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全市经济回升向好、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成色更加彰显。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97.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9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46.21亿元,增长5.8%,其中工业增加值671.1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628.96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53.4∶45.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26097元,增长5.3%,按平均汇率计算为17706美元。

图1 2018—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片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1.87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10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9.40亿元,增长6.6%,其中用于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农林水等的民生支出98.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0%。

年末户籍总人口723963人,按性别分为男性348822人,女性为375141人,人口性别比为92.98(以女性为100)。全市全年出生人口3325人,出生率为4.60‰;死亡人口4684人,死亡率为6.48‰;自然增长率为-1.88‰。据2024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11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城镇化率为72.0%,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0.4%。从分类情况看,所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六涨一跌一平”的格局,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2%;居住价格持平。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图片
图2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图片
二、农业和农村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5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05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52万亩,粮经种植比为60.2∶39.8。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6.53万亩,下降2.1%,油菜籽播种面积2.48万亩,增长2.8%。全年粮食总产量13.03万吨,增长2.6%;蔬菜总产量29.79万吨,下降0.1%;油菜籽总产量0.41万吨,增长21.3%。

全年生猪饲养量12.76万头,比上年增长42.8%,家禽饲养量1316.28万只,增长7.4%。水产品总产量2.61万吨,增长1.3%。

表2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图片
年末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5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含联合社)110家,家庭农场720家。全市有绿色优质农产品57个,其中绿色食品28个,有机农产品2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全市共有浙江省名牌农产品4个,知名农业企业1个,嘉兴市名牌农产品3个。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09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3.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6%。全年创建省级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3个,省级农机创新试验基地1个。

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10.35亿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25千公顷,整治及疏浚河道74千米。

全市共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8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9个。全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亿元,2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级经济收入超千万元,96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股份分红+积分奖励”,分红金额达3173万元。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增收工作,全市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7元,比上年增长10.0%,高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4.6个百分点。

三、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15.0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56.96亿元,增长5.0%,重工业增加值258.08亿元,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622.72亿元,增长2.1%;出口交货值534.51亿元,下降8.2%,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8.8%。

主要行业中,规上电气机械制造业、印刷行业、电子行业较快增长,分别实现增加值123.10亿元、7.82亿元和37.06亿元,分别增长21.1%、20.4%和18.9%。重点产业中,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16.60亿元、161.85亿元、160.41亿元、362.79亿元,增长12.9%、2.3%、4.5%和9.5%。

表3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

图片
表4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重点产业增加值

图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61.43亿元,比上年下降0.2%;实现利税总额134.35亿元,下降29.5%,利润总额94.29亿元,下降30.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85亿元,增长18.3%;其他股份有限公司10.71亿元,下降34.7%;私营企业38.45亿元,下降3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7.26亿元,增长28.3%。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5.2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4%。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60.40亿元,增长2.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4%、10.3%和9.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90亿元,同比下降15.5%。非国有投资下降31.9%,占51.9%;工业投资下降19.1%,服务业投资下降13.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2.0%,制造业投资下降22.5%,民间投资下降34.8%,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35.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5.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7.9%。新开工施工面积22.26万平方米,下降51.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0.84万平方米,下降17.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5.1%。按经营地统计,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517.87亿元和41.99亿元。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68.15亿元,增长1.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7.94亿元,增长7.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31亿元,增长2.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91亿元,增长10.6%。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7.2%,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7.9%;蔬菜类增长51.7%;家具类增长46.1%。

年末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8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9个。全年市场交易成交额292.03亿元。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0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出口总额753.15亿元,增长2.3%,进口总额54.82亿元,增长0.4%。全年完成一般贸易出口723.12亿元,增长4.3%;完成加工贸易出口29.64亿元,下降30.4%。

在出口总额中,外资企业出口115.69亿元,同比下降0.4%;内资企业出口637.46亿元,增长2.8%。在出口产品中,机电高新产品出口278.42亿元,下降6.1%。从出口市场情况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出口359.70亿元,增长11.3%。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8家,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1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0%,实际利用外资3.33亿美元,下降11.9%。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953公里(乡道以上)。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2989万吨,增长10.9%,其中,铁路13万吨,增长28.2%,公路1753万吨,增长2.6%,水运1223万吨,增长25.4%;完成货物周转量306270万吨公里,增长13.4 %,其中,公路164185万吨公里,增长8.7%,水运142085万吨公里,增长19.5%。全年客运量342万人,增长16.7%,其中,铁路226万人,增长12.5%,公路116万人,增长26.1%;客运周转量19284万人公里,增长25.6%。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6.25万辆,比上年增长5.1%,其中个人汽车32.41辆,增长5.4%。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60亿元,增长2.6%,电信业务收入13.44亿元,增长5.4%。全年快递业务量2.67亿件,比上年增长7.2%,快递业务收入21.04亿元,增长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08万户,下降6.2%;移动电话用户131.39万户,增长3.2%;互联网用户达到53.27万户,增长3.1%。

