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发展理念,经济运行取得积极成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2亿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315.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271.4亿元,同比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为9.3:48.7:42.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877元。
2024年濉溪县生产总值(GDP)
指标 | 总量(亿元) | 增速(%) |
地区生产总值 | 646.7 | 4.9 |
其中:第一产业 | 60.2 | 1.9 |
第二产业 | 315.1 | 7.7 |
第三产业 | 271.4 | 2.9 |
年末户籍人口114.5万人,比上年增加3407人,其中,男性59.4万人,增加2141人;女性55.1万人,增加1266人。
202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及构成 | ||
指标 | 年末数(人) | 比重(%) |
全县户籍人口 | 1144543 | 100 |
其中:城镇 | 510687 | 44.6 |
农村 | 633856 | 55.4 |
其中:男性 | 593921 | 51.9 |
女性 | 550622 | 48.1 |
其中:0-17岁 | 251129 | 21.9 |
18-34岁 | 259395 | 22.7 |
35-59岁 | 432976 | 37.8 |
60岁以上 | 201043 | 17.6 |
全年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人口1.3万人,新增私营企业2198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2871家,新增市场主体15310个。
二、农业
2024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7亿元,同比增长2.2%。粮食种植面积342.6万亩,总产量127.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0万亩,同比增长1.3%;蔬菜产量21.0万吨,同比增长0.4%。全年畜禽出栏953.6万只,同比下降1.8%。猪出栏86.9万头,同比下降4.8%。牛出栏1.3万头,同比增长3.0%。羊出栏20.0万只,同比下降17.7%。肉类总产量9.8万吨,同比增长1.0%。
2024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27.0 | 0.6 |
其中:小麦 | 86.9 | 1.4 |
玉米 | 33.6 | -1.6 |
大豆 | 6.4 | 0.4 |
蔬菜 | 21.0 | 0.4 |
肉类 | 9.8 | 1.0 |
其中:猪肉 | 7.6 | 1.9 |
牛肉 | 0.2 | 3.5 |
羊肉 | 0.3 | -12.7 |
禽肉 | 1.7 | -0.9 |
农业基础牢固。2024年新建及改造高标准农田14万亩,建管成效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小麦平均亩产达505.9公斤,实现“二十一连丰”,我县入选安徽省粮食生产10强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成立院士生物育种实验室,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2个,种子年销量达5.5亿斤。
三、工业和建筑业
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其中2024年成功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2%。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推进主导产业延链补链、聚链成群,连续9年举办中国(濉溪)铝基高峰论坛,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获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60家,昊晨食品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孙疃、铁佛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省级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2024年全县新增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6家。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比下降35.7%,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61.1%,实现建筑业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5个,开工55个,5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突破。投资5.1亿元的新能源船舶项目弥补全市船舶制造领域空白,全球第七、国内第一的数控机床集团友嘉国际,国家级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上海精智等高层次企业落户濉溪,中安信食品产业园达产后屠宰规模长三角第一、国内前三。2024年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18个,完成投资191.6亿元。争取专项债、特别国债等项目76个、资金19.0亿元。
202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下降17.3%。从项目构成看,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59.1%;在建项目314个,项目完成投资额下降9.0%。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224个,完成投资下降10.6%;亿元以上项目155个,完成投资下降10.8%。全年新开工项目146个,较2023年增加30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9.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9.4%,技改投资下降11.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4.0%。
五、国内贸易
开展“徽动消费·乐享濉溪”“以旧换新”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4.2亿元,濉溪古城入选2024年度安徽特色商业街和安徽省商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改造商贸中心10个,签约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县域消费能级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产品网销额增长13%,中瑞公司入选全国数字化商贸流通企业典型案例,我县获评省农村电商示范县称号。
全年新增入统限额以上商贸单位[5]27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亿元,同比增长3.9%,从城乡消费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长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长8.7%;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累计增长10.5%,商品零售累计增长3.5%。
六、外贸外资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9.6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9.1亿美元,同比增长26.6%,进口0.5亿美元,增长1.3%,有出口实绩企业达42家。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5个,利用外资345.8万美元。
七、交通
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沱河东路全面焕新,老濉河滨河景观带品质升级,双墨阁五星级酒店全面开工,沿街立面风貌提升,纵横路网全面贯通,乾隆湖片区旧貌换新颜。
徐楼大桥升级改造,X203百韩路基本完工,试点建设农村“进村入户”道路28.4公里,我县荣获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2.5%。
八、财政和金融
2024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4.4%;税收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7.5%;非税收入6.4亿元,同比下降7.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4亿元,同比下降12.3%,其中,教育支出18.8亿元,同比增长2.3%;科学技术支出3.1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保障支出10.7亿元,同比下降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亿元,同比下降45.4%;农林水事务支出12.8亿元,同比下降16.7%。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项目 | 完成数(亿元) | 同比增长(%)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35.0 | 4.4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76.4 | -12.3 |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7.9 | -3.4 |
