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椒江撤市设区30周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全力奋战“六大片区”,聚焦发展现代都市经济、聚力打造现代中心城区。全年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培育显现新成效,共同富裕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88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317.4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43.48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为2.2:36.1:61.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为9933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949美元),比上年增长2.9%。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椒江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846.9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3:36.0:61.7。
![]() |
图1 2024年各产业、行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
人口平稳增长。截止2024年11月30日,全区户籍总人口57.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61人,增长4.29‰,增幅比上年回落0.32个千分点。其中,男性人口28.58万人,女性人口29.09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8.3:100。全年出生人口3338人,出生率5.80‰,死亡人口3153人,死亡率5.48‰,人口自然增长率0.32‰,比上年回升1.88个千分点。根据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202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城镇化率为80.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60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8%,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1%。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13.39亿元,增长1.8%;林业产值0.02亿元,下降21.2%;牧业产值1.55亿元,下降13.3%;渔业产值17.96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4亿元,增长7.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8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蔬菜播种面积4.29千公顷,增长1.4%。全年粮食总产量3.55万吨,增长0.1%;蔬菜产量13.58万吨,增长2.3%;油料产量451吨,增长4.9%;水果产量2.42万吨,下降1.6%。
全年生猪出栏1.68万头,比上年下降29.1%;年末生猪存栏1.02万头,增长17.6%;其中能繁殖母猪711头。全年家禽出栏6.77万羽,下降12.2%。全年猪肉产量1436吨,下降26.5%;禽肉产量128吨,下降11.1%;禽蛋产量348吨,下降22.5%;水产品产量7.93万吨,增长2.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5.86万吨,增长2.2%;海水养殖量2.07万吨,增长4.9%。
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完成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验收851亩,全年在建(新建)项目3422亩,开工高标准农田(粮功区)改造提升项目3614亩。完成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建设,全年共引进展示新品种147个,比上年增加3个。“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冬领鲜花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项目”完成验收并投入生产,成为全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30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6家,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6家。年末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强化“三品一标”建设,全年累计认证“三品一标”总数18个,其中,有机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12个。获农博会金奖4个,森博会金奖2个。
和美乡村加快推进。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显著,全年共推进20个农村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4个农村垃圾分类集置站点建设。和美乡村建设成果丰硕,累计建成省级未来乡村6个,特色精品村16个,市级精品村19个。年末全区和美乡村覆盖率达40%。“台州市椒江区‘古郡新风’美丽乡村带”入选浙江省第五批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带。章安街道李宅村未来乡村、山前村未来乡村通过省级未来乡村验收。大力扶持农户增收,新建共富工坊25家,累计110家,覆盖辐射重点帮促村14个,吸纳周边村民2727人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140人。开展农民大培训5.28万人次,培育农创客190人,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87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4.84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654家,实现增加值227.88亿元。增长9.1%,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86家。
全区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7.49亿元,比上年下降2.0%;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0.39亿元,增长14.5%。轻重工业比例为29.6:70.4。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在前五位的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1.7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88亿元,与上年持平;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62亿元,增长21.0%;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69亿元,增长28.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60亿元,增长0.5%。
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2.91亿元、151.55亿元和77.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13.0%和7.0%。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35.95亿元,增长13.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5.8%。
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家数达624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的95.4%,增加值达到195.52亿元,占比85.8%,比上年增长8.9%。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3.4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利润总额7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表1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名称 | 计量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家具 | 万件 | 50.59 | -8.4 |
化学药品原药 | 万吨 | 1.02 | 22.1 |
塑料制品 | 万吨 | 38.12 | 7.5 |
水泥 | 万吨 | 269.55 | -4.2 |
卫生陶瓷制品 | 万件 | 31.40 | 14.8 |
发动机 | 万千瓦 | 6398.03 | 28.0 |