全年全市旅游共接待1506.2万人次,同比增长9.3%;接待过夜游客共计691.76万人次,同比增长26.5%。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62.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19.54亿元,增长11.0%,非金融企业存款789.33亿元,下降10.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70.77亿元,增长10.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51.95亿元,下降2.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318.56亿元,增长16.7%。

表5 202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图片
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2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6家。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66亿元,增长3.5%,人寿险保费收入22.35亿元,增长16.0%。保险机构保险赔款支出11.29亿元,增长12.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7.34亿元,增长7.9%,人寿险赔款支出3.95亿元,增长20.6%。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76元,比上年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06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629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528元,增长9.1%。

2024年,全市新设市场主体2.34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5.53万户,比上年增长7.3%。全年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83期,提供就业岗位6.81万个。高技能人才培训3768人。着力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年内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427人。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05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55.23万人。实际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1.67亿元,收缴失业基金2.03亿元,劳动保障部门为8.03万人次发放了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09万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1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91万人,户籍人口参保率达99.74%。住院、门诊医疗救助9.82万人次,金额1312万元。

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6个,提供夜间照料床位2907张,年末在院人数1670人。除医疗救助外的社会救济总人数(包括低保人数)6545人,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695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438人和2257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2974万元。

年末拥有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235个,全年实施公益创投项目294个。现有慈善组织24家,5个慈善空间被认定为嘉兴市首批慈善空间。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拥有小学28所,普通中学25所,中职类学校4所,幼儿园8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6033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931人,初中在校学生25102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99.82%;小学在校学生59844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195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199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182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7人。学龄前儿童在园幼儿数25332人,学龄前幼儿三年净入园率为99.97%。

全年参加普通高校升学考试报名3493人,上线3368人,上线率为96.42%,录取3357人,报考录取率96.11%;参加高职单考单招报名1683人,录取1372人,录取率81.52%。年末电大在校学生5883人,全年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共计1818人次报考2517课次。全年农村共有36.8万人次接受了各类文化技术成人教育培训。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1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9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9家。全年财政科技投入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嘉兴市级孵化器2家和嘉兴市级众创空间1家。深化推动全市产教融合,全年开展科技人才交流活动18场,达成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交易总额5673万元。全年专利授权1217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84项。

十一、卫生和文化体育

据初步统计,年末共有医院、卫生院29个,卫生技术人员10038人,比上年增长7.0%,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101人,增长6.1%,注册护士4569人,增长7.0%;医疗床位数5319张,增长2.4%(初步数据,最终以统计年鉴为准)。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深化“潮城善育”,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43个。全市无偿献血16154人次,献血量618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

年末共有文化馆总分馆13个、非遗馆分馆13个;博物馆1个、乡村博物馆14个;图书馆总分馆20个、静安智慧书房24个、礼堂书屋87个;乡村文化名师工作室16个;建成“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16个。全年全市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场次5516场,“美丽大舞台”演出场次48场,文化走亲活动132场,文化下乡1407场。举办各类培训班7158场次,培训人员52.65万人次;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活动806次。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57.70万册、件,比上年增长3.0%。全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案卷数171.28万卷(件),比上年增长13.1%。有电影放映单位24个,全年电影观众109.44万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184场,观众11.68万人次。全年出版《海宁日报》300期,共出版1059万份。

全年新增专项体育场地15片,健身器材168余件,百姓健身房13个,全市59所学校和3000余个全民健身点向市民免费开放。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海宁运动员全年获得国家级金牌9枚、省级金牌53枚、嘉兴市级金牌122枚。全年共举办国际级赛事3项,国家级赛事活动9项,各类省级赛事活动38项。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十二、资源、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和社会安全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总用水量3.26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18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0.18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0.5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04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2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06亿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295立方米。全年全市降水量为1475毫米。

全年全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74公顷;耕地面积22959公顷,比上年增长1.1%,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耕地功能恢复等新增耕地608公顷;新增改造提升造林面积345公顷。

全市建成区面积为58.76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22%,绿地率达39.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2平方米。全年城市排水管网总长度1657公里;供水管网总长度1304公里;天然气管网总长度534公里。

年末有极轨卫星接收站1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39个。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88.0%,PM2.5年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

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为良好,14个嘉兴市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100%。全市2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共审批(备案)新、改、扩建工业性建设项目348个,计划环保投资21.45亿元。年末已创建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6个;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个;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1家,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8家。工业危废利用处置率100%。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等价值,下同)420.8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1%,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0.4%。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225.79万吨标准煤,增长5.4%,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1.1%。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包括工贸企业、道路运输、水上交通等)11起、死亡8人,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11.1%,其中,生产经营类道路交通事故9起、死亡6人。

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