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株洲市渌口区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5年3月20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实“七个有新作为”要求,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以“重大项目攻坚年”“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以及“小微企业服务”“扩内需促消费”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青春渌口、创业新城,推动全区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9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91.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68.2亿元,增长2.6%。

gdp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15:47.2:37.8调整为17:47.5:35.5 。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1%、70.9%、19.1%,拉动GDP增长0.5、3.5、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4%,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

二、农业

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8亿元,较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30.1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4.5亿元,增长15.4%;畜牧业产值22亿元,增长1%;渔业产值2.8亿元,增长6%。粮食播种面积43.45万亩,同比增长0.9%;早稻面积12.46万亩,同比增长2.6%;中稻面积14.78万亩,同比增长0.1%;晚稻面积13.39万亩,同比增长0.7%。蔬菜面积20.2万亩,增长3.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万亩,增长2%。全年粮食总产量20.26万吨,同比增长1%,早稻产量5.14万吨,同比增长0.6%;中稻产量8.1万吨,增长1.2%;晚稻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1.3%。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3万吨,增长5.5%;蔬菜产量44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6万吨,增长2.1%。全年生猪出栏55.4万头,下降1.5%;羊出栏5.8万只,下降9.3%;牛出栏0.3万头,增长1.9%;家禽出笼233万羽,增长17.7%;禽蛋产量0.57万吨,下降1.1%;水产品产量1.4万吨,增长4.5%。持续保持“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油茶大县”等金字招牌。

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52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41家。朱亭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株洲王十万黄辣椒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一枚果(渌口红美人柑橘)、一条鱼(南洲忆山塘鱼)、一桶油(南洲忆山茶油)、一枚蛋(“渌湘银丹”蛋品)”等特色产业,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6、4.5和1.4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9%。在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6.7%,集体控股企业增长12.5%,民营企业增长5.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8.3%,制造业增长1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

规工

 

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12.6%、57%、17.2%、6.4%;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和38.5%。主要工业产品保持不同增长。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6.1%。大力实施“园电共治”,推动电力“转改直”,园区企业综合用电成本降低15%以上,工作经验获全市推介。

全年全区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房屋施工面积626.2万平方米,下降6.2%;房屋竣工面积448.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1.5、1.1、3.4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77.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2%。

固投

剔除跨区项目和房地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20.1%,非国有投资增长9.1%,其中民间投资增加9.4%;按投资方向分,其中产业投资下降5.4%,基础设施投资上升73.5%。全年施工项目个103,下降15.6%。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6个,下降35.2%。全区亿元以上项目4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个。

湘商来区新注册企业21家,到位资金25亿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185个重点项目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航电枢纽扩容、中车奇宏等37个项目开工,时代工塑二期、标准厂房四期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

表1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行业 比上年增长(%)
总计 1.7 金融业 ***
农、林、牧、渔业 -25.6 房地产业 -34.3
采矿业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2.6
制造业 -1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59.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3
建筑业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批发和零售业 *** 教育业 -98.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0.6 卫生和社会工作 90.8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8.63亿元,比上年下降34.3 %。其中,住宅投资8.55亿元,下降31.7%;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5万平方米,下降22.4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1万平方米,下降27.3%。商品房销售额6.9亿元,增长0.3%。其中,住宅销售额6.8亿元,增长4.6 %。

五、国内贸易

202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亿元,同比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3.6、1.7、2个百分点。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60.6亿元,增长7.4%;乡村零售额10.86亿元,增长4.4%。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2.1、68.1、0.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7.2%、1.6%、4.6%。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完成14亿元,增长14.8%,限额以下57.4亿元,增长4.9%。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9.1%,饮料类零售额增长23.2%,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2.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8.8%,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2.4%,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7.9%,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3.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6.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5%,家具类零售额增长17.6%,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09.1%。

社零获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371个,其中,新设立企业28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个体户4545户,完成“个转企”120户。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37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与邮电

开展公路建设三年行动,醴娄高速渌口区连接线提前完工通车,完成88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0公里国、省道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5.2公里,窄改宽7.5公里,完成危桥改造8座。京港澳高速东移线即将启动建设,醴娄高速、S330淦田至古岳峰二期、湘江东岸沿江路等项目加快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合理布局现有公交运力。

全年公路货运量122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9271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813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2795万人公里。

全区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960.1万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金融板块实现收入4332.6万元,下降10.9%;寄递板块实现收入618.4万元,增长35.1%;邮务板块实现收入1002.8万元,增长1%。

七、财政和金融

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5.6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税收收入12.2亿元,下降1.9%。上划中央收入4.6亿元,下降5.2%;上划省级收入1.2亿元,下降3.8%。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亿元,增长2.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4亿元,增长0.9%,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为64.9%。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4亿元,下降9.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亿元,增长3.6%;教育支出4.2亿元,增长2.4%。