泵 | 万台 | 164.00 | 10.5 |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 万台(套) | 269.46 | 12.2 |
服装、鞋帽加工机械 | 万台 | 327.50 | 18.3 |
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 | 万台 | 1707.42 | 31.8 |
民用钢质船舶 | 万载重吨 | 14.36 | -17.8 |
摩托车整车 | 万辆 | 44.81 | 15.5 |
电动自行车 | 万辆 | 108.17 | -15.4 |
电动机 | 万千瓦 | 189.34 | 1.0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122.34 | 16.3 |
家用电风扇 | 万台 | 1014.26 | 45.9 |
灯具及照明装置 | 万套(台、个) | 1146.80 | -0.4 |
集成电路 | 万块 | 29547 | 43.9 |
光电子器件 | 万只 | 40886 | 13.9 |
眼镜成镜 | 万副 | 9482.90 | 8.7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1.26亿元,增长3.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25.32万平方米,下降9.1%,其中,新开工面积658.0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62.70万平方米,下降24.5%。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5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6.5%、5.8%和5.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1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利润总额27.08亿元,下降13.0%。
表2 2024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情况
行业 | 营业收入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利润总额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服务业 | 217.20 | 2.8 | 27.08 | -13.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0.40 | -9.7 | 2.24 | -48.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11.47 | 2.3 | 21.80 | -13.2 |
房地产业 | 3.53 | 1.0 | 0.13 | 15.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3.95 | 6.4 | 0.81 | 2.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4.63 | 25.3 | 2.05 | 123.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02 | 15.7 | -0.94 | -72.2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4.61 | 64.4 | 0.29 | 1359.7 |
教育 | 0.68 | 0.5 | 0.05 | 119.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4.88 | 14.4 | 0.25 | 25.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3 | -5.0 | 0.40 | 150.6 |
五、固定资产投资
年末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0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35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18.5%,下降1.3%;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1.4%,增长5.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9%,工业性投资下降1.3%,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51.6%、下降5.1%、下降2.2%和增长29.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8%。
全区商品房建筑施工面积1212.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9%;商品房竣工面积153.63万平方米,增长31.2%;商品房销售面积77.38万平方米,下降2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3.49万平方米,下降21.3%。商品房销售额142.39亿元,增长3.7%。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葭沚转盘整体提升改造工程、椒江区共富共享中心工程等项目竣工投用;台州国际博览中心、路泽太高架二期等项目全速推进;酷哇科技华东总部项目、椒江区前所第二中心小学等项目进展顺利;信质集团年产300万台新能源汽车定转子总成建设、椒江渔都小镇项目(二期)、椒江丁勾头酒店等项目启动建设。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78亿元,比上年增长4.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3.09亿元,增长5.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1.35亿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下降4.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23.56亿元,增长5.1%;餐饮收入9.53亿元,增长4.6%。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中西药品类等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9.1%、16.6%和8.3%;粮油食品类增长2.9%;日用品类下降17.6%;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分别下降37.5%和3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6.8%,其中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146.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8.8%;汽车类增长14.0%,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02.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6.5%。
商贸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6.0%,占比22.6%,拉动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3个百分点。
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6186家,其中,新设企业5196家,新设个体工商户10985家。年末在册市场主体99578家,其中,企业35698家,个体工商户63550户。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0个,年成交额114.01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28个,生产资料市场2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11个,成交额108.74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有3个,成交额87.77亿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61.37亿元,比上年下降8.8%。其中,出口总额439.36亿元,下降8.4%;进口总额22.01亿元,下降15.5%。跨境电商出口额逆势上扬,全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监管方式出口额达到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30%。按出口企业类型分,全年外贸公司出口额181.67亿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1.3%,下降25.1%;三资企业出口额46.00亿元,占比10.5%,增长3.0%;生产企业出口额211.69亿元,占比48.2%,增长10.0%。市场布局持续优化,有出口贸易的国别(地区)达202个;对中东、东盟、拉丁美洲出口额分别增长33.6%、29.4%和19.1%;对印度、美国出口额分别增长1.3%和0.8%;对欧盟出口额下降1.7%。从主要出口产品来看,全年医药化工和缝制设备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12.6%和3.2%;船舶、二手车等新业态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415.5%和56.6%。
