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台州市椒江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运行逐季改善、生产持续回升、需求稳定恢复,发展质效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为扎实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691.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7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276.58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392.46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为3.3:40.0:56.7。

消费价格水平总体平稳。全年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3.1%。

人口保持稳定增长。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6.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3万人,增长1.1%。其中男性人口28.05万人,女性人口28.13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7:100。全年出生人口4919人,出生率8.80‰,死亡人口3202人,死亡率5.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万人,帮助335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9%,比上年末下降0.97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6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量2.65万吨,增长3.6%;全年蔬菜产量13.14万吨,比上年增长4.2%;油料产量285吨,下降1.4%;水果产量3.38万吨,下降2.9%。

全区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1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6%。

全年生猪出栏0.15万头,比上年下降93.7%;家禽出栏16.04万只,下降20.1%。全年肉类总产量418吨,比上年下降85.7%,其中,猪肉产量134吨,下降94.5%;禽蛋产量828吨,下降54.7%。全年水产品产量21.20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8.85万吨,下降2.4%;海水养殖产量1.90万吨,增长58.6%。

全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96家,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6家。年末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全区累计认证“三品一标”总数34个,其中,有机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获省农业博览会百个名优畅销农产品奖3个,森博会金奖2个,省精品果蔬金奖3个。大陈黄鱼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年度确认。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8家,实现增加值183.82亿元。年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46家。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前五的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32.02亿元、24.61亿元、21.84亿元、15.34亿元和15.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增长4.0%、增长10.1%、下降4.4%和下降2.3%。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1.71亿元、84.01亿元和58.16亿元,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8.73亿元。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9.67亿元,比上年下降8.7%,其中,利润总额42.22亿元,比上年下降13.4%。

建筑业运行平缓。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6家。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95.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 ;房屋竣工面积666.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96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10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7.2%,第二产业下降30.9%,第三产业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4.6%,工业性投资下降30.9%,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投资分别比上年下降4.5%、下降22.7%、增长2.1%和下降1.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2%。

全区商品房建筑施工面积1436.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2%;商品房竣工面积124.71万平方米,增长309.1%;商品房销售面积221.17万平方米,增长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8.68万平方米,增长14.9%。商品房销售额321.23亿元,增长15.0%。

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中央通道建成通车;杭绍台铁路、市域铁路S1线、现代大道、葭沚水城文化产业街区建设等项目全速推进;台州市地下综合管廊、高铁中心站、椒江金融大厦等工程进展顺利;心海未来社区全面动工;葭沚老街广场一期工程、椒江绿色药都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工程启动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47亿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批发业零售额96.99亿元,下降8.7%;零售业零售额162.58亿元,下降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91亿元,下降4.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粮油食品类、汽车类、石油制品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下降34.5%、6.0%、20.3%和22.5%。

全区新设市场主体14449家,其中,新设企业5387家,新设个体工商户9062家。年末在册市场主体73413家,其中,企业27607家,个体工商户45806户。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4个,年成交额96.13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39个,生产资料市场5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11个,其中,年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有4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89.8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出口总额268.69亿元,下降6.1%,进口总额21.14亿元,下降4.6%。按出口企业类型分,全年外贸公司出口额70.88亿元,增长10.7%;三资企业出口额36.37亿元,增长7.8%;生产企业出口额161.45亿元,增长3.9%。

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家。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235.8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全年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4087万美元。

成立全区首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签约270家中小企业,助力企业降低出口成本,优化外贸产业链。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75.17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亿元,下降5.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9亿元,增长9.9%,其中,教育支出12.02亿元,增长19.7%;卫生健康支出5.64亿元,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2亿元,下降18.6%。科学技术支出1.55亿元,下降4.5%。

