0.10 11.1
中药材 0.03 -17.0
园林水果 103.42 9.1
蔬菜 14.48 13.2
猪牛羊禽肉 1.87 6.5
#猪肉 0.98 1.4
牛肉 0.80 13.1
羊肉 0.02 11.9
禽肉 0.07 9.4
牛奶 0.19 -50.3
禽蛋 0.28 5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50.0%,制造业下降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5亿元,比上年下降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1.17元,比上年增加3.3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负2.95%,降低5.36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3.3%,比上年末提高4.6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9.02亿元,比上年下降1.0%。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0亿元,比上年增长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68亿元,增长7.5%;金融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5.2%;房地产业增加值7.97亿元,增长2.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9.38亿元,增长3.9%。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106.90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6.38万辆。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98.28万吨,比上年增长17.6%;货物运输周转量94635.93万吨公里,增长11.6%;客运量63.19万人次,增长21.0% ;旅客周转量7166.98万人公里,增长15.2%。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5477.03公里。其中,国道4条125.25公里,省道8条369.24公里,县道18条581.46公里,乡道47条741.44公里,村道368条1521.23公里,自然村组道路1122条2138.41公里。高速公路3条96.10公里(G22青兰高速43.9公里、S25静天高速42.0公里、G8513平天高速10.2公里)。由地方管护的桥梁(含国省道)67座。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374.28万元,比上年下降2.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0.56万件;包裹业务0.72万件;快递业务量362.74万件,增长18.5%;快递业务收入944.03万元,增长5.8%。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23201.69万元,比上年增长2.9%。年末固定电话3.01万部,下降15.7%。年末手机电话用户38.65万部,增长10.6%。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18万户,增长9.3%。

五、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1亿元,比上年增长7.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9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2亿元,增长5.9%。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4.17亿元,增长6.9%;餐饮收入额3.94亿元,增长14.4%。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1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9.8%。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3.9%。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9.6%、25.1%和65.3%。公共设施投资下降32.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6.2%。

全年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51个,比上年减少5个,完成投资增长10.8%。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117个,比上年减少8个,完成投资下降11.8%。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4个,比上年增加3个,完成投资增长29.1%。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0个,比上年增加5个,完成投资增长53.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74.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70.1%。房屋施工面积63.38万平方米,下降54.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3万平方米,下降51.7%。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5.57万平方米,下降28.1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74万平方米,下降20.7%。商品房销售面积25.49万平方米,下降9.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61万平方米,下降10.9%。

2 2024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额 万元 65844 -74.7
   其中:住宅 万元 61005 -70.1
房屋施工面积 平方米 633787 -54.9
   其中:住宅 平方米 482995 -51.7
房屋新开工面积 平方米 55714 -28.2
   其中:住宅 平方米 47379 -20.7
商品房销售面积 平方米 254903 -9.9
   其中:住宅 平方米 246071 -10.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58万元,比上年下降12.4%。其中,税收收入20927万元,下降6.2%;非税收入10731万元,下降22.5%。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完成8085万元,同比增长3.4%;企业所得税完成1578万元,增长41.8%;个人所得税完成243万元,下降3.6%。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3154万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7630万元,增长3.1%。分支出类别完成情况:公共安全支出完成9781万元,下降2.9%;教育支出完成111222万元,增长5.3%;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539万元,增长8.0%;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支出完成6954万元,增长3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70627 万元,下降16.0%;卫生健康支出完成38387万元,下降16.5%;节能环保支出完成18444万元,下降6.0%;交通运输支出完成5660万元,增长4.5%;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1779万元,下降2.5%;公共安全支出完成9781万元,下降2.9%;全县用于民生支出42680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5.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3.34亿元,增长10.5%;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1.17亿元,下降0.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9.30亿元,增长10.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6.53亿元,增长12.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2.77亿元,增长9.4%。

表3 2024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年末数(万元) 比上年末增长(%)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956899 9.1
住户存款 1733433 10.5
    非金融企业存款 111706 -0.9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592998 10.8
    住户贷款 865323 12.0
短期贷款 136570 -4.4
      中长期贷款 728753 15.7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727675 9.4
       短期贷款 181199 51.7
       中长期贷款 536462 -1.7