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7家,境外中方投资额5774.5万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个,比上年减少3个,实际利用外资3047万美元,直接对外投资9975万美元。全年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2518万美元。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85.07亿元,比上年下降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0亿元,下降3.8%,其中,税收收入44.24亿元,占比达到88.0%。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加强,全年民生支出51.16亿元,增长6.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5.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教育等惠民支出分别增长19.2%、18.9%、9.2%和8.3%。
金融存贷运行稳健。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50.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0%。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80.72亿元,增长4.0%。在人民币存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余额1400.29亿元,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107.82亿元,下降5.9%;广义政府存款余额531.77亿元,下降2.3%;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6.00亿元,增长138.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13.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906.09亿元,增长6.4%。在人民币贷款余额中,住户贷款余额1364.58亿元,增长2.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541.39亿元,增长8.7%。
表3 2024年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指 标 | 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 3250.23 | 4.0 |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 3180.72 | 4.0 |
其中:住户存款 | 1400.29 | 10.0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1107.82 | -5.9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 3913.17 | 6.4 |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 3906.09 | 6.4 |
其中:住户贷款 | 1364.58 | 2.2 |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 2541.39 | 8.7 |
九、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515.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20公里。全年完成水上运输货物周转量645.62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3.2%;旅客周转量1726万人公里,下降11.3%。全年海门港货物吞吐量1936.19万吨,比上年增长28.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48.73万吨,增长32.6%。年末全区汽车保有量25.93万辆,比上年末增加0.7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2.98万辆,增加0.71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37万辆,增加0.86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快递业务量1.25亿件,比上年下降35.8%,快递业务收入8.13亿元,下降15.2%。年末全区移动电话用户114.88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2.2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67万户。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46.40万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达到12.2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80万户。5G基站累计建成数2204个,年内新增142个。
年末全区共有10个A级景区,其中4A级2个、3A级6个、2A级2个。拥有星级饭店4家,客房1053间、床位1429张。旅行社42家,其中,星级品质旅行社11家。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2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GDP比重3.56%,占比位列全市第一。首夺“科技创新鼎”,连续7年荣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创新主体更加活跃,创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8 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8家,新增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研发机构9家。创新平台提能升级,台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投运,入驻企业14家,精密光电创新中心获评省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一城两园三中心”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成效初显。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新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全市唯一,新增国家级人才7名,引入高端以上人才12名、博士26名,“500精英”19名,培育高技能人才2730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年专利授权量498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29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72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全市第一。
教育事业成就斐然。全面贯彻“教育同质”理念,全力打好“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收官之战,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省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教育布局持续优化,全年建成投用文昌第一学校、下陈中学等1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6840个,项目投用数、新增学位数居全市第一。公办在园幼儿占比从60.0%提升至70.2%,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从83.7%提升至89.0%。推动教育“同城同质”,应收尽收随迁子女,100%保障2827名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建强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体系,新建村社老年学堂72所,全年组织老年培训近4.8万人,区老年学院、前所老年学校获评省级优质办学点,葭沚成校“玻雕文化书院”获评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99所,在园幼儿1.84万人;小学22所,在校学生5.42万人;初中15所,在校学生2.04万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3765人。
十一、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气质全面提升。持续丰盈“椒享乐”公共服务体系,全年组织草地音乐会、惠民剧场等活动1300余场次,文艺赋美8829场次。获评省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试点,“台州乱弹保护活化项目”入选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台州乱弹《追星者》、舞剧《风起大陈》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落户心海天地。服务阵地进一步拓宽,新建2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家城市书房(和合书吧)、1家文化驿站,8家乡村艺校。全力打造演艺赛事新高地。全年共举办和合龙聆、张信哲“未来式终极版”、邓紫棋演唱会等5场大型演唱会,累计吸引观众15.3万人次。