金融存贷运行良好。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98.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79.97亿元,增长17.1%。在人民币存款余额中,住户存款余额510.03亿元,增长12.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87.59亿元,增长14.5%;广义政府存款余额198.08亿元,增长16.0%;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3.79亿元,增长86.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85.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882.85亿元,增长13.0%。在人民币贷款余额中,住户贷款余额467.41亿元,增长13.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15.42亿元,增长12.2%。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927.82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9%。其中,公路运输25.04亿吨公里,下降10.3%;水上运输902.78亿吨公里,下降3.7%。完成旅客周转量1.56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4.3%。全年海门港货物吞吐量1333万吨,比上年下降1.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17万吨,比上年增长67.1%。年末全区汽车保有量21.7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7.87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0.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3.30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35.64万户。

全年全区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448.9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448.85万人次,下降7.9%;实现旅游总收入158.31亿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58.29亿元,下降9.8%。举办或承办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大陈岛小红书旅游日、甬台文旅大走亲·美游大陈岛首航等旅游活动。成功创建大陈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累计83家;新增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累计48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4家,累计333家;新增省级研发中心3家,累计38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累计14家。全年专利申请量6814件,比上年增加1336件,其中,发明专利2049件,比上年增加657件;专利授权量5333件,比上年增加143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52件,比上年增加317件。

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新建、补建幼儿园27所,新增学位7017个。椒江文昌第一小学开班办学,华师大附属台州学校、椒江二中一期、椒江八中等建成投用。年末,全区有幼儿园110所,在园幼儿1.82万人。普通小学19所,在校学生4.75万人;初中14所,在校学生1.66万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6161人。学前三年入园率首次达到100%,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10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9.90%,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提升。组织枫山大舞台、送戏下乡等各类文体活动60余场。组织文化非遗走亲5次、名家讲堂19场、惠民剧场8场。“365公益课堂”推出剪纸、少儿跆拳道等16个门类,累计开展培训 305场次610课时。举办椒江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十里红妆之台州桶盘展”、“小小戚家军重走戚继光抗倭路”等文化传承活动。老粮坊庙会、百县千碗·海味椒江等惠民活动顺利开展。举办了大陈岛影像69年摄影作品展、天台·椒江“云端”走亲“影像有范”父子摄影展、“山海水韵”黄岩·椒江文化走亲美术作品展等网络展览,共开展活动27次。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台州二院与葭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共享,设立台州二院椒江分院;创新医联体模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台州市中心医院、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中心辖区内2家诊所建立全市首个医联体四级模式。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4家,其中,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家。卫生机构年末床位4044张。卫生技术人员7775人,比上年末增加193人,其中,医生3216人,注册护士3350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00人和62人。

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我区运动健儿参加各项赛事共夺得亚洲赛银牌1枚,全国赛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6枚;省赛金牌16枚,银牌22枚,铜牌11枚。

群众体育获得感持续增强。完成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11个、百姓健身房12个,新建游泳池1个、多功能运动场3个,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7平方米。培训了56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健康指导基础更加扎实。承办了国庆体育嘉年华、椒江区第五届农民运动会暨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

十一、能耗和环境保护

 

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环境质量AQI优良率93.2%,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1%,PM10年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2%。

全区省控以上断面III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县控以上断面III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77.8%,省控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满足水域功能达标率88.9%。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着力构建美丽岸线,建设省级美丽河湖1条,积极开展“潮汐净涂行动”,共清理沿江垃圾4万多吨,清理面积约17万平方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382元,比上年增长5.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5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7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5.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64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30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0%和5.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0.7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6.89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51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9辆,拥有计算机115台,其中,计入互联网的计算机109台。拥有移动电话258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191部。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2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7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3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2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3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65万人。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年末养老床位3716张,新增洪家街道鸿洲社区、白云街道翠花社区、下陈街道水苍头村和前所敬老院等4家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年末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27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资金2728.3万元,全区特困人员供养62户、65人,全年发生临时救助共719人次。

残疾人帮扶、慈善事业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气象、档案工作和妇女、儿童及老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注:1、公报中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林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