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及区委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着力落实“六保”任务,实现疫情防控“零确诊”,全区经济不断恢复,持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3.7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2.9%。

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39.3:43.4调整为16.5:42.4:41.1。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69.5%、21.8%,拉动GDP增长0.5、3.8、1.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

二、农业

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18.2亿元,增长4.9%;林业产值5.1亿元,增长5.4%;畜牧业产值16.2亿元,增长0.8%;渔业产值1.9亿元,增长6.8%。粮食播种面积44万亩,增长5.9%;早稻面积14.5万亩,增长11.2%;蔬菜面积17.5万亩,增长3.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7万亩,增长14.8%。全年粮食总产量20.1万吨,增长2%,早稻产量6.1万吨,增长9.4%。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8698吨,增长14.9%;蔬菜产量37.4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5.5万吨,增长2.2%。全年生猪出栏36.4万头,下降15.9%;羊出栏58300头,下降4.4%;牛出栏2400头,增速与去年持平;家禽出笼214.6万羽,增长1.7%;水产品产量12460吨,增长6.6%;禽蛋产量6000吨,增长1.7%。

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1510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家庭农场超过149家,农民合作社达到907家。建立基地面积28.48万亩,带动农户1.2万余户。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5个,注册“渌口优鲜”品牌,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肖运忠蛋品”、“湘春蕨菜”获选株洲市十农产品品牌,“王十万黄辣椒”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乡村振兴“12+4”示范村创建成效明显,浦湾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河包村获评全国“一寸一品”示范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8.8、16.8和16.5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4.9%。在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下降1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64.9%,股份制企业增长23.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8.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36.3%,制造业增长2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7.2%。

 

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9%、37.8%、33.2%、4.9%和5.4%。主要工业产品保持不同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1.5%;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5%;利润总额增长16.5%。

全年全区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完成房屋施工面积767.1万平方米,增长3.3%;房屋竣工面积583万平方米,增长6.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3.1、8.4、6.3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8%。

剔除跨区项目和房地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13.6%,非国有投资8.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4.0%;按投资方向分,其中产业投资增长43.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6%。全年施工项目207个,下降16.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3个,下降24.3%。全区亿元以上项目54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其中,住宅投资19.1亿元,增长47.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4.9万平方米,增长1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1.4万平方米,增长38.7%。商品房销售额23.2亿元,增长14.9%。其中,住宅销售额21.4亿元,增长36.3%。

五、国内贸易

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2亿元,比上年下降1.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2、0.9、0.6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3.7亿元,增长1.4%,餐饮消费额3.05亿元,下降5.4%。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41.7亿元,下降1.6%;乡村零售额8.54亿元,下降1.9%。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为1.48、47.8、0.26、0.6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1.1%、6.1%、3.1%。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7亿元,增长10.4%,限额以下43.2亿元,下降3.4%。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0.7%,饮料类零售额增长26.7%,烟酒类零售额增长3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8.7%,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8.7%,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6.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1.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9.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5.5%。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122个,其中,新设立企业7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家,个体户2301户。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44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6%。其中,出口500万美元,增长28%;进口额3925万美元。全区引进内资项目125个,增长2%,合同引进区外资金178.2亿元,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764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实际利用内资金额54.6亿元,增长7.8%。

六、交通运输与邮电

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省计划181公里。公路提质升级5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0座,普铁安全隐患整治105处,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10个。全年公路货运量1151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853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826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3361万人公里。伏波大道提质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城区智能化停车一期建成使用。

全区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4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金融板块实现收入3917.5万元,增长0.6%;寄递板块实现收入875.5万元,增长9.1%;邮务板块实现收入626.2万元,下降1.5%。

七、财政和金融

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税收收入11.45亿元,下降2.54%。上划中央收入4.26亿元,下降12.06%;上划省级收入1.13亿元,下降5.8%。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4亿元,增长11.0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06亿元,增长6.24%,地方税收收入比例66.99%。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03亿元,下降8.3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3亿元,下降27.33%;教育支出4.39亿元,增长6.26%。科学技术支出1.58亿元,增长43%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居民储蓄存款145.3亿元,增长9.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5.9亿元,增长17.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学校(园) 126个。其中,幼儿园56所,教学点22个,小学24所,初中4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15所,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34418人,其中:学前教育6684人,小学教育13466人,初中教育6440人,高中教育7129人,职业中专教育699人。2020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498人,录取率30%。全区在编在职教师2032人,实现全区教职工参培率100%。全年共发放助学金751.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952人,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位7504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11.8年。渌口镇中学实现整体搬迁,市二中青龙湾小学正式开学,提质改造乡村学校21所,新增公办园园位611个。

