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当标杆、作表率,打造首善之区”目标要求,坚决落实“11645”工作部署,抓实“项目深化年”,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向好。按照泰安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结果,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为608.9亿元(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5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19.6亿元,同比增长4.3%,三次产业比重为3.4:27.7:68.9。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登记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845户;全区私营企业发展到5200户;注册资金97.4亿元。泰山区25家企业品牌入选泰安市首批“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山东泰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山东泰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获评第二届山东省企业首席质量官典型。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制订1项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73亿元,同比增长4.3%(可比价,下同),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47亿元,同比增长4.1%。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其中农业产值30.26亿元,同比增长3.2%;林业产值0.42亿元,同比增长15.6%;畜牧业产值5.49亿元,同比增长2.0%;渔业产值0.38亿元,同比增长34.5%;产业融合加深,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实现8.18亿元,同比增长9.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3亿元,同比增长6.3%,新六产融合发展稳健。
农牧产品产量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0万亩,总产量为1.57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0.19万亩,总产量为36.92万吨,设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设施农业投入使用并收获作物的设施数量共17529个,当年新建336个,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53.1%。全区猪、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1.13万头、0.25万头、1.38万只、247.94万只,牛奶产量0.53万吨,禽蛋产量0.21万吨。
农业产业实现大发展。围绕“土特产”做文章,大力发展泰山茶、大樱桃、高效蔬菜等特色产业,新发展林下茶1000亩,推广使用优质种苗300亩。在省庄镇叶家庄村举办了山东省首届茶王大赛评选和山东省首届茶叶加工技能大赛,“沁园春绿茶”“那一叶红茶”在全省首届茶王评选中获得金奖,泰山区获评全省唯一的“茶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优胜奖”。泰山茶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信息库。泰山区获评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标杆县荣誉称号。新认定2家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行业领军企业,“泰好吃”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达到10家。
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以产业为核心,高标准规划示范片区,梯次推进1个省级、1个市级、5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培育了“泰山茶乡”小津口、“网红乡村”王林坡等示范村,片区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省庄镇茶香果韵示范区《产业带动 融合发展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入编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典型案例》,参加了全省农民丰收节齐鲁样板示范片区成果展,在片区成功举办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泰安主场活动暨泰山区第五届猕猴桃采摘节。
农机、渔业、水利发展稳扎稳打。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达到27.7万千瓦,农机配套比达到1:3.1,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93.02%。全区水产品养殖产量2344吨。全区共有54座小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交通
工业经济平稳收官。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工业效益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7.88亿元,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13.96亿元,同比增长12.7%。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1%,产销衔接良好。完成出口交货值15.71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47家。
公路运输稳步增长。货运量4803万吨,同比增长29.3%;货物周转量为37163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9.7%。
公路建设保持稳定。截止2024年底,我区境内共有国道1条,总长19.033公里;省道4条,总长83.81公里。我区农村公路总里程1345.643公里。
四、服务业和对外经济
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泰山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8.94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5.79亿元,同比增长6.9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25.68亿元,同比下降8.8%。
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40.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7.3%。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0.81亿元,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3.38亿元,同比增长5.2%;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23亿元,同比增长2.3%。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2024年,完成进出口总额93.59亿元,同比增长18.5%。实际使用外资6547万美元。中康国创公司争创济南海关首个“进出口纺织服装质量安全二级风险监测点”荣誉称号;岱银集团、鲁普科技公司、芒特机械科技公司三家企业成功争创“山东省跨境电商知名品牌”荣誉称号,承办“2024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精准采购活动。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4135.3万美元,累计营业额6588.7万美元,境外投资实际投资额461万美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34人次。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5%;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23.9%。
第三产业稳定剂作用强。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1.5%,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作用明显。
大项目带动作用强劲。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大项目共156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27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亿元及以上项目42个,分别占全部项目总数的66.7%、54.3%和17.9%。
