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工作导向,坚定信心、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综合施策,一体推动“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落地落实,全力推进“十大行动”,全区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创新驱动形成优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切实扛起“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的大旗。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1.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29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12.78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591.07亿元,同比增长5.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4:47.6:50.0。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9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4万人,城镇化率78.70%,人口自然增长率2.52‰,出生率6.5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28.84万人,比上年增加0.83万人,增长0.6%。其中女性65.44万人,增长0.8%;暂住人口111.60万人,增长3.0%。

举办各类就业服务活动400余场,累计660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超11.6万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开展各类就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培育成功自主创业5500人。零工市场建设案例获江苏省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优秀就业服务案例一等奖。

全年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92万户。经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12.66万户,当年新增1.29万户;内资企业(不含私营)1.94万户,当年新增2203户;外商投资企业2019户,当年新增145户;个体工商户22万户,当年新增2.4万户。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53亿元,同比增长3.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5.48亿元,可比价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81.85亿元,同比增长2.6%;林业产值3.75亿元,同比下降3.2%;牧业产值6.36亿元,同比增长9.7%;渔业产值26.94亿元,同比增长3.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63亿元,同比增长10.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88万亩,总产量21.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2%和0.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73万亩,总产量1.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和9.5%;蔬菜播种面积42.01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量99.78万吨,同比增长0.8%;猪肉产量0.90万吨,同比增长21.1%;禽蛋产量0.85万吨,同比下降21.3%;水产品产量2.86万吨,同比增长0.2%。

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5%,机械总动力达54.7万千瓦。全区培育有农业龙头企业174家,国家级5家、省级18家、市级51家、区级100家;家庭农场778家,省级50家,市级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96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70.04亿元,同比增长4.3%。五大优势产业中:智能电网增长10.6%、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降5.6%、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下降8.5%、高端智能装备增长1.8%、新型节能环保增长6.8%。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0.89亿元,可比价增长2.0%。列入统计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2.21亿元,增长8.2%。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037.45万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178.3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18.84亿元,同比下降3.4%。建安投资438.06亿元,下降6.0%;基础设施投资88.03亿元,增长16.2%;工业投资287.32亿元,增长3.9%;服务业投资528.84亿元,下降7.1%;房地产开发投资260.53亿元,同比下降7.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87.82万平方米,增长11.1%。

地铁5号线江宁段正式运营,站前路、佳营南路南延、前庄路隧道主体完工,端拱路东延等8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完成主城区小微堵点整治4处;优化提升土山路周边环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竹新路儿童友好街区、陈陵石刻公园建成开放;改造背街小巷30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万平方米,实现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业(管)委会全覆盖;新建公交站台100座,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5条。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8%。分商品类型看,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下降14.7%,粮油、食品类增长31.1%,日用品类增长8.1%。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98.7亿元,其中出口821.0亿元,进口377.7亿元。实现物流交易额2016.21亿元,同比增长6.1%。全年实现实际使用外资7.77亿美元,同比下降16.8%,合同利用外资7.49亿美元,下降77.0%。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0个,引入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40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012亿元。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年公路和水路货物运输总量4642.49万吨,货物周转量135.40亿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1438.58万人,周转量46436.38万人公里;年末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线路网长度达1625公里,同比增长1.1%。全年完成农路提档升级101公里。

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31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83.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9.4%。发行“2024江宁旅游联卡”,销售超2.5万张。招引亿元以上文旅融合招商项目10个,投资额约50亿元。荣登2024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0位,较2023年前进4位,入选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6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202.71亿元,下降7.0%,税收占比82.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9.15亿元,其中民生领域支出200.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4%。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0.97亿元,可比价增长8.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80.51亿元,比年初增加282.80亿元,增长6.9%,其中,住户存款2357.46亿元,比年初增加292.07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4232.76亿元,比年初增加435.11亿元,增长11.5%。

年末江宁区境内外上市企业49家,当年新增2家,当年募集资金4.09亿元。年末拥有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备案创投企业343家,较年初新增17家。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授权专利16332件,发明专利授权7263件,同比增长8.4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924件,PCT专利申请409件,有效注册商标突破10万件。

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1.54亿元,同比增长10.5%。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全区累计达2545家,增长5.3%。当年新增新研及关联带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4.3亿元,同比增长30.3%。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中小学102所,在校学生185083人,较上年增加8506人。其中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59788人,较上年增加5134人;小学49所,在校学生124928人,较上年增加3343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367人,较上年增加29人。各类幼儿园185所,在园儿童56512人,较上年减少5145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76.96万平方米。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00余场次,送戏下乡演出210余场次,公益性小剧场演出122场次。为农村和基层送书9590册,完成3家邻里书房新建工作,新农社区综合文化中心、江宁红书房成功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57个,较上年增加80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0999张,较上年增加388张;各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109人,较上年增加930人。全年宫颈癌筛查完成率100.7%,乳腺癌筛查完成率100.8%,婚前检查率92.3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率 101.6 %,儿童孤独症初筛11.5万余人,HPV疫苗免费首针接种4369人,新生儿一件事办件量1285件。

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9平方米,新建更新健身路径180套、新农村体育健身点100个、健身步道10公里、百姓健身房4个、灯光球场5片。积极举办(承办)各类高等级体育赛事20余场次,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500余场次。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优良306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3.6%,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PM2.5、PM10年平均值分别为27.9、48微克/立方米,分别较上年同比改善3.1%、9.4%。全年降尘量均值2.5吨/平方公里·月。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8.91万吨标煤,同比下降0.8%。其中煤炭消费量15.2万吨,同比下降16.2%。全社会用电量149.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其中工业用电量57.63亿千瓦时,下降4.0%,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8.4%。

全年完成新增造林51亩,林相提升1839亩,封山育林2598亩,村庄绿化10个,森林抚育1.42万亩。现有林木总面积73.9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1.89%。建成市级市民义务植树基地1个,组织开展“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江宁”主题现场义务植树活动43场次、义务植树宣传45场次。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2人,较上年均下降5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71元,同比增长4.0%。其中工资性收入48123元,增长4.6%;经营净收入6061元,增长0.5%;财产净收入6121元,增长1.4%;转移净收入8066元,增长5.7%。按照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81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84元,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04∶1缩小至2.02∶1。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739元,同比增长3.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287元,同比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018元,同比增长5.1%。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9%,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参保单位7205户,净增参保缴费人数5400余人。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4.6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47.46万人。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4100余人,发放个人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6亿元、惠及6.5万余人次。为4648名低保、重残等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为4.4万名被征地、失地人员购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受理工伤认定案件4214件、职工医保零星报销5414件、城乡居民医保零星报销6106件、生育零星报销3842人次。

全年实现安置房建设111.96万平方米,竣工11594套。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成功申报了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改造户数3968户,筹集安置房套数10497套。全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7476.73万元。

年末拥有养老机构35家,机构养老床位5852张,分别较去年增加3家、195张;当年改造提升10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建设10个居家养老中心,新增10个助餐点,2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65户。

注:

[1]地区生产总值、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江宁公安分局;内资企业数据来自区数据局;个体工商户、外资企业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现代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金融数据来自区发改委;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城建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交通运输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旅游、部分文化数据、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部分文化数据来自区委宣传部;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环保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养老数据来自区民政局;住房保障数据来自区房产局;优抚补助数据来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宁调查队。