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统计局
(2025年3月26日)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全市“三区一城市”发展目标,持之以恒推进“六大行动”“六条重点产业链”“三大园区”建设,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破瓶颈、夯基础、惠民生、守底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蓄势发力、提速进位、和谐向上的良好态势,民生福祉不断增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评估反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3534.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996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712.9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550.7万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260270.6万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1.8:20.3:47.9,和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7.6万户,总人口22.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5万人,占总人口的28.67%;乡村人口15.77万人,占总人口的71.33%。全县常住人口14.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3万人,城镇化率38.55%,人口自增率-4.09‰。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12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6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8人,年末全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年输转劳动力5.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05亿元。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317户,其中企业255户,个体户101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3.61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3467户。
二、农 业
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1.13万亩,增长0.81%。粮食播种面积78.02万亩,增长0.12%。油料种植面积7.49万亩,增长8.06%。蔬菜种植面积4.53万亩,增长17.74%。中药材种植面积0.52万亩,下降21.97%。果园面积9.51万亩,增长0.03%。
全年粮食总产量21.08万吨,增长1.99%。其中,夏粮产量8.01万吨,增长3.30%;秋粮产量13.07万吨,增长1.2%。全年谷物产量19.15万吨,增长1.69%。其中,小麦产量8.01万吨,增长3.3%;玉米产量10.38万吨,增长1.1%。
全年油料产量1.12万吨,增长5.13%。蔬菜产量6.3万吨,增长18.27%。中药材产量0.12万吨,下降39.71%。园林水果产量15.33万吨,增长11.57%,其中苹果产量14.08万吨,增长5.43%。
全年肉产量11696.36吨,增加984.74吨,增长9.19%;牛奶产量17190.47吨,增加12499.14吨,增长266.43%;禽蛋产量855.21吨,增加229.33吨,增长36.64%。年末牛存栏7.46万头,下降4.37%,牛出栏6.75万头,增长11.17%;猪存栏3.03万头,增长0.72%,猪出栏4.06万头,增长0.49%;羊存栏4.13万头,增长0.29%,羊出栏3.53万头,增长10.92%;鸡存栏17.24万只,下降3.79%,鸡出栏16.27万只,增长5.92%。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产量(万吨) | 较上年增速(%) |
粮食 | 21.08 | 1.99 |
小麦 | 8.01 | 3.30 |
玉米 | 10.38 | 1.10 |
油料 | 1.12 | 5.13 |
蔬菜 | 6.30 | 18.27 |
瓜果 | 1.08 | -44.68 |
中药材 | 0.12 | -39.71 |
园林水果 | 15.33 | 11.57 |
苹果 | 14.08 | 5.43 |
全年全县农业用电量1144.35万度,同比增长142.6%,其中农业排灌用电量719.76万度,同比增长30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00196.1万元,同比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9.2%,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6030.8万元,增长17.02%;实现利润总额7176.0万元,增长9.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8%,比上年下降0.37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中,煤炭产量222万吨,增长30.4%;太阳能发电14381.71万千瓦时,增长22.9%;中成药产量34吨,下降64.9%;商品混凝土产量11.67万立方米,下降34.6%。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0354.6万元,增长11.4%。年末共有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户。
全年全县工业用电量为10804.17万度,同比下降40.76%。
四、服务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80万元,增长6.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366万元,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689万元,增长7.8%;金融业增加值33455万元,增长3.3%;房地产业增加值33426万元,增长2.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51850万元,增长1.9%。
年末营运汽车拥有量253辆,下降22.87%。全年货运总量169.57万吨,下降10.09%;货运周转量34255.2万吨公里,下降10%。全年客运总量71.2万人,增长2.8%;客运周转量6128.28万人公里,增长7.05%。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收入完成2222.09万元,增长3.67%;电信业务总收入完成4127万元,增长6.31%;移动、联通业务总收入完成7207.2万元,增长0.7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5719户,增长61.32%;电信手机用户58658户,增长48.6%;移动电话用户100880户,下降29.48%;国际互联网用户85401户,增长30.91%。
五、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824.7万元,增长6.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91.0万元,增长25.5%。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3197.7万元,增长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627.0万元,增长11.9%。从消费类型看,餐饮收入18141.8万元,增长7.1%;商品零售96682.9万元,增长5.8%。
全年全县落实省外招商引资项目29项,到位资金82.11亿元,增长70.8%。全年全县进出口总额594.34万元,增加481.34万元,增长426.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2%,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57%,房地产开发下降38.9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9.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7.2%。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4%、89.5%和8.1%。
全县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66个,减少23个,完成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96.6%,增长67.57%;房地产项目11个,减少2个,完成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4%,下降38.9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68万元,同比下降64.5%,同口径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13870万元,增长17.5%;非税收入2698万元,下降92.3%。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6878万元,增长32.3%;企业所得税392万元,下降33.3%;个人所得税265万元,增长44.7%。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943万元,同比下降1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484万元,下降0.7%;教育支出46329万元,下降3.3%;科学技术支出2867万元,下降1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145万元,下降7.6%;卫生健康支出16156万元,下降20.4%;住房保障支出8052万元,增长9.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5991万元,较年初增加82141万元,同比增长7.1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36198万元,较年初增加99295万元,同比增长15.59%。
2024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年末余额(万元) | 增长速度(%) |
年末存款余额 | 1235991 | 7.12 |
年末贷款余额 | 736198 | 15.59 |