医卫体系日臻完善。据初步数据,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22家,其中,医院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75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家,其他卫生机构11家。医院中,按照机构种类划分,共有综合医院7家,中医医院3家,专科医院13家,护理院(中心)7家;按照等级分,共有三级甲等医院2家,三级乙等医院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按照机构类别划分,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5家,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102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27家。卫生机构年末床位5415张,比上年末增加161张,其中,医院床位数5239张,比上年末增加101张。卫生技术人员9861人,比上年末增加57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82人,注册护士4587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59人和251人。全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总量1414.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出院16.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床位使用率为71.8%。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年全区运动健儿参加各项赛事共夺得国际比赛金牌1枚,银牌1枚;全国赛金牌11枚、银牌7枚、铜牌6枚;省赛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13枚;市赛金牌69枚、银牌63枚、铜牌54枚。承办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W50)台州站、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省青少年足球(女子丙组)锦标赛、浙江省第十五届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小学男子组)等省级以上体育赛事6场。全年新建10个笼式球场、8个百姓健身房、5个国球进社区,开放15家机关企事业体育场地。年末体育场地数2598个,较上年增加82个;体育场地面积244.95万平方米,较上年增加13.6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5平方米。
十二、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812.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9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04亿立方米。用水总量1.54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18.35立方米。
全区环境质量AQI优良率93.7%,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全年污水处理量1.06亿吨,污水处理率9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用水普及率100%。聚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亲水节点6个,高品质水美乡村1个,美丽池塘4个。全年完成河道清淤18.3公里,清淤5万余方。高品质完成农村水系整治26公里。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总量比上年增长4.9%,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3.86%。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51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7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9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5.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94,比上年缩小0.03。提低步伐稳步加快,全年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051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937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75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9.1%。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6辆,其中,新能源汽车7辆。拥有计算机99台,拥有地面清洁电器29台,拥有空调202台,拥有空气净化器(含新风系统)6台。
表4 2024年居民人均收支主要指标
指 标 | 全体居民 | 城镇常住居民 | 农村常住居民 | |||
绝对数
(元) |
比上年增长
(%) |
绝对数
(元) |
比上年增长
(%) |
绝对数
(元) |
比上年增长
(%)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73051 | 4.6 | 84475 | 3.6 | 43596 | 5.0 |
工资性收入 | 45843 | 4.3 | 52469 | 3.4 | 28757 | 4.9 |
经营净收入 | 9453 | 5.5 | 9351 | 5.6 | 9716 | 5.4 |
财产净收入 | 10929 | 4.2 | 13899 | 2.8 | 3273 | 4.0 |
转移净收入 | 6826 | 5.4 | 8756 | 3.8 | 1851 | 6.4 |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53051 | 8.2 | 59372 | 7.2 | 36753 | 9.1 |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5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6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7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04万人。
养老供给日益优化。康养联合体建设持续推进,新增康养联合体1家,年末共有康养联合体6家,镇街覆盖率达到75%。养老机构逐步完善,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总数76张,每万老年人口拥有认知障碍床位数达18张。持续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提升行动,新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52张,配套开展上门服务3万余次。新建“老省心”综合体3家,全区“老省心”综合体共达8家。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愈发健全,新增21个老年助餐点,依托下陈村老年食堂作为中央厨房先行开展配送餐服务,打造乡村版“怡家食堂”,新增怡家食堂1家,年末共有怡家食堂11家。
民生兜底保障更加有力。低保调标提高到1145元/月,年末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20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资金3387.53万元,全区特困人员供养70户、71人,全年发生临时救助共956人次,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4.43万元。
残疾人帮扶、慈善事业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气象、档案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注:1、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公报中涉及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美丽乡村建设、市场主体、商品交易市场、跨境电商出口额、外商投资、实际利用外资、服务外包、A级景区、星级酒店、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教育、文化、群众体育、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置、幸福河湖创建、社会保险、养老、低保特困等方面的数据均为不含台州湾新区口径。邮电、通讯等方面的数据均为不含市本级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