房地产市场承压前行。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7.3%,销售面积77.9万平方米。房屋施工面积555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69.4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6.0%、15.2%。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全区169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0.4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建筑业企业在省内完成产值121.3亿元,同比增长2.1%,在外省完成产值29.1亿元,同比增长45.1%。本年签订建筑合同额231.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本年新签订建筑合同额129.1亿元,同比增长17.7%,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增长。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运转有序。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9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63.9亿元,同比增长11.1%;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343.8亿元,同比下降8.3%;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60.5亿元,同比增长10.8%;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2亿元,同比增长10.5%;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7.0亿元,同比增长29.0%。
重点品类商品有所差异。限上批发业中,占比较大的金属材料类实现销售额183.0亿元,占比53.2%,同比增长12.2%;烟酒类实现销售额59.5亿元,占比17.3%,同比增长3.6%。限上零售业中,占比较大的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销售额61.9亿元,占比38.6%,同比增长12.5%;汽车类实现销售额30.3亿元,占比18.9%,同比增长-3.7%。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0.1%。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同比增长0.5%、0.1%、0.4%、0.2%、4.2%,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价格分别同比下降0.4%、0.2%、0.8%。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健康发展。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80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税收收入30.81亿元,同比增长2.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8.5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4亿元,同口径下降3.4%,其中,民生支出27.98亿元,同比增长6.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5%。
金融保险业稳健前行。泰安市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54.4亿元,同比增长9.6%。泰安市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41.5亿元,同比增长8.3%。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区2023年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总量16.4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95.5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42.07%。
全区授权发明专利573件,同比增长39.47%;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36件,同比增长26.41%。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位居全市前列,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和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区实现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23项,同比增长115%,融资额达到2.69亿元,同比增长130%。“泰山赤鳞鱼”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批使用。有6项专利获2022年度泰安市专利奖。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教育事业欣欣向荣。5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768人,专任教师764人;7所高中在校生19506人,专任教师1778人;32所普通初中在校生46826人,专任教师3193人;74所小学在校学生70538人,专任教师3326人;幼儿园301所,在园儿童24420人,专任教师2579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566人,专任教师87人。
九、卫生、文化体育和安全生产
卫生保健服务质量提升。2024年,全区拥有卫生机构644所(不含计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下同)。其中,医院35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所,妇幼保健机构2所,卫生院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7所,门诊部(所)523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721张,卫生技术人员1759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16人,注册护士8517人。
文化档案事业蓬勃发展。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1个,馆藏档案总量267181卷(件),本年利用档案601卷、103件、731人次。
体育事业有序推进。2024年,承办国家级赛事活动1项,省级赛事活动9项,市级赛事活动18项,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活动812项,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0人,完成体育彩票销售额1.05亿元,创收体彩公益金380余万元。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24年未发生亡人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
十、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740元,同比增长4.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981元,同比增长4.5%。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255人(已去除自然减员人数)。新开发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553个,完成年计划的110%。引进青年人才8540人,博士20人,引进海归人才39人。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96人,新培养技能人才5460人。为160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稳岗专项贷款2.88亿元。发放城乡公益性岗位补贴9281.81万元、就业见习补贴21.6万元、技能培训补贴 141.31万元、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92.52万元。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8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
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区养老机构共19个,拥有床位 4070张,年末入住老人1396人。其中,敬老院 5 处,供养床位432 张,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 129 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共 1339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参保59.33万人,征缴收入17.31亿元;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待遇领取15.27万人,基金支出19.72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2.1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86%。其中,参加职工养老保险20.5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4.79%;参加居民养老保险21.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4万人,完成计划 100.06%;参加工伤保险 9.73 万人,完成计划100.01%。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参保率达到100%。基础建设方面。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54.8万人,完成计划101.09%。
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升。“城乡低保救助”全区共发放低保金5138.07万元,其中城镇低保1457户、2212人,发放低保金1868.35万元;农村低保3425户、5153人,发放低保金3269.71万元。“城乡特困救助”全区共发放生活费照护费2183.05万元,其中城市特困65人,发放生活费照护费112.53万元;农村特困1339人,发放生活费照护费2070.52万元。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在地统计后市区数据。
4、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两区划转调整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