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泰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下,全区上下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务实高效、创新争先”的总要求,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做好 “六稳”“六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过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跃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向好。按照泰安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结果,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为49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6亿元,同比下降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8.12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3.54亿元,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363.18亿元,同比增长10%,三次产业比重为1.7:25.6:72.7。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登记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4677户,增长7.6%。全区私营企业发展到38343户,增长16.2%;注册资金1687.5亿元,增长17.9%。山东东岳国际花木城荣膺第十二届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打造第十批国家有机蔬菜良好农业规范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发布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各2项。指导亚细亚立项国家级商贸流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荐海天智能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2个项目均为泰安首家试点。康平纳筒子纱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专利创造全市领先,新增发明专利351项,有效发明专利总量1498项,新增注册商标3589件,商标总量14695件。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12亿元,增长1.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37亿元,下降1.8%。农业生产发展稳定,其中农业产值11.92亿元,下降8.1%;林业产值0.30亿元,下降1.1%;畜牧业产值2.42亿元,增长57.8%;渔业产值0.18亿元,增长44.8%;产业融合加深,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实现5.30亿元,增长8.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7.0%,新六产融合发展稳健。

农牧产品产量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含大津口及徂汶景区部分村)3.16万亩,总产为1.53万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0.42万亩,总产为1.13万吨,设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设施农业投入使用并收获作物的设施数量共5458个,当年新建614个,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32.7%,与去年相比略有增加。全区肉类总产量0.41万吨。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1.04万头、0.54万头、0.85万只、59.60万只,出栏量分别为1.41万头、0.33万头、1.57万只、152.03万只,牛奶产量0.97万吨,禽蛋产量0.26万吨。

特色高效农业提档升级。以建设产业强区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培育泰山茶、生态奶业、苗木花卉、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5个、市级农业公园3个、市级农业产业园6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3家。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6个,其中省级4个,三品一标认证个数达到106个。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重点建设3个示范区、13个示范村,市级以上美丽乡村达到20个,美丽庭院建成率达到25%,有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达到80%,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95%,115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县,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邱家店镇被确定为省级产业强镇。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小津口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搭建平台兴产业 绿色发展促振兴》在省委农办《山东农业农村工作》推广,举办国家级现场会1次,省级2次,分别是第十七届苗交会、全国科协系统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现场研讨会、省级美丽庭院现场会。

农机、渔业、水利平稳运行。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17万千瓦,增1.28%,农作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87%,机具配套比1:3。机耕作业面积3637.46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3978.3公顷、3930.17公顷。全区水产品养殖产量970吨,已建成水库7座,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完成1万亩农业水价改革任务。

三、工业和交通

工业经济平稳收官。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3.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4.3%。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4.2%和4.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增幅(%)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 16003.00 -29.6
铸铁件 7456.35 -0.2
齿轮 7261.82 43.1
起重机 142.00 56.0
饲料 22286.91 -14.1
23489.00 16.3
万米 1429.00 17.3
饮料酒 千升 140753.00 22.5
变压器 千伏安 28037740.00 -19.6
高压开关板 1584.00 10.7
低压开关板 2075.00 43.5
高压开关设备(11万伏以上) 5757.00 -0.8
毛机织物(呢绒) 万米 443.40 -19.6
塑料制品 6682.62 6.0
铜材 89.79 -82.8
铝材 363.89 7.0
多色印刷品 对开色令 13001.00 38.6
工业仪表 台(个) 99991.00 -16.0
中空玻璃 平方米 384576.88 -23.9
玻璃纤维纱 11165.00 -14.0
玻璃纤维布 9803940.00 -13.4
减速机 31355.00 1.5
中成药 529.50 59.7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32755.00 -15.3
服装 万件 904.03 -24.9
冷冻蔬菜 5458.00 -10.4
精制食用植物油 5416.27 -18.5
精制茶 67.51 182.4
纺织专用设备 329.00 108.2
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 台(套) 133.00 37.1
家具 22545.00 30.6
玻璃保温容器 万个 401.74 -8.1
膨化食品 261.42 -85.6
液压元件 12994.00 -0.1
金属紧固件 57578.54 31.8
乳制品 51739.47 6.4
金属切削工具 万件 0.86 48.3
营养、保健食品 45.84 -19.1
混凝土机械 133.00 -34.8
建筑工程用机械 1816.00 68.3
水泥专用设备 1709.36 -26.5
电力电容器 千乏 11030600.00 8.3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4813.00 3.5
饲料添加剂 12248.00 76.8
矿山专用设备 28.35 -7.2
钢结构 5006.00 -5.5

工业效益稳步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2.51亿元,同比增长10.7%;利润总额12.17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99%,产销衔接良好。完成出口交货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5家。全区四大主导产业的营业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纺织服装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2.19亿元,同比增长15.1%;汽车配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1.7%;输变电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7.23亿元,同比增长1.2%;食品医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8.12亿元,同比增长8.2%。

公路运输稳步复苏。2021年因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公路运输呈稳步复苏态势,全年客运量560.8万人,同比增长16.9%;旅客周转量5299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3.9%。货运量3225.3万吨,同比增长19.6%;货物周转量为196069万吨公里。

公路建设成果丰硕。截止2021年底,我区境内共有高速公路3条,主线长38.74公里,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里程占比52%。共有国道公路2条,总长24.3公里;省道3条,总长48.4公里;国省道总里程63.3公里,其中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里程为29.15公里,占比46%。我区农村公路总里程538.4公里。其中:县道总里程26.3公里;乡道总里程48.59公里;村道总里程463.51公里。与2020年相比,村道增加12.9公里。