全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42%。全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30家。完成专利申请85件,比上年增长3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51件,增长12%。全年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个。全区引进科技创新人才2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20%,其中,全职引进博士人才9人、全职引进硕士人才3人,全职引进本科人才10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壮大,13家高分子新材料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湖南朱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株洲市金盟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市级星创天台1个,株洲县现代田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九、文化、体育、旅游·和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93300户。在城市五区率先建成综合性博物馆,成功举办纪念杨得志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完成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1000户,建设5G基站82个,融媒体中心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全区首家24小时智能书屋,全年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2场,送电影下乡2172场。开展4.23世界读书日“书香渌口”全民阅读活动,创作编排小品《憨嫂除恶》、《惊喜》参加全市专题录制。

全区体育设施总体达到604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15个,室外体育设施589个。总场地面积59.1万平方米,人均设施面积2平方米。成功举办第二届花冲航空滑翔伞邀请赛和首届田园新生活房博会,完成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9.8万人次,同比增长11.1%;实现旅游总收入9.26亿元,同比增长11.1%。

全区医疗卫生计生单位203个,其中,区直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与服务单位4个、区级公立医院3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镇卫生院8个,民营医院2个、村级卫生室149个, 诊所医务室34个。全区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653人。其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360人,初级职称741人。全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5.3人,开放床位153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04张。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6168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048人,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55人,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3%。成功实现“蓝天三百天、全域Ⅱ类水”目标,创文创卫分别顺利通过国、省测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37天,比上年同期增加4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2.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6,同比减少16.6%,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率20.9%,县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集中整改中央环保督查交办问题15件。全年新增管输天燃气用户588户,城镇化污水处理率95.02%,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全年棚户区住房改造953户,危房改造139户。全年上报建设用地2973亩,实现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数量指标326亩、补充水田指标231亩、产能指标613844公斤,全区380460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全区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33.44万亩,造林面积9500亩,森林覆盖率51.85%。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1个,改造棚户区953户,实现无物业管理小区自治20个,改建家庭餐厨油烟净化1500户,拆除违章建筑1.7万平方米。新建“建宁驿站”3座,改造老旧公厕13座,在全市首创禽畜集中屠宰(存放)区。开展城乡垃圾分类试点,实现镇域垃圾中转站全覆盖。取缔整顿马路市场43个,改造农贸市场3个。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2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3人,其中铁路事故1起,死亡1人,工贸行业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10起,死亡11人,直接经济损失248万元,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均稳控在省、市下达的控制范围内。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4.6万人,根据公安户籍数据显示:全区出生人口2750人,比上年下降17.3%,出生率为7.9‰;死亡人口5918人,增长131.2%,死亡率1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2‰。

2020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8元,比上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86元,增长5%。其中,工资性收入16665元,下降14.7%;转移净收入17114元,增长21.4%;经营净收入2433元,增长18%;财产净收入2674元,增长9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7元,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10487元,下降11.1%;转移净收入5345元,增长70.3%;经营净收入5550元,增长11.8%;财产净收入656元,下降1.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6:1。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237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621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13.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0886元和18560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5.8%。

全年发放创业贷款287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10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76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保待遇稳步提升。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748.3万元,发放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资金1717.3万元,城乡低保人均救助水平由2019年402元每月提高至405元每月。养老服务总人数达6.7万人,6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服务达到100%,全区已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04万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4.5万人,参保率95.2%,完成省、市95%以上的目标任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16.67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78.05元。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包括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6512人,参保单位402个,参保率100%。共征缴医保基金约3.3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共有16.4万人次获得各类医疗补偿1.99亿元,职工医保共有6746人获得各类医疗补偿0.98亿元。

注:

1. 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采取四舍五入,与总数会有出入。

4.数据来源:本公报中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局;邮政数据来自邮政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商粮局、优化营商环境协调服务中心;市场数据来自市场监管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金融办;环保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分局;资源数据来自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林业局;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体育旅游数据分别来自教育局、卫健局、科工信局、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和文旅广体局;人口、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公安局分局、人社局、医保局、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