年末全区金融系统存款余额(月末数)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金融金融系统贷款余额(月末数)227.2亿元,增长11.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学校(园)77个。其中,幼儿园35所,教学点1个,小学15所,初中6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13所,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3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30873人,其中:学前教育3818人,小学教育11785人,初中教育6786人,高中教育5233人,职业中专教育3251人。2024年高考本科以上录取810人,录取率40.7%。全区在编在职教师1933人。全年共发放助学金493.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117人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6%。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成效明显,有序撤并6所小规模学校;建成五中朱亭学校、杨得志红军学校两所农村规范化寄宿制学校;株洲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省教育厅评审。

全区有13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72家,全年专利授权182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8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国、省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分别达到8家、36家。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成为全市第五家省级以上高新区;时代华鑫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株冶新材获评省级绿色工厂;时代华先获评2024年湖南省新材料中试平台;金韦硬质合金、时代工塑获评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全区共建成771个5G基站, 已实现城区、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医疗机构等5G网络和千兆光纤的全覆盖,农村行政村5G覆盖率达98.3%。

九、文化、体育、旅游和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8129户。全年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2场,送电影下乡1548场。全年举办来渌口过小年系列活动、元宵节系列活动、第二届湖南省风筝邀请赛、朱亭端午龙舟赛、“杨得志将军逝世30周年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等大型节会赛事活动11场次,为乡镇争取到全民健身路径13套。

全区体育设施总体达到846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48个。总场地面积63.5万平方米,人均设施面积2.46平方米。朱亭端午龙舟赛再次划上央视银幕,并首次获新闻联播栏目报道;U18全国传统校篮球联赛火爆全网;经世文创水仙湖、紫湖园归心谷正式营业;蓬源仙、五号山谷、云由美宿、大石围等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朱亭百果园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全区大力推宣“这么近、这么美,就爱渌口的山和水”文旅品牌。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7万人次,同比增长42.6%;实现旅游总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33.1%。

全区医疗卫生计生单位210个,其中,区直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与服务单位3个、区级公立医院3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镇卫生院6个,民营医院2个、村级卫生室151个, 诊所医务室41个。全区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551人。其中,高级职称132人,中级职称436人,初级职称983人。全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开放床位146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6张。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4834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100人,完成率均达100%。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渌口区中医医院门急诊大楼整体升级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2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8%,全区主要地表水体水质均值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地表水城市水质综合指数为3.42,县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年上报建设用地33.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7.56万亩。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公顷。认真配合完成中央和省级环保督查,完成湘、渌两江排口整治9处、地下管网新建改造35公里。拆除违法建筑2.3万平方米。渌口镇均坝村、朱亭镇龙凤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全区完成造林面积4000亩,参与义务植树14.1万人次,尽责株数70万株。

全年安全生产事故和伤亡人数较去年分别下降73%、75%。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起,伤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摩托车联合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防汛救灾应急演练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公安户籍数据显示:全区出生人口1519人,比上年下降9.7%,出生率为4.5‰;死亡人口1814人,下降8.9%,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全区常住人口25.43万人,城镇化率56.43%。

2024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66元,比上年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76元,增长3.8%。其中,工资性收入20466元,增长4.4 %;转移净收入20658元,增长3.8 %;经营净收入3098元,增长5.2%;财产净收入3053元,下降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56元,增长5.5 %。其中,工资性收入14331元,增长5.4%;转移净收入7006元,增长8.1%;经营净收入6992元,增长3.3%;财产净收入826元,增长3.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2:1。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494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892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15.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5594元和25447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4.8%。

城镇 农村

全年发放创业贷款119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43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9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8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4%,远低于4.5%的控制目标,“渌口—就业之家”获评湖南省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创新案例”奖。“城乡低保”进一步提标,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由650元提高至70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420元/月提高至450元/月。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932.7万元,发放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资金2305.8万元,养老服务总人数达6.1万人。截至12月底,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25万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0.76万人,参保率93.9%。全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086人,参保单位702家。城乡居民医保共有2.8万人次获得各类医疗补偿1613万元。全面推行异地就医结算与基层医保代办服务,13家区属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医保联网直接结算。积极推进全区基层卫生院DRG支付方式改革,减少居民医疗费用。全区生育津贴申领实行全程网办,实现从“只要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同时办理时间从产假期满后提前到分娩后。建成投用4家“长者餐厅”,完成37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区12家公办养老机构全部通过等级评定,全面实现公办养老机构区级统筹统管。

注:

1.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渌口区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183.0亿元

2. 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部分数据采取四舍五入,与总数会有出入。

5.数据来源:本公报中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区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邮政渌口分公司;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市场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区金融办;环保数据来自生态环境渌口分局;资源数据来自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林业局;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体育旅游数据分别来自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科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社局和区文旅广体局;人口、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公安局渌口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