全年保费收入5361.6万元,同比下降20.4%,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333.86万元,下降28.67%;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26.74万元,下降1.69%。全年赔付额为2112.91万元,同比下降16.12%,其中人寿保险赔付额821.47万元,下降12.91%;财产保险赔付额1291.44万元,下降18.04%。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9.8元,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1.0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503.0元,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8,比上年缩小0.08。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45.1元,增长4.5%,恩格尔系数28.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82.1元,增长6.9%,恩格尔系数33.3%。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城镇住户 | 农村住户 | ||
绝对值 | 增速% | 绝对值 | 增速% | ||
可支配收入 | 元 | 32191.0 | 5.0 | 13503.0 | 8.2 |
工资性收入 | 元 | 25654.1 | 5.2 | 6641.0 | 7.7 |
经营净收入 | 元 | 5209.3 | 2.8 | 3892.7 | 8.9 |
财产净收入 | 元 | 878.0 | 9.5 | 137.7 | 4.3 |
转移净收入 | 元 | 449.6 | 9.7 | 2831.6 | 8.9 |
消费支出 | 元 | 20145.1 | 4.5 | 9682.1 | 6.9 |
食品烟酒 | 元 | 5830.2 | 4.1 | 3223.9 | 6.4 |
衣着 | 元 | 1336.8 | 3.2 | 512.8 | 5.5 |
居住 | 元 | 3143.9 | 4.1 | 2120.8 | 8.4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元 | 1216.2 | 4.4 | 425.7 | 4.9 |
交通通信 | 元 | 3713.9 | 5.8 | 1191.1 | 9.0 |
教育文化娱乐 | 元 | 1623.6 | 1.0 | 356.3 | 8.4 |
医疗保健 | 元 | 2510.4 | 5.5 | 1743.2 | 5.0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元 | 770.2 | 9.4 | 108.3 | 9.6 |
全县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企业221个,缴费人数3523人,平均缴费基数5309元,平均缴费费率23.63%,参保率100%。全年累计收入6105.89万元,上解支出6105.8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446个,平均缴费人数6970人,平均缴费基数7300元,缴费费率24%,参保率100%。全年累计收入19107.90万元,累计支出19232.37万元(含上年结余199.4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企业402户,平均缴费人数10570人,平均缴费基数7796元,其中按项目参保缴费1925人,在职职工参保缴费8645人,平均缴费费率0.86%。全年累计收入410.92万元,上解支出410.92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企业221户,平均缴费人数7263人,平均缴费基数6405元,缴费费率1%,参保率100%。全年累计收入710.65万元,上解支出710.65万元。职业年金参保单位446个,平均缴费人数6970人,平均缴费基数7300元,缴费费率12%,参保率100%。全年累计收入4361.1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404.34万元(含上年结余43.17万元)。
年末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14户75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7095户14652人;享受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5户25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924户942人;享受社会临时救助3885户11257人;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53人。
全县共有养老机构4个,服务床位430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服务床位50张。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企事业单位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7项,立项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5项,实施科技项目10项、东西部协作科技项目2项,争取项目奖补资金325万元;到位省级强科技奖补资金601万,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10万元、科技三项费8万元;签订技术市场交易合同50份,完成技术交易额4.38亿元;认定登记省级科技成果3项,年内新增专利4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4件,万人专利授权量达到2.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9件。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4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高中2所),职业中专1所,小学49所,幼儿园45所。
全县共有在校学生和在园幼儿26601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407人(普通高中3980人),职业中专1342人,小学在校学生10934人,在园幼儿(含学前班)3918人。
全县共有专任教师2645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33人(高中教师346人),职业中专专任教师116人,小学专任教师108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16人。
全县普通高考应届特控上线319人,上线率32.7%,应届本科以上上线896人,上线率91.8%;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5%;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率、初中毕业率均达到100%。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县共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各1个。
全县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收转台3座,电视发射台3座。年末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9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2%。
全年旅游接待人数408.22万人次,增长40.96%;累计实现旅游花费22.25亿元,增长46.5%。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4个,其中非私营医院3个,非私营卫生院13个。共有床位1430张,其中医疗床位1216张,卫生院床位223张。卫生技术人员1427人,其中卫生院技术人员496人,医师581人(中医201人、西医380人),注册护士780人。设置村级医疗点186个,聘用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6人。
年末全县有公共体育中心1个,共有体育场地面积32.8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5平方米。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14场次,参加人员3000多人;举办乡镇运动会35场次,参加人员6000多人。
十一、资源、环境与应急管理
全年用水总量2852.46万m³,比上年增长4.27%。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933万m³,增长4.42%;城乡居民用水136.2万m³,下降27.36%;非居民用水93.9万m³,增长33%;特种用水0.40万m³,下降6.98%。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51557.9万度,比上年下降40.07%。其中工业用电量为10804.17万度,下降40.76%;农业用电量为1144.35万度,增长471.69%;其他用电量为39609.38万度,下降41.1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7448.95万度,增长281.88%。
全年平均气温为11.4℃,比上年增加1℃。年日照小时数1749.9小时,比上年减少272.4小时。年降水量632.8毫米,比上年减少49.7毫米。年无霜天数250天,比上年减少3天。年平均风速1.6米/秒,比上年减少0.1米/秒。
全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43天,优良天数33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6.5%。空气质量六项污染因子浓度值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指数2.61。地表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县共有无人值守地震电磁波监测台(站)1个。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0.66万亩,下降83.56%;农作物成灾面积0.0005万亩,下降99.95%。
全年全县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未发生较大自然灾害,全县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总体平稳。发生一般火灾事故110起,无人员伤亡。发生各种交通事故1015起,受伤320人,死亡16人,直接财产损失58.76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灵台县统计年鉴(2024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人口数来源于县公安局《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表》。
4.本公报中就业、社保、低保、财政、金融、保险、旅游、交通运输、通信、邮政、教育、科技、文旅、广电、卫生、公安、地震、环保、安全生产等数据,由相关主管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