四、服务业和对外经济

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复苏。2021年,泰山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07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0.47亿元,同比增长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9.12亿元,同比增长24.4%。

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8.9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0%。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2.97亿元,同比增长7.0%;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5.52亿元,同比增长7.1%。

内外贸易复苏提振。进出口总额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进口总额13.7亿元,同比下降5.6%,出口总额40.5亿元,同比增长18.4%。外商直接投资中,实际到账外资10128万美元,商务部口径纳统702万美元。全区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700万美元,实现营业额3551万美元,境外投资实际投资额1350万美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98人次。2021年泰山区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泰安智财翻译公司被商务部、中宣部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启程车轮、鲁普耐特集团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国际贸易预警工作站。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先进单位称号,泰安汇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山东海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先进单位称号。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泰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3.4%。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6.1%;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7.0%、38.8%、16.0%;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

三次产业调整优化。三次产业逐步优化,二次产业增长较为明显,同比增长37.0%,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0.11:16.87:83.02。在库统计项目增长明显。全年在库统计项目29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1个,同比增长20.9%。五千万元及以上大项目增长可观,同比增加35个,增长34.3%。

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房地产完成总量同比增长21.4%,房屋施工面积551.7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35.9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8.5%、59.6%。

建筑业持续发展壮大。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3%。全区7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建筑业企业在省内完成产值77.9亿元,下降3%,在外省完成产值24.0亿元,同比增长41.2%,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本年签订建筑合同额149.7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本年新签订建筑合同额92.3亿元,同比增长6.3%,建筑业生产效益平稳增长。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回升。随着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序恢复,消费市场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16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05.16亿元,同比增长8.3%;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86.03亿元,同比增长27.6%;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3.61亿元,同比增长4.5%。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16亿元,同比增长13.3%;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09亿元,同比增长55.6%。

消费市场呈现多样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限额以上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实现商品销售额2.38亿元,同比增长43.9%;基本生活类商品略有降幅,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57亿元,同比下降12%。同时,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430万元,同比增长36.7%;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01亿元,增长51%。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长0.9%。八大类价格同比呈“六涨二降”态势。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同比增长0.2%、0.5%、1.3%、4%、2.3%、0.4%,居住和医疗保健价格分别同比下降0.2%、0.4%。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4.59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税收收入31.19亿元,同比增长2.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0.2%。全区财政总支出28.18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民生支出21.74亿元,同比增长2.5%,占总支出的77.1%。

金融保险业稳健运行。金融机构2021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929.76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16.98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各项贷款余额为732.52亿元,比年初增长10.7%。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区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总量12.9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73%,较2020年提高了0.3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3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总数达到94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总数达到125家,比2020年翻了一番。山东凤凰生物有限公司的“功能益生菌菌种选育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区共有44家企业享受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共计补助781万元。10家企业获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人成功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位专家通过“泰山特聘专家”公示;3个项目获得泰安市第三届“才入泰安势如泰山”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出台《泰山区“人才飞地”评估认定扶持办法》,3家企业通过首批市级“人才飞地”认定,2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5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8125人,专任教师622人;6所高中在校生17914人,专任教师1756人;26所普通初中在校生35679人,专任教师2846人;57所小学在校学生55295人,专任教师2657人;幼儿园243所,在园儿童36507人,专任教师3074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338人,专任教师95人。

九、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安全生产

卫生保健服务质量提升。2021年,全区拥有卫生机构647所(不含计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下同)。其中,医院32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所,妇幼保健机构2所,卫生院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7所,门诊部(所)533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041张,卫生技术人员151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61人,注册护士7348人。

文化档案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国家级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馆1个,文物保护中心1个。拥有艺术表演场馆1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7处,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7处,农家书屋115家。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余次,参与区民群众40余万人次。 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1个,馆藏档案总量187195  卷(件),本年利用档案1663卷、613件、1816人次。

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活动7项,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向市体校及各训练中心输送运动员77人,完成体育彩票销售额5953万元,创体彩公益金170万元。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21年未发生亡人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

十、居民生活、就业、社会保障和人口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332元,同比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992元,同比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856元,同比增长10.1%。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1年全区实现新增就业7335人,完成年计划的118.31%,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7人,完成年计划的111.63%,特困人员再就业774人,完成年计划的175.91%;城镇新就业人员中首次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占比达到100%;;新增小额贷款1.439亿元,扶持创业3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低于3.5 %的控制指标。

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区社会福利及养老机构共12个,拥有床位3609张,年末入住老人 971人,其中,敬老院3处,供养床位237 张,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5 0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共363 人;养老机构9处,床位 3372张,实际入住老人927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区共有42.22万人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参加职工养老保险15.42万人,完成计划100.91%,执行企业制度在职职工人数11.34万人,完成计划100.84%;参加居民养老保险9.02万人,完成计划90.67%;参加失业保险6.81万人,完成计划120.61%;参加工伤保险8.74万人,完成计划100.36%;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0.61万人,参保率达100%;共制发36.84万人社保卡,完成计划100.03%;共收缴社保费12.57亿元,支付12.88亿元,累计结余8.77亿元。

城乡低保水平稳步提升。全区共发放低保金2834.42万元,其中城镇低保1546户2514人,发放低保金1782.1万元;农村低保1281户2169人,发放低保金1052.32万元。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2021年辖区内人口全年出生3236人,死亡1851人,出生率4.93‰,死亡率2.82‰,自然增长率2.11‰;性别比为107.8。

 

注: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

2、本公报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在地统计后市区数据。

4、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两区划转调整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