全年保费总收入35400.80万元,比上年下降3.7%。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17156.94万元,增长30.9%。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8元,比上年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69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2元,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91,比上年缩小0.06。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96元,比上年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30元,增长3.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63元,增长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4%。

表4   2024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
项目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绝对数

(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元)

比上年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35869.0 5.5 12322.0 7.4
工资性收入 25845.5 5.1 2340.8 7.8
经营净收入 6924.2 6.8 5942.3 7.7
财产净收入 1292.8 6.8 2.2 3.9
转移净收入 1806.5 4.9 4036.7 6.9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2030.0 3.3 12863.0 3.7
食品烟酒 6063.9 6.0 3389.6 6.6
衣着 1881.6 2.3 621.7 2.3
居住 4545.5 2.2 2770.0 3.6
生活用品及服务 1508.8 2.5 727.8 2.8
交通通信 2610.9 1.7 2131.2 2.7
教育文化娱乐 3127.1 2.6 1306.0 1.2
医疗保健 1791.3 2.5 1707.4 2.9
其他用品和服务 501.2 1.6 209.6 2.0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9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42万人,减少1.3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88万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9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1万人,增加0.0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2万人,增加0.0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0.64万人,减少0.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8万人,增加0.13万人。

年末全县共有城镇居民5265人和农村居民34902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163人。

表5 2024年社会保障各项指标

指       标 单位 2024年 2023年 比上年增减幅度(%)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35229 34672 1.6
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 18114 17561 3.1
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5265 5599 -6.0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万人 35.88 37.21 -3.6

年末全县有社会服务中心25个,社区服务站348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6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共争取和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项目9项,补助资金285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及各类创新平台20户,争取补助资金274万元,两项共计29项559万元。全县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批准有效专利98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66件,外观设计28件。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1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5所,独立初中29所,小学127所(含教学点80个),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105所(其中公办93所、民办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公办教职工6648人,其中专任教师6515人,高中专任教师1103人,初中专任教师1763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76人,小学专任教师2514人,幼儿园专任教师833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6人。全县在校学生62608人,其中普通高中9683人,初中14409人,中等职业学校3099人,普通小学25595人,在园幼儿9708人,特殊教育学校11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100%。

全县参加普通高考考生5138人,高等院校录取学生4919人(含单独招生和中职生)。参加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3989人,高职(专科)及以上上线人数3959人,上线率为99.2%,其中重点本科上线1406人,上线率35.2%,本科上线3071人,上线率77.0%。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各1个,乡(镇)文化站24个,村文化室333个。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0%,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338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05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502.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8%;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24亿元,增长20.4%。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2个。其中医院6个,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94个,其中,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村卫生室354个,个体诊所113个,医务室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监督执法所)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388人。其中,公立医院2653人(临聘1618人)、村医354人、民营医院209人、个体诊所171人,医务室1人。共有执业(助理)医师1383人,护士1297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198张。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00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3张,民营医院285张。全年总诊疗人次84.27万人次,出院人数10.13万人。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地2533个,体育场地面积86.9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8平方米。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78枚,其中金牌19枚;银牌26枚;铜牌33枚。

十一、资源、环境与应急管理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49天,优良天数330天,优良比率92.7%,比上年增长1.9%。PM10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改善)10.2%,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下降(改善)13.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2,下降(改善)9.6%。

四项气态因子: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5.0%;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下降21.4%;一氧化碳(CO)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上升10.0%;臭氧(O3)平均浓度为131微克/立方米,下降4.4%。

全县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0%,其中葫芦河全年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100.0%。

2024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0.60亿立方米,全年用水总量3313.04万立方米,比上年上升3.6%。其中生活用水 933.9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60.2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2140.68万立方米,生态用水量178.19万立方米。

全年全县平均气温为9.1℃,年日照小时数2023.4小时,年降水量514.6毫米。

全县共有地震台站7个,有人看护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7个。其中,省地震局管理台站7个。

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起,死亡2人。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静宁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公报中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数据。

[4]公报中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六大行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以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三个大类。

[5]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其中不含土地管理业)。

[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7]公报中就业、交运、邮政、通信、财政、金融、保险、社保、医保、民政、科技、教育、文旅、卫健、体育、水利、林草、环保、气象、地震、应急等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