公共安全 | 2.2 | -19.4 |
教育 | 18.8 | 2.3 |
科学技术 | 3.1 | 3.0 |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 | 0.6 | -34.3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10.7 | -5.4 |
卫生健康 | 4.9 | 12.3 |
节能环保 | 0.5 | 44.3 |
城乡社区事务 | 2.8 | -45.4 |
农林水事务 | 12.8 | -16.7 |
交通运输 | 2.6 | -33.4 |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 3.3 | 149.6 |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 0.0 | -47.9 |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事务 | 0.4 | 16.0 |
债务付息支出 | 0.9 | -2.4 |
其他支出 | 0.1 | -87.7 |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1.7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亿元,同比增长3.3%;住户储蓄存款余额660.0亿元,比年初增加37.3亿元,同比增长6.0%;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02.7亿元,比年初减少7.8亿元,同比下降1.3%。金融存贷比72.5%,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24年,全县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当年招生704人,在校学生2292人。普通中学60所,当年招生24126人,在校学生66257人,其中高中10所,当年招生8471人,在校学生21101人;初中50所,当年招生15655人,在校学生45156人。小学229所,当年招生12427人,在校学生86190人。幼儿园294所,当年招生6452人,在校学生2702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年末,全县中小学共有专任教师10183(公办)人,职业教育教职工103人,幼儿教育教职工2542(公办)人。
2024年全县学校学生情况
学校 | 学校数(所) | 招生(人) | 在校学生(人)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1 | 704 | 2292 |
普通中学 | 60 | 24126 | 66257 |
其中:高中 | 10 | 8471 | 21101 |
初中 | 50 | 15655 | 45156 |
小学 | 229 | 12427 | 86190 |
幼儿园 | 294 | 6452 | 27023 |
科技创新精准实施。推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力幕科技、天澈新材料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英科医疗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恒源煤电智能化矿山工业互联网入选省级重点平台。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申报市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新增高技能人才2063人。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5.2亿元,4家企业获批省企业研发中心。
十、文化、卫生和资源环境
文旅片区活力彰显。强化景区思维、市场逻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濉涣双城”。举办2024中国·淮北首届嵇康古琴艺术节,嵇康琴馆获“中国古琴艺术传承示范中心”称号,“‘古琴声’萦绕嵇康故里”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濉溪古城入围2024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名单及非遗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临涣古镇入选“此生必去的20个长三角古镇”,系皖北唯一。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基本建成,双堆集镇文旅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一主两翼”格局加快构建。淮北坠子《小推车的故事》获评“中华颂”全国曲艺大展“最佳剧目”。我县获评“安徽省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4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18个(含村卫生室),床位4242张,卫生技术人员5440人,其中,医院12个,床位2702张,卫生技术人员2530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933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18个,床位1420张,卫生技术人员2753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411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所,床位120张,卫生技术人员112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5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技术人员51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7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3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83人。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落实“五控”措施,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共保联治”大格局,澥河、浍河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王引河幸福河湖通过市级验收。强化重点建设用地监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实施人工造林701亩,建设农田林网4.3万亩。推动烧结砖瓦行业低碳循环发展,关闭退出烧结砖瓦企业17家,减少煤耗3.4万吨。建成新能源并网装机175.5万千瓦,南坪镇获评省级绿色能源示范镇,理士电源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23元,同比增长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93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47元,同比增长6.4%。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统筹分配衔接资金2.6亿元。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3万人,交付安置房1256套,新增停车泊位2707个,建成公共文化空间4个,改造3个体育口袋公园,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加快濉溪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建设,全县超90万人喝上引调水。坚持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入选全省首批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示范区。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职业技术学校荣获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称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管理单元基层卫生治理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国家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全国排名第一,获省政府激励。2024年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3万人。2024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7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285人。
注: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